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想在老闆面前表現,愈容易在關鍵失誤?你已深陷「職場FOPO」

Cheers快樂工作人
2024.02.29
1594次觀看

你有沒有遇過這種情況:平常工作能力不錯,當有機會在老闆面前表現卻「愈刻意、愈失常」!心理學家認為這是因為你已陷入FOPO(害怕別人的想法,fear of other people’s opinions),尤其是那些職場上表現良好或受到賞識的員工,愈有可能恐懼他人的看法,因此無法坦承說出內心話、對自身過度苛刻,導致關鍵時刻表現不佳。

文/Y Chen 由Cheers授權轉載

讀完這篇文章,你可以學到什麼?

  1. FOPO代表害怕別人的看法,導致在工作或社交場合感到焦慮或自我批判。
  2. 管理者想解決團隊成員的FOPO狀態,可以從身分認同著手。
  3. 「目標導向」的管理策略會幫助部屬找到更多發揮價值的可能,減少FOPO發生。

3位高爾夫球人士:PGA巡迴賽職業選手、當地高爾夫俱樂部的教練以及業餘者選手,一起站在超過100人、周圍架設著許多攝影機的比賽場地,誰的表現最好?

這是心理學家麥可·格維斯(Michael Gervais)與另一名神經科學家的研究,最終結果是高爾夫球教練未能發揮實力、成績墊底。

賽後格維斯分析這位教練之所以失常的原因:“FOPO”(害怕別人的想法,fear of other people’s opinions)

由於比賽舉辦在他所屬的俱樂部、觀眾幾乎都是認識的人,還有他喜愛的職業選手,導致教練心中充斥著別人的眼光,並害怕事後大家會怎麼評價他、是否會覺得自己不夠厲害,進而引發焦慮。

不只是運動場上,格維斯在《哈佛商業評論》寫道,相同類型的心態也很容易出現在職場中。

愈是表現良好或受到賞識的員工,愈有可能恐懼他人的看法,因此無法坦承說出內心話、對自身過度苛刻,反而表現不佳。

身為引領團隊前進的管理者,如何避免這些傑出戰將陷入FOPO?

「自損」是大腦保護自我的機制

想解決團隊成員的FOPO時,首先該理解為何人會陷入其中。

格維斯接受知名創業家湯姆·比利尤(Tom Bilyeu)的採訪中,解釋人類的大腦是為了確保我們安全、生存而設計的,因此碰到危險局面時,就會自行啟動防禦和資訊過濾機制,將傷害降到最低。

格維斯指出,當人們已經預見或想像外界的指教時,便會自動用過度自我批判、施加壓力甚至醜化自己,避免在真正出糗或未達標準時感到難堪。

當人們的身分地位達到更高水準時,也會更容易受到FOPO影響。

身分像是一種框架:一位好的CEO應該要表現出什麼模樣、高績效員工就不可能出任何差錯⋯⋯,這些身分使人們想要持續追求外部認可,獲得他人的讚美和認同,才會覺得自己「配得上」當前的地位或標籤。

主管應更重視長期目標,而非只看短期績效

哈佛商業評論》寫道,最有效的作法是調整身分認同的來源:扭轉「績效」導向為「目標」導向。

這群陷入FOPO的部屬經常屬於績效導向,他們的想法大多是「主管會覺得我工作做得好嗎?」、「我有被其他同事喜歡嗎?」,自然會不斷逢迎他人,或否定自身想法以獲得正面評價。

這也無法怪他們,畢竟多數組織都在追逐短期成果,無論主管或部屬都不一定能夠真的把眼光放遠,或是設定非單純績效的指標。

當團隊能夠轉往目標導向思考,那麼驅使他們前進的動力就不只是旁人的讚美,而是他們相信自己能產生各種影響力。

所以管理者可以嘗試的是,與團隊共同制定出關係到每個人、大家都會重視,而且足夠長期(像是並非明年就會實現)的目標。

舉例來說,你帶領的是一個銷售團隊,當其中有人的業績不如同儕,維持績效導向的思維者就容易陷入FOPO,會不斷掙扎想迎頭趕上,或陷入極端的負面情緒。

但長期目標轉換為「互相支援彼此」時,他們可提供的價值就不再只是業績,而是包括找出讓整個團隊都變好的方式、確保大家在需要的時候獲得援手,都會成為他們被肯定的來源。

當過往表現良好的部屬碰到不可控的亂流時,就較能抵抗FOPO,因為他們清楚自己亦能在帶領新人、提供同事建議等其他面向展現能力。

3招轉念,幫助自己脫身FOPO

當然,管理者設定適當的KPI策略只是其中一種助力,要真正擺脫FOPO,決定權仍然在當事者身上。主管可參考以下從《Psychology Today》和《CNBC》整理的3個建議,讓他們從日常開始練習放下對他人意見的恐懼:

1. 接受事實,但給自己多一個視角

完全排除他人想法、強制消除它們帶來的影響非常困難,不如就接受這些焦慮,但務必記得:你第一時間冒出的觀點可能不正確。

請為想法加上其他視角,例如你在某個非正式場合巧遇公司高階主管,事後回想覺得自己毫無準備、留下壞印象。這時不妨換個角度,你們只交談了不到5分鐘,不可能講出多糟的話題,加上又不是公司場合,藉此平衡事件的好壞。

2.蒐集明確證據

假設仍然惴惴不安,即將陷入自我懷疑和批判的泥沼時,請告訴自己在找到「確切證據」之前,不要蓋棺定論。

你可能擔心被某些同事討厭,但其實從來沒有從他們口中真正聽到話語,那就不應該將此認定為事實。

3. 控制注意力

有些人可能會問,如果真的是自己做不好怎麼辦?確實我們都會犯錯,但不代表就得一直處於羞愧、懲罰自己的狀態。

要離開這個狀態,可以試著把注意力放到「還可以做哪些事」、「未來能怎麼修正」,而非一直在他人的看法中繞圈子。

參考資訊:HBRCNBCPsychologyToday

(原文標題:職場「FOPO」現象:愈受到賞識的部屬,表現愈容易失常


推薦閱讀:

追蹤【104職場力】粉絲專頁、職場更給力 ★

台灣最大工作人交流平台,協助新世代透過學習、成長,實踐熱情工作與快樂生活。是對年輕人最具正向影響力的媒體,創造企業與人才間的對話,克服學用落差,推動世代互助與典範傳承。在人生每個重要時刻,給予工作者實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