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找方向系列〉服務他人成長自己?我志工我驕傲!|青春通識課Podcast EP23

從國小到大學,「服務學習」是我國教育體制中重要的一環,每學期都必須完成相應時數,而大學也不例外,甚至列為必修課程。貢獻自身能力幫助他人,不僅形成「善的循環」,更可以在服務過程中,充實、探索自我。本集邀請3位志工經驗豐富的大學生,談談服務初衷與收穫。

文/青春通識課

【在線收聽】完整版內容

【本集來賓】

  • 曼嫚:師大心輔系大三,曾參與減塑、返鄉服務、無家者議題等志工服務,深受數位學伴志工經驗感動,儘管教職難考,還是想成為一名老師。
  • 佑姍:師大教育系大三,從國小就開始當志工,高中、大學也持續投入助人服務,從中了解自己情感豐沛,因此放棄心輔之路,改走教育。
  • 蒨華:中央數學系大二,曾在104工作世界進行科系分享、也在麗山高中分享升學歷程,因為自己曾經很無助,所以十分願意對迷惘的學弟妹伸出援手。

【分段摘要】

  • 07:24為什麼會想要加入志工服務?
  • 12:30志工服務內容分享
  • 25:42擔任志工有什麼收穫?有習得什麼技能?
  • 32:31有因為擔任志工更認識自己嗎?
  • 39:22會推薦大家擔任志工嗎?

以下,精選本集「部分精華節錄」。想知道更多,快去收聽完整版的 EP23「青春通識課」Podcast 吧!

【本集精華】

服務他人 成長自我

每個人投入志工服務的動機不盡相同,可能是報答過去受到他人的幫助、增廣見聞、受人邀請等,無論是何種原因,志工都在服務過程中看見服務對象的改變與成長,也認識不同族群的處境、發現不一樣的自我。

看見他人需要 奉獻自身能力

曼嫚來自師大心輔系,她參與校內「學生輔導志工團」,在志工團中她學習傾聽他人心情、理解事件背後潛藏的情緒,也增進實務經驗。此外,她曾擔任校外組織「人生百味」的「街頭尾牙」活動志工,推著行動餐車讓無家者可以自由選擇食物,度過滿足溫飽的年末尾牙,傾聽人生故事,了解他們平時生活場域,藉此認識無家者議題。

師大教育系的佑姍,參加校內服務性社團「同心服務隊」,藉由平日課輔活動陪伴家庭功能失調的孩子,服務2-6歲嬰幼兒。在寒假時會與社福機構合作,舉辦「孩子王冬令營」,透過分享和心靈成長相關課程、活動,陪伴國中生度過暖心的寒假。

中央數學系的蒨華是104工作世界科系分享活動的Young Giver,向高中生介紹自己的科系,由於她的入學方式屬於「特殊選才」、科系多受外人誤解,曾經歷一段徬徨無助的時期,因此期望藉由自身能力與經驗,讓高中生多認識一些大學科系現況。

服務是不帶目地的給予 得到意料之外的驚喜

志工看似一味地付出,花時間與精力幫助他人,但在服務的過程中,志工獲得的成就感與滿足卻是無可限量。參與學輔志工團與人生百味的活動,都讓曼嫚跨出舒適圈、突破同溫層,認識許多不同身分背景的人,更深刻地了解、進而同理對方,這些經歷對她本科心理輔導領域很有幫助,溝通技巧的進步,讓她在實務工作上更加得心應手。

佑姗分享志工服務不僅能增進「硬實力」,如規劃活動、撰寫企畫書、設計教材等,更可以培養團隊合作與溝通、陪伴與聆聽的「軟實力」。此外,個人心靈成長也是促使她一次次投入志工服務的原因,「服務是用生命影響生命!」在某次營隊結束後,她收到某位小孩的正面回饋,讓她深感服務帶給他人的影響。

服務帶來反思 改變生命軌跡

在志工服務前,蒨華未曾想過數學系未來職涯發展、就讀數學系的目的,透過Young Giver入班科系分享的活動,她有機會深入探討數學系的內涵,製作簡報時的字字推敲、句句斟酌,都是在摸索「我是誰」,逐漸明白當初選擇數學系的真正原因。

佑姗本來想要念心輔系,因為志工服務認識自己較容易受他人情緒感染,而改選擇就讀教育系;曼嫚在「數位學伴」的志工服務中,看見自己對教育的熱情,開始修習教育學程,即使面對教職的不確定性,仍然想要成為一位帶給學生溫暖的老師。

一期一會 絕無僅有的唯一組合

「志工服務的迷人之處在於,每個人、每一次,從中收穫的絕對都不同。」佑姗分享,服務帶給志工及服務對象的影響深遠,推薦給想產生改變、想探索世界、想覺察自己的人,趕緊投入自身關懷領域的志工!


別走開,更多精彩內容,都在完整版的 EP23「青春通識課」Podcast!

收聽更多|青春通識課


青春不留白,推薦必讀:

追蹤【104職場力】粉絲專頁、職場更給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