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文字自媒體是求職加分利器?(中)下對關鍵字面試無往不利! Feat.文字創作者 林彥名|青春通識課Podcast EP07

EP6 彥名和我們聊怎麼開始寫文章、如何了解受眾想法掌握寫作心法。在本集節目中,我們要聊聊如何透過SEO、資格論、知識飛輪,做出差異化的風格,讓自己的產出更有影響力!當你開始建立個人的品牌之後,不只能夠幫助到了身邊的人,同時也讓自己有更多機會被看見!

<此為節目Part2,可至後面一集,收聽完整內容>

文/青春通識課

【在線收聽】完整版內容

【本集來賓】

  • 林彥名—目前在數位媒體業擔任PM,從大學時經營Medium,主要創作實習/求職攻略文章,單篇文章最高流量達3萬以上

【分段摘要】

  • 01:57 與受眾同行!差異化來自「獨特經驗」及「受眾需要」
  • 08:10 流量指標在哪裡?觀察「社群互動」和「搜尋流量占比」
  • 12:53 內容才是王道!自媒體影響力帶來無限可能
  • 15:57 學習、運用、整理三步驟,知識飛輪轉起來!

以下,精選本集「部分精華節錄」。想知道更多,快去收聽完整版的 EP07「青春通識課」Podcast 吧!

【本集精華】

與受眾同行!差異化來自「獨特經驗」及「受眾需要」!

如果要幫自己下三個 hashtag,你會寫什麼?彥名給自己的 hashtag 是 #實習最多、 #中正鳳梨田、#自媒體創作。彥名在就讀中正大學期間利用寒暑假累積了5個實習經驗,透過這些經歷獲得許多寶貴知識,並成為他的創作能量,也因為那段生活在鳳梨田中的時光,離市區較遠、誘惑較少,正好給了他認真上課及專注在自媒體創作的良好環境。


彥名認為,所謂的差異化其實來自每個人的生活經驗不同,在撰寫每一篇文章前,他習慣將所有相關的文章讀過一遍,觀察作者的視角和讀者的問題,深入去了解自己的受眾需要什麼,再運用自己的觀點從中找到獨特切入點,用讀者能了解的語言寫出和別人不一樣的文章內容。

流量指標在哪裡?觀察「社群互動」和「搜尋流量占比」

當把文章發表到自己的臉書後,彥名會觀察的數據是「社群互動」,看看他的同溫層及TA到底會不會有興趣,甚至留言、轉發,進而帶動更多社群的朋友看到這篇文章。後期彥名則會注意「搜尋流量佔比」,觀察發出的文章是不是能得到SEO(搜尋引擎優化)的信賴。

彥名認為,所有文章的核心都不會是付費流量,而是文章的內容。當讀者有意圖的搜尋某些關鍵字時,如果文章的內容優良或結構完整,搜尋引擎就會把文章的自然關鍵字排名帶到前頭,進而帶來較多的流量,譬如彥名之前談實習的文章排名就在Google搜尋的前三名,文章有 9 成流量來自SEO。

內容才是王道!自媒體影響力無遠弗屆

彥名說,透過寫文章分享自己的經驗,讓他常常收到許多學弟妹或陌生網友的私訊,請彥名提供建議。他認為這對於自身的品牌建立及專業培養都是很好的機會,也能逐漸擴大自己的影響力。

他笑說,自己目前並不算是影響力很大的寫作者,在經營自媒體上花的時間也不是非常多。但僅僅是投注這樣的心力,就曾獲得學校社團、半官方組織邀請演講,分享工作經驗或是行銷文案,這都是因為過去有這些文字的累積。彥名認為,只要有心,在某個專業領域能有內容紮實的數篇產出,就有可能得到被看見的機會。

學習、運用、整理,知識飛輪轉起來!

談到持續創作的動力,彥名分享了「成長飛輪」的理論。學習與成長這件事情其實像是一個「飛輪」,在建立起一些施力點後,飛輪就會自動轉動起來,之後會越轉越快,然後會越來越省力。飛輪也有複利效益的概念,當你要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成長飛輪的時候,就是要找到一套方法,讓自己可以學東西越學越輕鬆、快速。

彥名使用三個不同的階段持續循環,打造自己的知識飛輪。第一階段是「學習」。從書籍、線上課程、文章中獲取知識,持續的將知識輸入自己的大腦中。第二階段則是「運用」,因為學習到的訊息需要被實踐才會轉換成真正的know-how,嘗試將學習到的知識內化應用到自己的成長或工作中,才能對於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

第三階段則是「整理」,透過撰寫文章,把自己的成長與學習紀錄下來,也讓更多人知道自己正在學習或已經具備相關的知識,進而有機會獲得更好的機會跟挑戰,又可以從中開始學習新的知識。彥名運用這三階段的循環,持續將越來越多的靈感和知識結合,轉動起屬於他的知識飛輪!


別走開,更多精彩內容,都在完整版的 EP07「青春通識課」Podcast!

收聽更多|青春通識課


青春不留白,推薦必讀:

追蹤【104職場力】粉絲專頁、職場更給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