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企業ESG文化!如何運用員工滿意度調查掌握企業永續發展的關鍵

文/ 104 人資學院、104集團人力資源處

近年來企業治理領域的關注焦點不僅止於「ESG」(環境、社會、治理)和「CSR」(企業社會責任),還逐漸擴展至永續發展目標(SDGs)內的「DEI」(多元共融)概念。隨著多元共融成為世界用人趨勢,企業必須對人力資源管理做出與以往不同的改變。這包括將性別平等、人才發展等議題納入人才管理中,並且適時地向內外界宣達企業的SDGs價值觀,以提升招募吸引力和留任力。

永續發展已成為眾多企業經營的重要策略之一,尤其是對於「ESG」(環境、社會、治理)永續發展的關注日益增加,企業也積極招募「永續管理師」等相關人才。此外,金管會更要求上市櫃公司實收資本額達20億元以上者,必須編制並申報「永續報告書」,以詳細列明企業在ESG經營方面的相關實踐和成效。這些趨勢反映了企業和投資者對於永續發展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永續目標的價值觀不僅影響企業未來的經營策略,也改變了求職者對企業的選擇態度。

ESG 是什麼?ESG 對企業有哪些影響?

「ESG」是由三個英文單字的首個字母所組成,分別代表著以下內容:

  • 「環境保護」(Environment):

關注企業在環境永續發展方面的推動與執行,包括企業的環境政策、能源消耗、廢氣排放以及汙染管控等。

  • 「社會責任」(Social):

社會責任則關注企業對內外各方(如客戶、投資者、員工、社區等)所承擔的責任。常見指標包括員工滿意度、客戶滿意度、資料保護與隱私、性別與多樣性、社區關係、人權以及基本勞動權益等。

  • 「公司治理」(Governance):

公司治理直接關注企業各方面和標準的經營。這包括組織架構、董事會成員、審計委員會的組成、反對違法貪污或腐敗的監管機制、商業倫理以及經營管理等。

由於企業在營運過程中會運用到許多資源,要是企業沒有永續的觀念,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與方便(例如偷排廢水污染環境、使用對人體有害的原物料傷害消費者、職場霸凌與歧視等),導致營收受損連帶動搖員工家庭生計,因此政府有明文規定企業有責任回饋社會,並且使用 ESG 三個面向評估企業是否善盡社會責任。依照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金管會)規定,所有的上市櫃,公司都必須按永續發展路徑圖的時程進行資訊揭露,若沒有依「上市公司編製與申報永續報告書作業辦法」,或是按時申報肇事情節,將依法處理開罰。

永續報告書必須說明自身企業對於環境與社會責任實踐。包含自我揭露企業現況與永續相關資訊,並設定企業執行永續轉型的 SGDs 目標和執行策略。永續報告書內容包括但不限:供應商行為準則、勞安認證、採購非衝突原物料、員工關懷訪談等。

圖一、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來自證券櫃檯買賣中心

ESG 的Social (社會責任)企業該如何落實?

圖二、ESG項目

在探討 ESG(環境、社會、治理)面向時,大多數文章著重在 E 、G 方面,但其實 ESG 的 Social 社會責任比起環境保護和公司治理更容易改善。特別對於中小企業而言,這是一個可以嘗試落實ESG的面向,落實後還會增加企業招募、品牌聲譽、提升競爭力。企業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1. 員工:
    • 勞資關係:建立良好的勞資關係,尊重勞工權益,與員工建立開放、透明的溝通機制。
    • 技能提升:提供員工持續的技能培訓和專業發展機會,幫助他們不斷提升能力和職業發展。
    • 多元職場:建立多元化和包容性的工作環境,尊重不同文化和背景的員工,促進性別平等和文化多樣性。
    • 人權平等:確保所有員工享有基本的人權和平等機會,禁止任何形式的歧視和不公平待遇。
  2. 客戶:
    • 個資保護:嚴格遵守個人資料保護法規,確保客戶個人資料的安全和隱私。
    • 產品安全:確保產品符合安全標準,提供高品質、安全可靠的產品和服務,保障客戶權益。
  3. 供應商:確保與供應商的合作符合勞動法規和人權標準,關注供應鏈中勞工權益和人權保護,並確保原料來源合法合規。
  4. 社區回饋:積極參與社區公益活動,支持當地社區發展,回饋社會,並與社區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

這些措施有助於企業建立良好的社會聲譽,提升員工滿意度,並為企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打下穩固的基礎。同時,透過實踐社會責任,企業還能吸引更多優秀的人才,提升招募和留任的競爭優勢,進而促進企業的成長和發展。並且隨著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提出以及對多元共融(DEI)概念的關注不斷增加,企業在實踐 Social 面 向的同時,也應該重視 SDGs 和 DEI 的相關內容。

永續發展目標 SDGs 是什麼?人才重視的 DEI 是什麼?

