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特輯

2025.05.19 | 1858次觀看

報稅不踩雷!四大常見錯誤、補救辦法 看這篇幫你搞懂

2025-05-16報導 經濟日報記者胡順惠 由聯合新聞網授權轉載

因應美國對台「對等關稅」措施可能對我國經濟造成衝擊,財政部將今年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期限,自原本5月底展延至6月30日止。財政部台北國稅局提醒,民眾可把握展延期間,並整理出報稅過程中最常見的四大誤區,避免因填報不實而遭補稅甚至挨罰。

延伸閱讀:2025五月報稅季「所得總額」、「稅率級距」怎麼看?常見申報所得稅QA一次看|2025報稅懶人包

首先,免稅額搞錯,常見「認親」誤區,國稅局說明,每人免稅額為9.7萬元,年滿70歲的直系尊親屬(如父母、祖父母)免稅額則提高為14.55萬元;不過若申報的是年滿70歲的兄弟姊妹、叔伯舅等旁系親屬,就不能適用提高後的金額,仍以9.7萬元計算。

國稅局提醒,也有人誤將年滿18歲、未在學或待業的子女列為受扶養親屬,但只要具謀生能力,就不符扶養條件。

第二,所得申報錯誤,憑單別亂改,國稅局指出,報稅人常在申報時誤刪或更改系統自動帶入的所得資料,如對資料有疑問,應洽發單單位確認,也有人漏報房租收入、私人借貸利息、海外所得、大陸地區基金或股票獲利等隱性收入來源,這些都屬應報項目。

第三,扣除額申報不當,最常誤報捐款、保險與醫療費,國稅局解釋,捐贈扣除額不能包括點光明燈、安太歲等對價性質支出;保險費扣除額限於直系親屬,且人身保險須同為一個申報戶;醫療費不得列報醫美、坐月子中心、看護費及住院餐費,且已獲保險理賠的部分須扣除後申報;購屋借款利息不能列報消費貸或修繕貸,亦須設籍在該房且不能出租或營業使用;教育學費特別扣除僅限本人子女,不能申報兄弟姊妹的學費支出。

第四種則是最冤枉的,以為申報成功,其實根本沒完成,國稅局指出,使用手機或線上版報稅系統者,僅產出稅額估算表並不代表完成申報,務必完成資料上傳並確認顯示「申報完成」或「上傳申報成功」,才算報稅成功,記得列印或下載留存收執聯。

國稅局強調,若收到稅額試算通知書並無異議,仍須完成繳稅或回復確認才算完成申報,千萬別以為不處理也沒關係。

若民眾發現自己誤踩上面四大雷區,國稅局提醒,若在申報期間發現錯誤,網路申報者可直接上傳更正後資料,紙本或二維條碼申報者則須重填並寄回稽徵機關;若已逾期,則不論採哪種方式,皆需以書面向戶籍所在地稅局辦理更正。

申報所得稅期限展延至6月底 執業者報稅別犯三錯誤

申報所得稅期限展延至6月底 執業者報稅別犯三錯誤

今年報稅季因應美國對等關稅展延至6月底,財政部高雄國稅局表示,執行業務及其他所得業者申報所得稅期限也同步延長,提醒業者申報所得稅時,應避免漏報扣繳收入、費用未區隔及重複扣除成本費用等三類常見錯誤。

2025報稅/家庭報稅藏細節 常見錯誤有這些 小心別踩雷

2025報稅/家庭報稅藏細節 常見錯誤有這些 小心別踩雷

報稅季節到,不少家庭都在思考該如何報稅才會最節稅。國稅局根據往年納稅義務人申報情形,歸納出家庭下列常見的錯誤情況,以避免遭挨罰補稅。

2025報稅/綜所稅申報半數民眾完成 網路報稅占85%成主流

2025報稅/綜所稅申報半數民眾完成 網路報稅占85%成主流

今年所得稅結算申報期間至6月底,財政部台北國稅局昨(22)日表示,統計至18日,全台已有約335萬戶完成申報,以今年預估申報戶推估,等於有近五成民眾完成報稅,高達85%選擇網路申報,已成主流趨勢。

企業跨國聘才注意!勤業眾信教企業四招破解稅務危機

企業跨國聘才注意!勤業眾信教企業四招破解稅務危機

在遠距工作、跨境就業與數位遊牧風氣盛行下,全球勞動力自由流動已成不可逆趨勢。企業搶才不再只比薪資和職涯發展,還得同步面對更複雜的跨境稅務風險。勤業眾信最新指出,員工「在哪上班」,正快速演變成企業必須思考「在哪報稅」、「誰負責稅務」、「如何合法合規」的新課題。

2025報稅/企業報營所稅 四個重點

2025報稅/企業報營所稅 四個重點

為因應美國對台灣課徵對等關稅可能帶來的經濟衝擊,財政部已公告今年申報去年度營所稅結算申報及繳納期限延長至6月30日。財政部中區國稅局提醒企業四大申報重點,以順利完成申報作業。

【產業新訊】若您願意提供更多的產業趨勢、業界人才動態、工作機會等資訊至《職場力》 >> 歡迎來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