最近有一位同學提問,他過去平均2至3年換一份工作,最近面試幾家公司,有些面試官覺得不穩定而不錄用,有些面試官的評價卻是穩定,他想知道,這樣的工作經歷真的是扣分嗎?
你換工作是越換越好還是越換越糟?多久該換一次工作?平均2至3年換工作,會讓面試官覺得不穩定嗎?我是Lilia,從宏碁集團財務長退休,35年職涯足跡遍佈5大洲,協助公司開拓海外市場。退休後我貢獻自己的經驗,幫助在職涯中迷惘的工作者,打造年薪三級跳的職涯道路。
文 / lilia 顧問
原文出處 / 104高年級諮詢
職場上的問題百百種,我們身邊的朋友也會給很多意見,但這些意見哪些值得參考呢?2至3年換一份工作這個頻率到底對不對,並沒有標準答案,端看你在職涯的哪個階段,以及換工作的目的。要非常清楚為什麼要換工作,而不是在職場不如意就貿然換工作,如果轉職的產業跟方向不對,反而對履歷表的殺傷力很大。
從大學或研究所畢業,我們平均的工作時間約30年,30年後你應該就要累積足夠的資產及專業,有餘裕選擇退休,或是因著熱情繼續留在職場打拼。我將這30年分成三個階段,提醒工作者在轉職上要注意的事。
學生剛從學校畢業,一出校門就像太陽的光芒一樣,有好多條路可以選。過去在學校學的是理論,接下來要面對的是實務,在第一個10年探索期中,需要完成兩件事,第一是摸索加上確認方向,第二是打好實務層面的基礎底子。
我會建議新鮮人找跟你差不多領域,有經驗的前輩詢問,讓你了解過去在學校所學較有熱情的那一塊,對應到實務上的狀況,藉此了解未來三到五年的方向。接著再找尋有潛力的公司,階梯式栽培自己的能力。
如果身旁沒有人詢問,第一份工作可以先選擇安全牌,像是會計相關系所畢業就可以進到會計師事務所,進去之後看看前輩的狀況,就可以知道第二年、第三年你的職涯會發生什麼事,也可以在同期裡面尋找較有想法的同事互相激盪想法,如果了解之後發現不是你想要的,就可以考慮換工作。
第一個10年還算摸索期,因此頻繁換工作都算是可以接受的。但要確保在第一個10年後不能空手,要做好領域裡的基礎實務打底,就算沒有每個部分都經手過,至少要知道門裡面會發生什麼事。經歷了第一階段後,就該確認自己的方向。
到了職涯第二個10年,應該要回頭檢視自己第一個階段的成果,如果還有不足的能力缺口,就要加快速度趕快把洞補起來。這個階段進入累積期,有了實務經驗基礎後,應該要從產業及公司著手,找一個容得下你的大池塘,累積自己的歷練。
選擇工作時可以從兩個方面評估,第一個是要選有前景的產業及公司,第二個是工作內容,要選有挑戰性,可以從中學到新東西的工作內容,而不是你都已經懂的,只能重複做的事情。這個階段要思考未來20年的職涯要到達的位置,因此最好選一個夠大的池塘。如果無法一次到位,可以選擇分兩個池塘到位。最好在這個階段能有基礎主管的歷練,未來的路才會越走越寬。
這個階段就不建議頻繁換工作,如果兩三年就換一次工作,容易被認為不穩定,也代表你不懂得找到對的工作,因此每一次轉職都要非常小心。雖然累積期不建議頻繁換工作,但也要定期在就業市場上檢視自己的競爭力及價值,把自己的履歷丟出去試試看,看外面公司願意花多少錢聘雇你,因為外在職場也在變,若自己悶著頭苦幹,容易自我感覺良好,要小心不要被溫水煮青蛙!
經歷了探索期及累積期,升遷速度快一點的工作者,在40多歲位階應該會來到處長或協理。第三個階段要懂得跨部門的業務,讓你的功能進階。以會計人員出身為例,你不能只會計帳,還要懂得怎麼用報表來做經營分析,用你的專業協助非專業的人。很多老闆可能是研發、業務、行銷出身,在財務這一塊並不是專家,你就需要將財務報表上的數字翻譯成他們聽得懂的語言,協助老闆做對決策。這個階段你如果可以培養獨一無二的專業服務公司、主管或客戶,你在公司內就是不可取代的存在。
接著要思考最高境界要做到哪裡?以我來說,財務人員的最高境界就是總財務長。盤點一下你在集團及公司裡排第幾順位,要花多久時間才能到達你的目標。
「人生是算總帳,不是算明細。」我們應該要把眼光放在整個職涯,而不是糾結當下的狀況,才不會因為一時衝動而做錯決定。
退休前曾擔任:宏碁集團總財務長/全球會計長/歐洲區財務長/大亞太區財務長/電腦手機事業群財務長。
擅長財務與風險管理,35年的職場生涯曾為公司開拓海外市場在5大洲設立分公司, 執行合資或併購案並且派駐過歐洲2年,憑藉者風險控管以及財務的專長,不是業務人員卻足跡遍佈5大洲,協助老闆掌控全球所有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