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是被安排好要念什麼科系、畢業後要做什麼工作,你是否願意給自己一個機會停下腳步,為人生重新描繪新的藍圖呢?本文訪談了「佐編茶水間」Podcast 的 Zoey,探討如何運用「人生設計」思維來探尋自我、開創理想生活,希望透過她的分享,為現在還在尋找方向的你帶來一些啟發!
(下滑看文章懶人包!)
文/青春通識課
以下,精選本集「部分精華節錄」。想知道更多,快去收聽完整版的 EP104「青春通識課」Podcast 吧!
設計思維的步驟依序為發現問題、定義問題、市場調查、製作模型和測試執行,Zoey 形容設計思維就像工具箱,裡面有不同的工具可以應對各種問題,應用設計師的思維,把自己的人生當作設計一項「產品」一般,有邏輯地分析現狀、找到最佳解決方案。
面臨未來的變數與可能不免有些焦慮與迷惘,迷惘是開啟人生轉捩點的第一步,如此不安定、不舒服的感覺是強烈警訊,「發現問題」保持好奇與覺察,爬梳生活中各個環節,找出任何可能讓你感到不適、猶豫的時刻。
為了更加釐清內心渴望,必須不斷自我發問與對話,靜下心來問自己:好,我現在不開心,哪裡不開心,我怎麼了?是學業?科系?還是身邊相處的人?未來的方向?看不到前景?不夠了解?覺得沒有那麼喜歡?這些背後的原因與影響因素又是什麼?
不要敷衍自己,耐心地一層一層抽絲剝繭,在反覆思索中「定義問題」、凝聚問題意識,越了解自身需求,人生設計也會更貼近自己,內心真實的聲音將越接近自己所定義的「正確」。
當一個人被困在千絲萬縷的想法中時,進行下一步「市場調查」破除對未知的恐懼,廣泛蒐集資料、嘗試多樣生活體驗,追蹤相關領域的 KOL,參加講座與活動,連結生活圈之外的人際關係,突破既有想像,為人生增添更多選擇。
聽取各方意見不代表一定要追隨他人,每個人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都不同,在探索中形塑並堅定個人的價值觀。透過設計思維反思個人的理想生活圖像,而非受限於外在標籤與期望。
「製作模型」在人生設計中即為制定計畫,就像 MVP 最小可行性產品,花費相對低成本試試水溫,為了健康而想要開始運動的人,可以先找找生活中有哪些空閒時間,而非一開始就購買昂貴課程與運動用品,「測試執行」從建立微小的生活習慣開始,「滾動式修正」在執行中反覆自省與檢討,提升落實計畫「可行性」。
「把大學四年當作一個銜接你未來人生的橋樑。」Zoey 認為大學期間不該奢求一勞永逸地找到職業,大學畢業是下一個人生階段的開始,找尋第一份工作是職涯的起點,正如人生設計也是持續的過程,任何時候開始都不嫌晚。
在變動的世代下不要侷限於單一路徑,多方面發展興趣和能力,增加適應變化的彈性,保持開放心態,即使試了覺得不喜歡,也是為自己排除一個不適合的選擇,學會看待每個經歷的價值,每一步都是學習和進步,在人生旅途上所播下的種子總會發芽,辛勤灌溉、精進自我是每個當下最好的付出。
許多人為了某個職業而規劃生活,然而工作並非生活的全部,應「以終為使」以理想生活為終點,再思考何種職業形式可以支持自己的最終目標,透過人生設計思維,工作不再是生活的中心,與家人朋友的聯繫、個人興趣愛好、自我成長等納入自身規劃,保留最可貴的精力與能量,做自己最想做的事。
人生設計思維中,思考和實際嘗試同等重要,當需要靜心思考時,關掉生活周遭那些侵蝕注意力的雜訊,專注與自己對話,並記綠過程中浮現的各種想法與脈絡,幫助增加往後思考的深度。
嘗試新事物時,不要先入為主地認定自己不喜歡或不擅長某事,不計較結果地投入時間和精力,避免三分鐘熱度,持之以恆地練習,在自身能力逐漸累積的過程中收穫成就感,也會漸漸培養出興趣。
更多精彩內容,都在完整版的 EP104「青春通識課」Podcast !
追蹤我們的 IG @104youth 跟青春通識課一起全台錄音走透透!
更多精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