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104獵才顧問行銷企劃部
從學生目光到人才轉化,企業投入校園徵才的同時,若缺乏明確目標與追蹤機制,往往難以衡量成果、難以對主管交代取得明年度預算。104 校園徵才實戰攻略,將從活動目標設定、短中長期成效評估、預算編列說服技巧,到自辦與委外執行的優化建議,帶你全面掌握如何讓校園徵才「吸引對的人、留下品牌印象、轉化為人才資本」
本文導覽:
近年來愈來愈多企業投入校園招募,希望能在求職者學生時期就搶先布局。但活動辦得熱鬧、人潮眾多,真的就代表校園招募成功嗎?若企業只停留在「曝光度」或「到場人數」,卻未從策略目標出發、設計追蹤機制,反而容易錯失真正想要的人才。
有許多中小企業,看到服務業、科技業在校園裡擺攤徵才、舉辦活動熱熱鬧鬧,也想跟進投入資源。但中小企業可能不清楚,一場規模夠大、聲量夠強的校園徵才活動,動輒需要上百萬預算。若在沒有明確策略與資源評估的情況下貿然投入,不僅成效有限,還可能導致資源擺錯重點,忽略企業真正該強化的人才渠道或組織基礎。
在思考是否開拓校園族群之前,企業不應隨波逐流,而應回到根本問題:
「我們是否真的適合進行校園徵才?」
校園徵才的本質在於開拓年輕人才市場,主要對象是尚未具備實務經驗的學生與畢業生。這代表企業需投入更多時間與資源,協助他們從「學生」培育為「職場人」。如果企業目前對人力的需求以即戰力為主,或內部缺乏完善的培育制度與主管支持,那麼校園徵才可能不是最合適的招募管道。
建議從以下幾個面向進行初步評估:
培養接班人、招募新血,的確是每間企業都應該長期經營的人才策略,但是否需招募「無工作機會的新鮮人」、舉辦「校園徵才活動」⋯不一定是所有企業的標準做法。是否投入校園徵才,應視企業當下的組織成熟度、人力結構與發展規劃而定。
延生閱讀:招募轉換率低?2025 HR必學混合式招募法,線上+實體雙管齊下搶關鍵人才
對資源有限的中小企業而言,與其盲目跟風擴大規模,不如聚焦重點校系、鎖定有潛力的招募管道,也可以採取更具彈性的方式切入,例如安排高階主管返校演講、參與校外實習合作等,既能節省成本,也能有效接觸年輕族群,達成新鮮人招募與品牌建立的雙重目標。
許多企業進行校園招募時,往往聚焦在「找人」與「填補職缺」,但實際上,校園招募是企業經營雇主品牌最直接、也最具影響力的方式之一。
透過進入校園,企業不僅能與學生建立第一印象,更能將品牌文化、職涯價值觀傳遞給潛在人才。這樣的影響會在整個校園場域中自然擴散,被同儕討論、被老師提及,甚至博得家長信任,進一步強化企業在學生心中的認同與選擇優先度。
相較於人力銀行投遞履歷那種漫長、等待中的不確定感,校園招募提供了更直接、更人性化的接觸機會。學生可以在活動現場向 HR 提問、與部門主管面對面互動,透過真實交流提前感受企業的文化氛圍。即使沒有進入面試流程,也可能因為這樣一次近距離互動,就能感受到企業的文化氛圍與價值觀,這些才是校園招募真正的長尾效益。
1.活動時機選擇|不同時機的互動策略
2.校園招募常見的三大目標
建議 HR 在活動規劃階段,應回歸到年度計劃:「這次活動的主要目標,是讓學生認識我們、記住我們,還是加入我們?」明確目標,才能制定對應的策略,並在活動設計、溝通內容與轉換流程上精準聚焦,進而提升整體招募效益。
延生閱讀:跑了校徵還是找不到人?問題出在招募思維與流程(文末附招募流程檢核點)
校園活動辦得熱鬧,不代表成效就好。如果沒有明確的招募目標與對應的成效指標,HR 的活動主題將無法聚焦、邀請對象可能失準,最重要的是整體成果將無法對主管交代,花的時間、人力、預算等於打水漂。
我們可以建立一套短、中、長期的追蹤機制:
延生閱讀:有缺才找人,永遠慢一步!企業如何建立「人才庫」,確保關鍵人才不缺席?
延生閱讀:年輕人找工作最在意什麼?6招掌握Z世代人才特質,吸引新世代員工的!
在投入校園招募前,HR 經常時常會被老闆詢問:「投這麼多預算值得嗎?」要讓預算持續編列並獲得管理階層支持,HR 必須從策略視角與具體數據雙軌切入,讓校園招募不只是花錢辦活動,而是企業長期品牌與人才佈局的一環。
你可以這樣說服老闆:
與一次性職缺招募不同,校園招募的價值在於讓學生「提早記住你是誰」。即使當下未錄用,未來他們仍可能主動應徵或推薦。這是一場品牌信任與關係的長期投資
對中小企業而言,若無法大規模鋪量,更應專注在高轉化的資源分配,建議搭配以下兩種做法:
與其花大筆預算在媒體廣告,不如把資源投在可與學生直接互動的校園場域中。
如果 HR 能主動規劃影片內容、設計互動攤位、產出社群素材,不但能提升活動現場的記憶度,也展現出 HR 團隊對品牌經營的跨域能力。
延生閱讀:用雇主品牌「7大策略」翻轉人才流失,提升招募效率與員工留任率,破解轉職潮困局!
校園招募並非一次性的任務,而是一項可持續優化的品牌與人才策略。若企業已辦過一場校招活動,無論執行得順或不順,都建議從以下兩個方向持續強化:內部檢討優化與考慮導入外部資源。
若活動由企業自行主導,建議從下列面向進行回顧與優化:
建議企業可於每年9~10月提前成立隔年校園招募專案小組,成員可包含畢業三年內的年輕同仁與當年度剛入職的新鮮人,協助規劃活動主題、宣傳語言與贈品設計,讓整體活動內容更貼近學生語言與參與習慣,提升吸引力與參與率
若企業在活動後感受到執行壓力大、難以評估成果,或想一次到位提升整體效益,可考慮與專業委外整合招募公司合作,以104的例子來說:
校園徵才活動辦得轟轟烈烈,結束後歡天喜地,但企業不能忘記校園徵才的核心目的從來不是辦完一場活動,而是要留下品牌好印象、轉化主動應徵、建立長期溝通關係。建立雇主品牌、導入人才資料庫,並持續與學生互動,才能真正成為企業的未來人才資本。
在活動結束的黃金時機,HR 應善用數據回顧活動成效、追蹤學生互動與履歷轉換率,進一步優化流程與策略,才能讓校園招募成為企業長期雇主品牌經營與人才佈局的關鍵一環。
「校園招募要做得好,從成效檢討與數據追蹤開始」
想知道校園招募怎麼做得更有效?擁有超過 890 萬筆人才資料庫、280 萬活躍求職者,搭配 400+ 企業實戰經驗與 40+ 產業跨域需求洞察,104 整合招募方案結合多元校園媒體與影音行銷製作團隊,協助你打造兼顧精準導流、品牌記憶與人才轉化的校園招募策略。
📞 104整合招募|歡迎來電洽詢:02-2912-6104 ext.8131 張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