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入學除了要思考修那些課,更重要的是選擇什麼社團,大學社團沒有高中社團的種種限制,同時參加多大學課堂中少不了「分組報告」,成績高低不再是自己一手掌握,更看重的是小組整體的表現。然而,小組內大家對報告的重視程度有所差異,不免出現「雷隊友」、「躺分仔」只想搭順風車,沒有做事卻享受他人所做的成果。此集邀請總是「凱瑞」組員的來賓,分享在分組報告中,與同學互動相處的心得與技巧。
文/青春通識課
以下,精選本集「部分精華節錄」。想知道更多,快去收聽完整版的 EP21「青春通識課」Podcast 吧!
在104 Student的Instagram社群的一則投票中,將分組報告組員的風格分成4種:凱瑞超人型、有過就好型、心不在焉型、刷存在感型、呃你是誰型。寇蒂與Coco皆自評為「凱瑞超人型」,總是第一個跳出來當組長,一手包辦小組進度規劃、分派組員各自工作。
分組報告無法總是與朋友、熟悉的分組隊友同組,就可能造成小組合作時的摩擦與不滿。寇蒂最擔心遇到「有過就好型」,大家對成果的要求有所落差,預計投入的時間與精力也不同,無法求取溝通上的平衡,進而引發爭執與口角,她分享某次籌辦活動經驗,該組員所提供的內容並不符合大家的共識,最後只能分派機動工作給他。
Coco最無法接受有一種組員覺得自己已經做完份內工作,但是完成度極低,更有一大部分端不出檯面,但她仍然顧慮組員感受,在溝通時注意自己的立場,多多召集小組與老師討論報告,藉著老師的視角來告訴組員們「你的內容還需要多改進!」
「做報告一定有『冗員』,這是一件必須接受的事實。」Coco建議若遇到雷組員,要先調整心態,並不是每次分組總能與認識的人共事。建立心態後,在組內觀察大家對報告的期待,尋找跟自己標準差不多的組員,並與他「組隊」,其餘組員直接分配工作,訂出明確目標、提供適當資料來源,讓組員有跡可循。
「並不是你認為的雷組員都很雷。」大學生有許多課業以外的活動,生活重心也大相逕庭,固然存在著價值觀與認知上的差異,讓寇蒂意識到有時會過於以「自己的標準」來審視、評價其他人的表現,也疏於了解他人感受,她持續學習求取與組員間的平衡、以更柔性的態度去和組員溝通。
寇蒂以自身經驗建議,可以多多觀察身邊同學,並選擇上課主動發言、課堂參與較積極者,若是通識課程,則需特別避開一大群內部已經互相認識的人。而籌備活動、參加大型競賽時,她傾向不找朋友組隊,期望透過活動中的團隊合作來認識新朋友。「有些人適合當朋友,不適合共事。」Coco也深有同感,可以留意身邊同學交作業的習慣、對學科的投入程度,藉此選擇與自己標準相近的同學。
不僅是大學分組報告會遇到雷隊友,出社會、進入職場後也是如此,在團隊中總有人不做事也能安然無恙、平步青雲。Phoebe以職場過來人的角度分享,不要被其他人影響,要相信努力付出後的成果是累積在自己的實力上,心明眼亮的主管、上司一定看得見,若情況仍然無法改善,就需要考慮離開該環境。然而,大多數的同事可能只是執行能力稍差,指派該同事較為擅長的工作內容即可。
別走開,更多精彩內容,都在完整版的 EP21「青春通識課」Podcast!
青春不留白,推薦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