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髮精怎麼挑?無矽靈成分最好?快用完可以加水稀釋嗎?6個洗髮產品的常見問題一次解析

優活健康網
2023.10.02
3039次觀看

市面上洗髮精產品琳瑯滿目,該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呢?標榜「無矽靈」的洗髮精就一定最好嗎?洗髮精快用完時能「加水稀釋」使用嗎?洗髮精、洗髮露、洗髮乳、洗髮凝膠的差別又是什麼?站在皮膚科醫師的角度,除了成分之外還有哪些注意事項呢?原來自身頭皮出油速度與狀況不同、保養頭皮、頭髮的方式也不近相同嗎?有關「洗髮精」的各種常見問題,我們為您整理一次解析!

文/馮逸華 由優活健康網授權轉載

市售洗髮精百百種,到底該怎麼挑?常聽到的無矽靈洗髮精又是什麼?泡泡越多清潔力就越好嗎?《優活健康網》特地整理洗髮產品挑選關鍵原則,不論是洗髮精、洗髮露還是洗髮乳等,除了應依照自身髮質選擇清潔功效外,都要注意的「6大挑選重點」。同步也提醒大家,洗髮精快用完時千萬別加水稀釋,不僅可能影響成分品質,還可能滋生細菌喔!

洗髮產品的主成分和作用?

洗髮精中最重要的成分,包含了水、界面活性劑,水是溶劑,界面活性劑則是清潔與起泡的重要成分,主要特性是可以吸附並帶走油污。除了基本成分外,不少產品還會再增加滑順、保溼、護髮等增效成分。

洗髮產品成分構成表

成份類別常見成分
基本成分
介面活性劑非皂化合成清潔劑
如:十二烷基硫酸鈉(SLS)
十二烷基聚氧乙醚硫酸鈉(SLES)
皂類清潔劑
皂素
增效成分柔潤成分矽靈
防腐劑對羥基苯甲酸酯(paraben)
酸鹼調節劑檸檬酸
香料精油
▲ 資料來源:食藥署

洗髮產品的劑型有哪些?

市面上洗髮產品常見的劑型有:

  • 洗髮精
  • 洗髮露
  • 洗髮粉
  • 洗髮凝膠
  • 洗髮乳

這些洗髮產品的劑型命名,主要是來自於洗髮產品型態。如果是粉狀產品就稱為洗髮粉;呈現透明液狀,就稱為洗髮精或洗髮露;呈現黏稠液狀,就稱為洗髮凝膠;呈現乳白色液狀,就稱為洗髮乳。

不少人好奇,洗髮產品哪種清潔力最好?其實清潔能力跟泡泡多寡無關,不管哪種洗髮產品,其實清潔功效都差不多。

洗髮精該如何挑選?

澤林毛髮診所皮膚科醫師謝宗廷於臉書粉絲頁指出,在挑選洗髮精時可注意6大重點,基本上就不會有什麼問題:

  • 選擇PH5.5弱酸性洗髮精,較不會刺激頭皮
  • 選擇成分單純的洗髮精,如避免挑選洗護染多重合一功效的洗髮精
  • 選擇無添加色素、香料的洗髮精
  • 選擇無添加精油成分的洗髮精
  • 不用挑選含有矽靈的洗髮精,不是矽靈這個成分會對人體有傷害,而是人體其實不需要矽靈這個成分
  • 選擇洗完後可保持頭皮清爽、不過於緊繃的洗髮精

另一個方式是依據頭皮屬性來挑選,因為頭皮跟臉部、身體等肌膚一樣,同樣分成乾性、油性、敏感性、中性⋯等,可先以頭皮出油速度及頭皮症狀來做初步判斷:

  • 油性頭皮:剛洗完髮隔天就開始油膩 → 弱酸性配方洗髮精尤佳
  • 中性頭皮:洗完髮隔兩天仍無油膩感 → 中性髮質洗髮精即可
  • 乾性頭皮:頭髮用手觸摸搞到粗糙 → 含保濕成分洗髮精或溫水
  • 敏感性頭皮:容易發癢、紅腫 → 無刺激成分較溫和的洗髮精

無矽靈洗髮精比較好嗎?

在眾多洗髮產品廣告中,常聽到推薦挑選不含矽靈、無矽靈洗髮精,才不會對人體健康產生致癌風險,甚至認為洗髮精含矽靈會傷髮,但其實這都是被流言汙名化的結果。洗髮精中的化學成分雖然不少,只要做好洗淨,大部分的洗髮產品對人體都不會有影響。

已有研究指出,以含有矽靈的洗髮產品洗頭後,雖有部分矽靈附著於頭髮,但只要每使用5次後,再使用一般不含矽靈的洗髮精或潤髮乳洗1次,矽靈就可以完全被清除。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歐盟跟世界衛生組織(WHO)也明確認可,矽靈是安全的添加物,所以民眾不需要特別排斥相關產品。

洗髮精需多款輪替使用嗎?

不少民眾認為洗髮精需多款輪替使用,才能維持最佳清潔功效,甚至聽信廣告說辭,以為咖啡因洗髮精能挽救掉髮問題,但多數醫師認為,咖啡因等萃取產品療效未經過臨床實證,掉髮真正原因並不是用錯洗髮精,可能根本是其他健康問題。

謝宗廷也提醒,除非長期使用藥用洗髮精,頭皮因而出現抗藥性,才會需要輪替使用洗髮精。建議先諮詢皮膚專科醫師,以藥用洗髮精搭配另款一般洗髮精,兩款交替使用,不過最重要的還是要挑選到正確的洗髮產品。

洗髮精快用完可加水稀釋嗎?

不行。把快用完的洗髮精加水稀釋,會影響產品品質,也可能增加細菌滋生的機率,導致產品變質,建議使用洗髮精、沐浴乳時,仍應依照需求及使用說明正確使用。如果真的要稀釋,應該將產品倒出後另行分裝,而非直接往產品內灌水,以免讓細菌在原處繁衍。

(原文標題:洗髮精該如何挑?教你從「頭皮屬性」判斷!成份、劑型、清潔力全解析


關於維護更優質的【職場健康】,推薦您這些好觀點

加入粉專,每天收看職場力最新文章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