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的就業市場中,泛半導體產業已成為高薪工程師的重要搖籃,尤其吸引了眾多年輕人投身於此。除了具備高技術門檻與全球競爭力,這一產業更因其優渥的待遇與長期發展性,成為工程人才的熱門選擇。本文整理前台積電營運效率部門主管—彭建文於104職涯診所EP482分享內容,深入探討泛半導體產業的職業前景、最新薪資排行榜,以及這些數據對未來人才流動與選擇的深遠影響。
文/104人力銀行小編整理
根據104人力銀行的最新數據,2025年新鮮人年薪中位數前十名的職缺中,有九項與工程相關。以下是排行榜前十名:
其中「數位IC設計工程師」以120萬的年薪中位數奪冠,遠高於其他新鮮人職缺,這一職務主要集中於IC設計公司,顯示出市場對此專業領域的高度需求。而近年台灣半導體產業除了大型企業如聯發科、台積電外,許多中型IC設計業者、外商與設備商也開出不俗的薪資條件搶才。
沒看到有興趣的職缺嗎?
「泛半導體」並非單指半導體製造本身,而是涵蓋整個供應鏈與周邊產業。從上游的IC設計、材料供應、中游的晶圓製造、下游的封裝測試,到提供設備、軟體、甚至是維運服務的公司,都屬於泛半導體產業的一部分。
以IC設計龍頭聯發科為例,其2023年公告的員工平均年薪高達460萬,展現出整體產業鏈的高獲利能力與人才競爭力。這也說明了為什麼不只是晶圓廠,而是整個泛半導體圈,都成為年輕工程師爭相投入的高薪熱區。
從數據來看,工程類職缺雖然整體待遇優渥,但職務之間仍有顯著落差。彭建文老師指出,這些差異反映在實際工作內容與技術深度上。
例如,數位IC設計工程師多參與核心產品的設計開發,專案複雜度與技術密度高,故薪資自然較優;而設備工程師則偏向維運與設備管理。
雖然高薪具強大吸引力,但彭老師也提醒,薪資並非職涯選擇的唯一依據。每年都有不少學生因為看見「IC設計年薪百萬」而投入電資相關科系,但進入職場後卻發現與個人興趣、能力不符,進而轉換跑道或提早倦怠。
他建議,高中與大學生在選擇科系與職涯方向時,應更多地探索自身興趣與性格,並從實習、專題等機會中提早體驗職場,避免「高薪迷思」導致錯誤選擇。
泛半導體產業的蓬勃發展與薪資優勢,無疑為工程師帶來前所未有的機會。這不僅是台灣產業競爭力的體現,也將深刻影響下一代的職涯方向與學習選擇。
然而,在追求高薪與穩定發展的同時,也必須認清自身適性與職涯興趣,才能真正走得長遠。未來的職場,不只是「誰能進半導體」,而是「誰能在這產業中持續發光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