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成長

2024.04.12 | 1520次觀看

大學生一定要實習嗎?樹狀圖「分類帽」助判斷方向|職涯規劃

實習到底在幹嘛?為什麼要去實習?過來人分享大四實習經驗心得,也建議先找到「實習目的」再去應徵!提供一張樹狀圖「分類帽」幫助大學生判斷自己是否適合實習,還是優先從學校中培養知識技能。

文/艾小姐的日常筆記

「我小時候基測只考240分,現在年薪百萬;你唸台大,現在時薪135。那幹嘛唸書?」

還記得幾年前,在台G店上班的表哥這樣挖苦正在實習的我。那時我大四,到一家媒體公司當行銷實習生,寫文案、經營社群、幫忙線下行銷活動,領著只比當時基本工資高2塊的135,但我並不覺得自己是「廉價勞工」。

實習,比起兼職或正職,投入的時數少了許多,承擔的責任也比較輕,需要承諾的受聘期間偏短,每週兩天做一學期,或者每天上班做一個暑假,就能被認為是一筆合格的實習履歷。但以正職來說,最少最少做一年,才勉強被承認為一筆紀錄。

因此,實習是給學生一個「試水溫」的機會,一方面認識產業與職場生態,另一方面瞭解自己的人格特質跟這類工作合不合適,或者從做中學來評估自己的知識技能是否完備,來決定要繼續進修或者直接進入職場工作。

實習兼職正職
工作時數16-24 hrs/wk不一定>40 hrs/wk
容錯率
責任部分責任責任制責任制
參與度不一定負責範圍內
合作期間數月-一年數月-數年數年
薪酬可能只有基本時薪業界標準業界標準
目的探索職涯
學習工作技能
認識業界前輩
尋求轉正機會
彈性的工作模式
過渡期的選擇
尋求轉正機會
展開正式職涯
建立專業歷練
累積跳槽的能量
Amelia的【職涯規劃方法論】

對於在考慮要不要找實習的同學,建議先想想看自己實習的「目的」為何?

如果還不清楚自己要做什麼,甚至不知道從何下手,可以依據以下幾個層面思考:

  1. 感興趣的「產業」:例如科技、FMCG、金融等
  1. 「五管」中較喜歡或擅長的function:產品、行銷、人資、研發、財務,現在還有種說法會加上「資」 — 資訊,而其實這5個方向中,仍可以再細分出各種職能,這裡先略過。
  1. 其他個人會在意的面向:像是企業文化、公司規模等,沒有絕對好壞。喜歡活潑創新的環境,通常新創公司、年輕的公司會比較適合;喜歡制度井然、安穩保障高的環境,則適合找大公司;在意名聲好不好聽、放在履歷上是否亮眼,則要把公司知名度與品牌形象等branding方面的因素納入考量。

大致按照以上三方面想,篩選出幾家合適的公司,再去應徵實習,才不會像無頭蒼蠅一樣亂投實習,忙完發現不是自己要的。

延伸閱讀:2024 最新實習履歷,手把手帶你找到更好的實習機會

如果找實習之前,已經很清楚方向,那你的「目的」可能是透過實習增加實務經驗,在過程中更加確認自己與這類工作的適配度,學習這份工作需要的實務技能,或者透過實習認識業界前輩,未來要諮詢職涯選擇或打聽業界情況,都有一些前輩能借問。

無論你實習的目的為何,先想清楚「要什麼」,然後為自己擬定一個簡單的學習計畫,這樣開始實習之後,不至於沒有方向。有時候正職同事太忙,沒時間教導或關心實習生,但若自己知道來實習的目的,就不至於浪費時間,主動詢問自己可以幫忙什麼,把握機會累積更多做中學的經驗。這樣的實習,才不至於淪落到只是在履歷表上增加一個紀錄,而是能幫助你實實在在地累積經驗與實力。

假如你還是學生,提供這張樹狀圖供你判斷自己的情況適合實習嗎

最後,假如你還是學生,在考慮該不該找一份實習,提供這張樹狀圖當一個「分類帽」供你判斷自己的情況適合做實習,還是優先從學校中培養知識技能,或者你缺的只是靜下來好好整理過往經驗的時間。希望大家都能找到現階段最適合自己的學習途徑與職涯方向!

(原文標題:【職涯規劃方法論】實習到底在幹嘛?我為什麼要去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