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可是…」面對愛抱怨卻從不行動的「大雄」同事,該怎麼傳達意見?

就算說明得再淺顯易懂,對方還是藉口一大堆,老是說「可是,還沒○○……」,遲遲不採取行動─ 不得不說,這種「扶不起的阿斗」還挺多的。究竟該怎麼做才能完美傳達意見呢?以下就來分享那個方法吧。

文/小林奨

─ 擷取自〈大雄偶爾也會思考〉(瓢蟲漫畫第三十四集)

「啊~毀滅了!完蛋了!」最近,大雄老是考不及格。

「老師說,如果這次再考零分,就要讓我回去讀幼稚園。」大雄十分煩惱地說著。

(這種發言是非常危險的!普通的孩子當然不用說,對於容易把話當真的孩子而言,他們往往會把那段瞎掰的話照單全收,這或許會造成不好的結果……實際上,這在作品中也曾引起非常不好的結果。詳情請閱讀第一章的〈以偏概全,想法消極負面的人〉)。

可是,哆啦A夢卻冷漠地說:「那你好好加油~」

「我都已經煩惱成這樣了!」大雄憤怒地說著。

「你在煩惱?沒有啊,我看你沒有在煩惱啊!你只是在跟我訴苦罷了。至少一次就好,有本事就給我認真地煩惱看看啊!給我好好面對自己。」哆啦A夢反過來斥責大雄。

聽聞之後,大雄默默地說:「看樣子,你就是不願意幫我,對吧?」

於是,大雄決定靠自己用功讀書。

媽媽卻在這個時候出現,要求大雄幫忙買燈泡。由於大雄正在讀書,哆啦A夢自告奮勇要代替大雄去買,然而媽媽卻不同意,她認為幫父母跑腿也是教育的一環。

這個時候,不知道為什麼,哆啦A夢從口袋拿出來的道具並不是「任意門」,而是名為「能力卡帶組合」的道具─這是「把各種人的能力收錄在卡帶裡,只要把卡帶放進身體,就能短暫獲得那個能力」的道具。

(順道一提,或許是基於時代考量,近年來播映的動畫把「能力卡帶」改成「能力光碟」)

於是,大雄使用其中的「馬拉松選手」卡帶,快速地完成跑腿任務。任務完成之後,大雄依稀記得裡面好像還有其他種類的卡帶,果然被他找到了。

「你看!還有數學家的卡帶。」

「『不要老是靠道具,你應該好好用功讀書才對』,我知道你會這麼說,不過我還是要用。你看喔∼我要用囉!」大雄語帶挑釁地說著。

哆啦A夢難得一語不發。就像往常那樣,大雄得意忘形地拿走所有卡帶。

「我是不是應該阻止他呢……也罷,反正就算阻止,恐怕也沒什麼用,就靜觀其變吧!」看著大雄的背影,哆啦A夢如此碎念著。

因為有卡帶的幫忙,大雄在學校變得十分活躍。回家之後,大雄非常自豪地跟哆啦A夢分享在學校發生的一切。不過,哆啦A夢只是淡淡地說「為了你好……或許我不在這裡會好一點」,完全沒有想要回卡帶的意思。

(以前就有人說「哆啦A夢是害大雄變得更沒出息的人」,其實在原作裡,哆啦A夢本身也有同樣的煩惱)

那之後,大雄的表現依然十分活躍。

最後,他發現了「思考的人」的卡帶。使用了那個卡帶的大雄,擺出「思考的人」的姿勢,開始仔細思考:

◆ 截至目前為止,我的卓越表現全都是拜卡帶所賜;
◆ 或許哆啦A 夢已經對我徹底失望了。

接著,他又繼續思考:「總有一天,我也必須跟哆啦A夢分離,不可能一直當小孩子……其實我很清楚,不能再這樣下去了……可是每次下定決心後,我總是拖拖拉拉,最後又回到原點……人還是應該為自己好好努力才行,不可以自我放棄。」

於是,大雄主動把卡帶還給哆啦A夢。

社會上總有一些「就算給出再多建議,對方好像永遠聽不懂」的人。

讓我們以下列的工作諮詢為例吧。

  • 「最近我一直很煩惱,不知道該不該轉職。」
  • 「既然如此,那就找上司諮詢看看?」
  • 「嗯……可是,我覺得上司肯定會阻止我……」
  • 「那找人事諮詢看看?」
  • 「這個建議也不錯,可是人事部沒有我認識的人,而且我也不擅長和他們對談……」
  • 「那找家人討論呢?」
  • 「不行,我媽最近生病了,那種事我說不出口……」
  • 「那……就只能繼續這份工作了,不是嗎?」
  • 「我也有想過,但還是覺得這份工作不太適合我……」

越真摯地回應,對方越變本加厲─應該不少人有過這樣的經驗吧?

當這樣的過程再三反覆之後,對方就會開始說「反正沒人理解我的煩惱」,或者反而讓自己變得萬分焦慮,覺得「這個人怎麼都講不聽呢」。

加拿大精神科醫師艾瑞克.伯恩(Eric Berne)在他的溝通分析理論(Transactional Analysis,TA)中,把這種不斷重複「對,可是……」的溝通模式稱為「Yes-But 遊戲」(之所以稱為「遊戲」,那是因為「不知道為什麼總是漸行漸遠、零交集溝通」)。

大雄也是十分典型的「Yes-But遊戲」實踐者,不論哆啦A夢再怎麼激勵他,他永遠都是採用「話是這麼說沒錯,可是……」的形式,試圖找出更輕鬆的方法。

然而,這種遊戲一旦重複到最後,就會讓彼此產生負面情緒(這種現象稱為「扭曲感覺」[Racket Feeling])─這點從前面的「工作諮詢」就能清楚看到。

遇到進行這種遊戲的對象時,最重要的是「採取不同於以往的交流模式」(也就是「終止遊戲」)─結束遊戲的方法有很多種,最具代表性的做法是終止「自己的提案遭對方否定」的模式,採用「交給對方自行判斷」的方法

這次的故事就是這樣,過去哆啦A夢總是陪著大雄玩「Yes-But 遊戲」,不過這次哆啦A夢選擇「放牛吃草、靜觀其變」的方式,於是大雄經由自己的思考,察覺到「凡事唯有靠自己努力」的重要性。

前面「工作諮詢」的案例也是如此,只要試著反問「既然如此,你覺得怎麼做比較好呢?」,對方就能找到有利於自己未來的方法。

只要像這樣,留意避免陷入對方的「遊戲」裡,對方的「可是」就會一點一滴地減少。

節錄自:方言文化《哆啦A夢》的人際學:再難搞的討厭鬼,都能對付!心理師揭密超人氣名作暗藏的38種溝通術,讓你的人際關係得心應手、無往不利/小林奨 著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