聯合國於2015 年通過 2030 永續發展議程(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提出 17 項全球邁向永續發展的核心目標,藉此引領政府、地方政府、企業、公民團體等未來決策、投資與行動方向。(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

而其中 DEI(多元共融)關注員工身分、性別文化、專業技能等多元差異,旨在確保每位員工都能夠盡情發展成長,受到公平對待。透過DEI的實踐,企業可以建立一個讓員工感受到歸屬感、並認識到自身價值的環境。

圖三、DEI共融的目標項目(104編譯)

而其中目標5性別平等、8就業與經濟成長、10消弭不平等、16 制度的正義與和平等四項,共同組成「DEI 多元共融」。DEI 更聚焦於組織內部,強調尊重員工身分、性別文化、專業技能等內部差異,實現多元平等,並打造共融的環境,確保員工可以盡情發展成長、被公平對待,營造員工能感受到歸屬感的環境,並感受到自己的價值。DEI  能直接反應多元、公平、包容等管理議題。

而組織不重視 DEI 會有什麼影響?根據美國管理顧問公司蓋洛普的報告指出,當員工感受到自己被公平對待時,不僅會提高對工作的投入度,還會更願意推薦自己所在的公司給其他人。

當 DEI 已成為全球人才對企業的期待,組織發展跨國人才招募、新鮮人才招募時,更容易找到來自不同文化背景、具有多元專業技能和價值觀的人才。透過 DEI 價值觀吸引年輕族群、跨國人才,不僅能豐富團隊結構,吸引更多菁英人才加入。而打造 DEI 共融的工作環境,不僅能吸引更多元的人才,還能提升員工的工作滿意度和參與感,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和創造力。因此DEI價值觀已成為企業在人才招募和組織文化建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關鍵。

發展ESG永續目標,對企業有哪些優勢?

從法規到全球趨勢下,我們意識到發展 ESG 永續目標的重要性。但 ESG 不僅是企業的法律責任,更是一種商業策略,發展 ESG 有助於提高企業的競爭力、滿足投資人的期待,並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的組織影響力。發展ESG對企業有哪些優勢呢?

  • 提升商業表現:

降低營運風險、提高效率,並吸引更多投資者的青睞,從而提升商業表現。

  • 促進組織創新力:

致力於環境保護和社會責任的企業往往更加注重創新,尋找解決方案以應對挑戰,從而提升組織的創新力。

  • 增進人才加入意願:

積極實踐 ESG 能夠吸引更多有意識、有抱負的人才加入企業,因為他們願意加入一個對社會和環境負責任的組織。

  • 金流穩健:

遵照 ESG 原則的企業在長期經營中能夠獲得更穩定的金流,適應市場變化並減少不必要的風險。

  • 提升員工滿意度:

企業對 ESG 的實踐可以增加員工對企業的歸屬感和自豪感,從而提升員工滿意度分數。

  • 潛在訂單:

符合 ESG 標準的企業往往能夠吸引更多具有相似價值觀的客戶,從而擴大市場份額,增加潛在訂單量。

在推動 ESG 目標時,企業的策略和價值觀直接影響到員工對企業的滿意度。透過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和發展機會,員工可以感受到企業對他們的關心和支持。此外,加入遠端工作的做法也能有效減少企業的碳足跡和排放量,有助於 ESG 中環境保護和永續發展目標的達成。透過遠端工作,不僅減少了交通對環境的影響,同時也提升了員工的生活品質。因此,企業可以藉此舉措展現對環境永續的承諾,並向員工傳達對其工作生活平衡的重視,進一步提升員工滿意度和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形象。

此外,104 員工滿意度調查系統可以進一步調查企業在永續發展方面的表現,包括「公司治理」、「社會回饋」、「環境保護」等題型。這些調查結果有助於企業更全面地了解其永續發展的現狀和改進空間。將搜集到的滿意度報告納入永續報告書中,可以證明企業在這一方面的努力和成果,進一步提升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形象。

ESG 策略:吸引人才、招募與留任的最佳武器

隨著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性不斷提升,發展 ESG 策略已成為企業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關鍵。透過優秀的 ESG 策略,企業不僅能夠提升其在社會中的聲譽和形象,更能夠吸引到具有高專業素養和社會責任感的人才。

看完這篇文章後,我們建議依循著下方的清單開始:

  • 搜集企業 ESG 目標
  • 對內宣傳企業 ESG 目標與策略
  • 招募網頁內容宣傳企業 ESG 目標與達成率
  • 進行 ESG 永續發展構面的滿意度調查

如果您的企業正面臨著不清楚該如何制定社會責任構面中的員工發展管理策略,或對於如何搜集企業 ESG 的滿意度調查感到困惑,我們歡迎您交由104顧問團隊作為您的策略夥伴。我們能夠協助您組織進行 ESG 員工滿意度調查,並深入分析企業的管理制度與流程,以解決您所面臨的挑戰。

104 一直致力專注於人資服務,我們已將業界所需的永續經營(ESG)相關指標納入最新的員工滿意度調查構面中。利用我們的員工滿意度調查工具,您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員工的心聲,從而促進組織的發展,降低離職率。歡迎您隨時與 104 人資學院聯繫,我們期待能成為您的戰略合作夥伴,一同實現企業的永續發展目標。

104員工滿意度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