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設計工程師、製程工程師與設備工程師一次搞懂!薪資、壓力與工作型態全面比較

在半導體產業中,不同角色的工程師雖然都在同一條產業鏈中工作,但無論從工作內容、工作場域,到薪資待遇,都存在明顯差異。本文整理前台積電營運效率部門主管—彭建文104職涯診所EP482分享內容,從數位IC設計工程師與半導體設備工程師切入,並延伸探討數位IC設計工程師、類比IC設計工程師、製程工程師與設備工程師的不同。

文/104人力銀行小編整理

本文目錄(點擊可快速前往)


數位IC設計 vs. 半導體設備工程師:薪資差異從何而來?

以年薪中位數來看,數位IC設計工程師大約為 120萬,而半導體設備工程師則是 80萬。兩者都屬於半導體產業,但一個屬於上游的IC設計,一個則在中游與下游的製造階段。工作性質與壓力來源截然不同,也造就了薪資上的落差。


數位IC設計工程師:腦力密集的工作

數位IC設計工程師大多任職於聯發科、聯詠等IC設計公司,這些公司主要部門就是研發。工程師的日常工作幾乎都在辦公室內,負責用電腦設計與模擬IC電路,專注於專案的開發與時程控管。

這類工作強調「Time to Market」的壓力,意思是必須在限期內完成設計,趕上市場時機。例如原訂三個月完成的專案,可能會被要求一個月就得交出成果,因此需要極高的專注力與技術力。

尤其近年AI應用快速發展,帶動ASIC(特定應用IC)需求激增,讓IC設計研發的價值與重要性更上層樓。

【數位IC設計工程師】精選職缺

沒看到有興趣的職缺嗎?


半導體設備工程師:與機台為伍的工廠守門人

設備工程師的工作地點大多在新竹、苗栗、台南等地的無塵室,需穿著無塵衣,確保生產設備穩定運作。他們的壓力並非來自「時程」,而是「即時反應」——設備一旦故障,就可能造成數百萬的晶圓產能損失。

這些工程師需隨時待命(on-call),半夜接到機台異常的電話是常態,甚至需即刻返廠處理。壓力來源包括:

  • 設備異常時需快速判斷、拆解問題
  • 無法獨立處理時還需聯繫供應商(vendor)協助排除故障
  • 處理完後還要撰寫報告,向廠長說明原因與改善方式

即使設備看似「沒問題」,工程師也可能因產出未達預期數量而被追問,壓力不容小覷。

【半導體設備工程師】精選職缺

沒看到有興趣的職缺嗎?


類比IC設計工程師:自然訊號的轉譯者

與數位IC設計不同,類比IC設計工程師處理的是來自現實世界的連續訊號,如聲音、光線等,需將這些訊號轉換為IC可以處理的形式。這領域相對更貼近自然原理,也通常被視為IC設計的源頭之一。

數位與類比IC設計工程師在訓練與知識上有所區隔,前者強調邏輯與數位系統架構,後者則更重視訊號處理與電路模擬。

【類比IC設計工程師】精選職缺

沒看到有興趣的職缺嗎?


半導體製程工程師 vs. 設備工程師 vs. 整合工程師:三者有何不同?

有些人會將「半導體工程師」這個名詞與製程、設備混為一談,實際上這三者職責明確分工:

  • 半導體設備工程師:專職維護與操作生產設備,確保機台穩定運作,避免停機、達預期數量產出。
  • 半導體製程工程師:掌控整條生產流程,優化機台的設定,思考如何提升良率。
  • 半導體工程師(整合工程師):是較廣義的角色,需了解製程、設備等不同面向,具備跨領域協調與整合的能力。

年薪中位數方面也有些幅差距:

  • 半導體工程師:約 93萬
  • 製程工程師:約 88萬
  • 設備工程師:約 80萬
【製程工程師】精選職缺
製程工程師
新北市汐止區|月薪38,000-45,000元

沒看到有興趣的職缺嗎?


結語:選擇工程職涯前,先了解你的生活型態與成就感來源

數位IC設計、類比IC設計、製程工程師與設備工程師,雖然都屬於工程領域,卻走向截然不同的職涯路徑:

  • 喜歡坐在辦公室、用腦力解題、參與長期專案,有技術深入與產品成就感? 你可能適合走向 IC設計,無論是數位還是類比。
  • 喜歡實作、現場操作、面對機台與即時問題,從實體運作中找到成就感?設備工程師 會是你的舞台。
  • 喜歡系統性思考、跨單位協作、關注製程穩定性與良率提升? 那你或許適合走向 製程工程師,成為連結設計與現場的關鍵橋梁。

每個角色都不可或缺,在選擇工程職涯之前,不妨先了解產業分工、自己的性格與成就來源,再決定適合自己的未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