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加密貨幣,區塊鏈也可以應用在碳權上?MIT博士為什麼從學術走向創業,建立區塊鍊新創公司?本集邀請Hashgreen哈綠科技創辦人Harry,分享求學與創業經歷,說明區塊鏈的價值與應用,並給予大學生與研究生的學習建議。
(下滑看文章懶人包!)
文/青春通識課
以下,精選本集「部分精華節錄」。想知道更多,快去收聽完整版的 EP53「青春通識課」Podcast 吧!
Harry在2021年與夥伴共同成立區塊鏈碳權新創公司─Hashgreen,期望翻轉區塊鏈在社會大眾眼中高耗能的刻板印象,致力於打造友善環境、效率高的區塊鏈應用。今年3月在台灣成立分公司,目前著重奇亞幣(Chia)的應用開發,推動以區塊鏈科技運作「碳權交易」。
許多人對區塊鏈的印象僅限於加密貨幣,然而區塊鏈的核心價值遠大於此,區塊鏈是去中心化的資料儲存系統,也是所有人都可以參與的電子計帳本,擁有共同持有、不可違造的特性,交易發生時,所有人的帳本即時更新交易資訊,加密貨幣與NFT就是實際應用的例子。
區塊鏈不可竄改、去中心化、匿名性、全球連通等特性,廣泛應用於生活中,像是物聯網、電子商務、檔案儲存、社交通訊等,「碳權交易」也不例外。
隨著環保意識抬頭,企業欲展現永續與ESG價值、提升自身形象、承擔社會責任,藉由購買「碳的排放權」,也就是「碳權」,以符合碳排標準,將外部成本內部化。碳權的供給來自於植樹、把二氧化碳封存至地底的「碳捕捉計畫」,或是碳排量未達上限的國家或企業。
目前碳權交易存在許多障礙,各地區的價格、相關法規、認證標準與系統有所不同,大大增加碳權交易的困難,再加上碳權供給者的產量,相對於企業購買量規模差距大,中介者拿下大部分的利益,破壞碳權的良好立意。
Chia Network與聯合國、世界銀行推動碳權相關計畫,此公司投資者找上Harry的團隊,一同參與軟體建構,期望透過Chia Blockchain低能耗性質、區塊鏈核心價值,解決目前碳權交易的問題與阻礙,建立廣泛通用的交易平台,由國際組織建立標準,Hashgreen付諸實行,讓各個企業能夠跨越藩籬交易碳權。
「這一連串的經歷,都是學習!」大學畢業時,Harry看著身邊朋友相繼就讀研究所,而他卻不知該往何處,他跟著老師參與中研院的研究計畫,這個過程讓他開始想像從事學術研究的未來,然而,在博班的第一年,讓他感受到現實社會的險惡,不禁產生疑問「學界真的是最好的嗎?」
MIT師長鼓勵學生在暑假至業界實習、觀察企業的運作,Harry分別在Google與台灣的某間量化交易公司實習,他希望近身觀察公司如何拓展業務、放大規模。
在待遇上,實習薪水比學校津貼多出2至4倍;在員工福利上,每一層樓都有簡易廚房與零食櫃,並設置保齡球區、撞球桌,公司營造良好工作環境,讓員工能夠無後顧之憂地寫程式、開發軟體。受到實習經歷的影響,Harry希望自己的員工也能感受到如此優渥的待遇與福利。
實習帶給Harry的啟發不僅止於此,公司一個月若願意給出1萬美金,代表此員工能夠創造超過1萬美金的獲利與價值,他心想既然自己能夠為公司帶來這般產值,為什麼要把成果被公司「整碗捧去」?所以Harry選擇創業,不再幫別人賺錢、領固定的薪水,為自己創造最大的價值!
此外,他認為穩定領高薪的常態為讓人麻痺,就像溫水煮青蛙,離不開如此安逸的環境,長時間下來無法在除了公司以外創造相同價值,拿掉公司的名氣、名聲、資源與團隊,難以達到原有水準。
從學術轉向創業,似乎有些突兀、迥異,但讀博士的經歷,讓Harry學習到如何系統性地架構問題,提出解決方案並測試,統整並記錄過程中論述與最終結果,發表研究成果,這些學習在創業時很受用,表現形式或許不同,但背後的思考邏輯能夠跨領域運用。
Harry從美國回台招募員工,一開始吃足苦頭,找不到適合人選,為了增加徵才的可信度,在台灣設立子公司、架設公司網站,處理稅務、會計,真正成為台灣人在求職時會考慮的公司。又是新創又是外資,Harry坦言,完善這些事物確實花了不少精力。
「我為什麼要創業……」Harry創業初期無時無刻不這麼想,寫程式、運作團隊、人事、帳務、勞健保,全都要一手包辦。公司成長至10人時,挑戰接踵而至,必須構想公司的組織、公司治理,學習管理與領導,他將員工依照工作性質分為工程、行銷、商業,依照產品線再區分成不同專案小組,經緯交錯的複雜人員網絡要如何保持通暢的交流讓Harry費盡心思。
Harry利用物理概念描述個人特質:位置position表示現有工作經歷;速度velocity形容學習新事物的速度;加速度acceleration指的是領導力,提升他人學習力、帶動團隊的能力。
Harry將這三項概念利用於評估員工價值,也作為精進自我的三大面向,必須提升自身條件,拿出亮眼成績單,吸引他人投資,接觸不熟悉的事物時,抓緊學習機會,並幫助工作夥伴提高效率、激發他人潛能,一同創造最大效益。
「你在幫很多人解決問題,自己的問題卻沒有人可以解決……」Harry談到,創業必須承受龐大心理壓力,想放棄的念頭時時刻刻在腦海裡打轉,幸虧身旁夥伴、伴侶的堅定支持,適時緩解心理壓力,即使堅強的人也有脆弱的一面,彼此互相扶持,才能走得長久。
「學這個有什麼用?」想必是許多人看待「廢課」的心態,Harry建議可以把自己拉到「上帝視角」,不僅是學習這門課的知識,更是學習「如何學習」、怎麼念書與做事的方法學,例如,立定讀書計畫並確實執行,若實施效果好,則可將此規劃與執行的方法作為日後參考。
有一些碩士生因為論文寫不出來就決定肄業,Harry認為寫論文是訓練「撞破牆」的能力,前面有一堵無堅不摧的牆,有如難以達成的目標、人生難題,必須全力以赴應戰到底,每當完成一個大目標,就為自己補充能量與自信,更有信心克服未來每一個課題。
不要因為一堵牆就繞路而行,不要因為逃避課業而創業、工作,Harry強調必須度過現階段課題,給自己一些時間與機會,帶著戰勝艱難關卡的信心,再往下個階段前進、嘗試其他事物。
更重要的是,以誠實的態度面對自己,思考熱情背後的「燃料」,挖掘想做某件事的動機,帶來滿滿成就感?心流時刻?抑或只是單單討厭眼前事物?
更多精彩內容,都在完整版的EP53「青春通識課」Podcast!
追蹤我們的IG @104youth 跟青春通識課一起全台錄音走透透!
【夢不能只有想】
【百工開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