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休三日是否是好方案?企業從彈性工時切入或許更適切!

文:Windy

周休三日的議題近期被熱烈討論,各方皆有不同的看法,而站在員工的角度,也不一定都認為周休三日是適合自己的方案;然彈性工時已是必然發生的趨勢,HR可以檢視公司文化與產業性質後評估,提供企業主更好的工時管理規劃。

內容大綱

近期以來,部分歐美國家的企業實驗「周休三日」的工時模式,截至目前初步的成效不錯,不僅企業營收不減反增、更降低了職業倦怠與離職率,可謂勞資雙贏。然而因為僅是部分企業進行實驗,會選擇此方案的公司,企業主應是評估過公司文化或產業性質適合這樣的工時模式,也因此,筆者認為台灣企業皆跟進,短期內應較難施行。勞動部也表示:若施行周休三日,則單日工時將會拉長。筆者想到例如:製造業常見的四班二輪工時制度,即是周休三日、但日工時為10小時的變形工時制度,可能並不適用於所有人。以勞動部的這個解讀角度,應是以每周正常工時40小時的管控角度來進行工時挪移才達到周休三日的效果。那是否有望減少周工時、甚至年總工時呢?則是未來可以評估的方向,畢竟2021年,台灣的平均年總工時全球第4高啊。

彈性工時方案或許能獲得人心

工時管理一直都是勞資難以兩全的議題,特別是製造業、服務業等第一線人員,工時與產能貢獻有很高的相關性,因此工時減少勢必衝擊企業營收;但若是行銷、研發、業務、後勤等偏向責任導向的職位,工時減少或許能激發員工的工作效率、減少不必要的時間浪費、甚至在華人社會常發生的「裝忙」,只因要湊滿每日的工時、擔心太早下班在主管的印象中觀感不好。

基於上述,筆者認為降低工時是一個漸進式的過程,政府可先鼓勵企業施行多元化的彈性工時方案,或是部分政府部門先行實施,例如:

1. 一樣週工作5天,但是單日工時減少。

2. 部分期間實施周休三日。

3. 提供更多班制供同仁選擇,讓上下班時間更彈性,員工可依據個人需求來做選擇。

4. 提供彈休假天數供同仁有需要時自由運用。

其中第3點已有不少企業提供這樣的方案,但仍可鼓勵落實到更多的企業中,當有企業執行並帶來不錯的效益、且員工也滿意並口耳相傳時,將會帶動周邊企業或同產業業界的效法,達成良好的循環。彈性工時已是一個必然發展的趨勢,許多企業透過此方式吸引求職者、內部留才等,都顯示出能發揮價值的人才,降低工時或許是能激發產值、提升工作意願的方式。

彈性工時下的管理議題

提供彈性工時或工時減少方案勢必面臨不同的管理議題,例如:跨班制間的工作流怎麼串接、減少工時後怎麼衡量工作產出一致等,將考驗企業發展出新的管理模式。常見的有核心工作時間,意即不同班制一定會有一個重疊的時間區塊,此區塊可用來安排跨部門會議或協作等。針對工作產出的部分,建議企業時時檢視工作流程是否有可再優化的地方、善用新科技取代重複性高的例行工作,讓員工專注於從事能發揮核心價值的工作,以增加工作意願進而激發員工提高工作效率,達成勞資雙方都滿意的成果。

看更多 知識市集 好文 >>

做好人才管理,趕快報名、諮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