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歷面試

2024.06.19 | 7617次觀看

職涯規劃好難選擇,要換工作、考證照嗎?3步驟教你做出關鍵決定

「目前工時長但薪水高,要換工時正常但薪水低的工作嗎?」、「想轉職但沒有相關經驗,要不要考證照?」職涯選擇難題之所以難,往往是因為背後考量的不只是職涯發展,還包括對生活其他層面的期望,例如:陪伴家人、穩定收入、身心健康、熱情喜好。當手邊有不同的選擇要做決定時,可以用「以終為始」的概念來決策,具體的作法可以分成3個步驟。

文/Cindy Lu(職C引力)

本文目錄:面對職涯規劃選擇,3步驟做決定(點擊可快速前往)

「目前的工作工時長但薪水高,有另一個工作機會上下班時間比較正常,但薪水低一點,要換嗎?」

「有一家比較小的公司開了更高的職位給我,但公司感覺不太穩定,要去拚拚看嗎?」

「覺得目前的工作往上發展有點瓶頸,要不要去唸個MBA幫自己加分?」

「想轉職但沒有相關經驗,要不要先去考相關的證照?」

這些都是我常聽到職場工作者提出的職涯選擇難題。而這些選擇之所以困難,往往是因為背後考量的不單純只是職涯發展,還同時綑綁了對生活其他層面的期望,例如:小孩的陪伴、穩定的收入、身心的健康、個人的熱情喜好……等。綁進來的因素越多,就越難做決定。

當手邊有不同的選擇要做決定時,我喜歡用「以終為始」的概念來啟動整個決策流程,先想清楚最後想抵達的是怎麼樣的地方,再回推路徑,順著路徑往回走就能看到現在應該從哪個選項出發。具體的作法可以分成3個步驟:

1. 整體生活目標的優先排序

暫時把目前要做的職涯選擇放在旁邊,先將生活裡重視的各種目標(如:職位升遷、家人陪伴、滿足個人熱情喜好、收入穩定或增加、身心健康等)列出來,做現階段的重要性排序,透過強迫排序來幫助自己釐清當下最在意的是什麼。

接著試想––怎麼樣的排列組合才有機會讓現階段的整體生活滿意度最大化?而在最差的狀況下,如果只能顧及排序最優先的這個目標,這是自己想要的結果嗎?

需要確保這個排序滿足的是個人對生活的期望,而不是社會價值觀。這個優先順序也會跟著不同的人生階段做改變,需要不定期的回顧。

2. 當前職涯選項的落點

有了現階段的整體生活目標排序,接著就可以把目前的職涯選擇拿出來做比對,看看不同選項支持的是哪幾個生活目標的達成,而這幾個生活目標的排序是在前還是在後。

假設一個人的生活目標排序是:職位升遷>滿足個人熱情>收入增加>身心健康>家人陪伴,把工作選項拿來比對後會發現:「工時長但薪水高」的工作支持的是收入增加的目標;而「上下班時間正常,但薪水低一點」的工作支持的是身心健康或家人陪伴的目標。根據自己的排序,目前就應該選擇薪水高的那份工作。除非之後有提供更好職位或是更符合個人喜好的工作機會,再重新做評估。

而當另一個人的生活目標排序是:收入穩定>家人陪伴>職位升遷>身心健康>滿足個人熱情時,就應該選擇留在相對穩定的原工作,而不是冒險為了更高的職位換到另一家不穩定的公司。

3. 用達成目標的關鍵條件增加或刪除選項

有時候手邊的不同選項單純只跟「職涯發展」相關,例如開頭提到的「要不要唸個MBA?」和「要不要考個證照?」。這樣的情況下,就要進一步釐清目前考慮要做的是不是達成理想職涯目標的必要選項。

問題舉例:要不要唸個MBA?

  • 希望能順利的向上發展,MBA學位是關鍵嗎?
  • 在這個產業、這家公司裡,上面的主管都有MBA學位嗎?
  • 如果不是,那他們都是因為符合什麼條件、有什麼表現才當上主管的?
  • 自己現在面臨的瓶頸是什麼造成的?

透過這個釐清的過程,也許你會發現拿MBA學位只是一個nice to have而不是must have的選項,對你個人的成長或許有一些幫助,但不是幫助你向上發展的必要選項。

評估過後,也許你會決定刪掉讀MBA這個選項,改把精力放在其他更能幫助你達標的關鍵,例如:爭取注意力高的大專案來做、改變自己和主管的溝通方式、甚至是直接對外找更好的職位。可以參考過去的這篇文章「想升遷? 在這4方面展現成熟度」。

問題舉例:要不要考個證照?

以想轉職的目標來說,想去的產業和職位有多看重證照呢?如果證照不是入門的必要條件,那就應該轉而去研究:

  • 該產業裡對其他產業經驗的人接受度有高?
  • 順利轉職的人通常都是怎麼切入的?
  • 有沒有什麼共同點可以參考?

藉由這些訊息的收集幫自己列出考證照之外的其他努力方向,或是讓自己知道這個轉職的目標其實很難達成,並不實際。關於轉職前應該做的各種研究評估,可以參考「求職不徬徨從確立目標開始」。


補充條件:思考時間限制

在上面的步驟中,我相信對大部分的人來說,最難的會是第一點提到的生活目標排序。仔細想起來,每個生活目標都很重要,讓人不知道該怎麼取捨。針對這點,我會建議進一步把「時間性的限制」放進來思考。

當某幾個生活目標的排序特別難以取捨時,可以想想:這幾個目標的達成是否有時間性的限制?如果錯失了這些目標達成的最佳時間點,有補救空間嗎?自己能接受嗎?

以常見的職場和家庭平衡難題為例,在職位升遷和陪伴小孩這兩個目標上放入時間性的考量後,有些人會先想到「小孩喜歡跟父母在一起就是12歲以前,想要有品質的陪伴就應該把握這個時間。有實力的話,工作晚一點再衝都還有機會」;而有些人則會先想到 「所在的產業黃金打拼期就是35歲以前,因此無論如何目前都應該以工作發展為主」。這兩種想法都沒有對錯,只是透過增加「時間性」的因素,幫助自己進一步釐清心裡真正的想法。

在面臨抉擇時難免都有壓力和情緒,但其實這些選擇都能透過理性的分析、思考來做出當下最適合自己的決定。做出的選擇會有得失,但沒有對錯,只有曾經理性的分析過,才會知道自己做的決定其來有自,也才不會後悔。

(原文標題:面對職涯的各種選擇,用3步驟做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