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不升主管職涯完蛋?人資長說:45歲都還來得及!除了主管你還有另條路可走

104高年級
2024.04.17
1680次觀看

文/104高年級諮詢, 圖/ Nubelson Fernandes on Unsplash

年過40的志銘,得知同年的好幾個大學同學早已晉升主管,內心好不羨慕,看到自己仍然掛著工程師的頭銜,不禁心想,難道自己的職涯只能停在這裡嗎?想要有所突破,卻不知如何是好,也找不到商量的對象。

其實晉升主管並非職涯成功的唯一路徑。隨著職場結構的演變,越來越多公司開始提供員工多元化的職業發展路徑,除了晉升管理職位,也可選擇專注於自身的專業發展,進而提升個人在職場的價值及工作成就感。本文採訪104資訊科技人資長鍾文雄Weber,以他多年的人資主管經驗及產業觀察的心得,分享職場制度的變化趨勢,讓不同階段的工作者能夠更清楚明白如何規劃自己的職涯。

時代在變,成功的定義也在變,不是一定要當主管才能成功

過去職涯的主流成功路徑就是晉升管理階層,一步步往上爬。然而隨著社會價值觀逐漸改變,成功的標準不再只有一項,除了職場頭銜與薪水,工作者越來越重視工作意義、成就感、生活與工作平衡等因素。

以人資管理角度來看,過去的員工像是流水線上的作業人員,功能較一致。然而隨著產業的進步與變遷,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廣,也更講求人才的適性化發展。因此越來越多公司提供員工多元化的職業發展路徑,員工可選擇晉升管理職位來實現職涯成長;若對升遷不感興趣,也可選擇深耕專業,提昇個人的職場價值和職業滿足感。

鍾文雄人資長分享,過去若員工績效表現好,公司一定鼓勵他升主管,員工們也覺得升主管是成功的象徵,但約六、七年前開始,他在公司內反而碰到大家不願意當主管的狀況,因為升主管責任大,升遷後的薪資及福利成長並沒有構成足夠的誘因。

但是公司若想要持續擴張成長,管理階層不可或缺,因此人資部門全面調整各項福利,才讓大家升遷意願逐漸提升。而鍾文雄人資長也觀察到,有些人才因為個人特質與志向,並不一定適合當主管,但能在專業領域上持續成長,取得卓越的工作成果。因此五年前公司將專業職的職涯發展路徑更加確立,也在頭銜、薪資及福利上,拉升至與管理職同樣的水準,更加確立管理及專業雙軌制度的職涯成長路徑,讓同仁能選擇適合自己的路線。

除了確立雙軌發展制度,公司也讓員工能在兩條路徑之間自由轉換。在員工初晉升主管時,公司有輔導機制與課程,若員工升主管一段時間後不適應,仍可轉換回專業路線。另外人資部門也密切關注發展專業的員工,若員工有意願且有合適的機會,也鼓勵他們晉升管理職。雙軌制的明確制度與規劃,讓104資訊科技在管理人才上獲得成功,像是去年度是資訊工程師及企劃人員離職率十年來最低的一年,104資訊科技的每股盈餘也創新高。

缺工議題企業留才不易,人才管理越來越寬容

產業中人才需求的變化,導致雙軌制的產生,而這樣的制度在台灣公司中並不少見。鍾文雄人資長分享通常在科技業、人數超過三百人的大型公司以及需要培養許多店主管的批發零售業,最容易見到雙軌制度。像是台灣大哥大、信義房屋等公司,也都有類似的制度。像是在員工頭銜上,管理職的職稱是部門經理,走專業職被賦予的職稱則是專案經理,雖然沒有管人,但一樣是經理的職階並且享有跟管理職同樣的待遇與福利。

由於受疫情影響,員工經歷過在家上班等階段,對生活及工作的意義產生不同的感悟,導致後疫情時代自由選擇職業的風氣越來越盛。而企業端在疫情過後面臨產業復甦,人才需求面上升,面臨缺工及難找人的狀況,對人才的包容度也越來越高,更能尊重員工對職涯發展的自主性,也設計出許多讓員工更加適才適所的制度。

工作者如何選擇職涯發展路徑?人資長提供3點供檢視

晉升主管在現代職場已非職涯成功的唯一途徑,發展專業職也是另一種選擇。當有升遷機會來臨,或是該不該爭取升主管,鍾文雄人資長提供3點評估。

第一是個人的人格特質與職能,可透過人資部門提供的適性測驗,來檢視自己是否具有擔任主管的人格特質。

第二點則是個人的職涯發展意願,問自己未來的職涯是否對挑戰擔任管理職有興趣。擔任管理職會碰到許多人的問題,尤其是同期好友變成自己的部下,如何拿捏彼此相處的份際是一大挑戰。若自己沒有意願,硬被拱上主管位置,恐怕工作越做越不開心,還影響原本良好的績效表現。

第三則是考量時空背景。每個人在不同的時間點,人生的重心也都不同。有些人需要照顧長輩或小孩、有些人想回學校進修…這些都是在選擇是否晉升時,需要一併考量的因素。像是扮演家中孩子的主要照顧者角色的工作者,在小孩還小時,若要兼顧主管較重的工作份量,容易蠟燭多頭燒。因此可以選擇晚幾年晉升主管職,或是善用公司的支援系統協助。

不同年齡的工作者的職涯策略不盡相同

在職涯發展的道路上,不同的年齡階段應採取不同的策略。特別是對於許多45歲或更年長的中高齡工作者來說,身上背負著更多責任,面臨職場上的挑戰與未來的職涯,更可能感到茫然和不知所措。

鍾文雄人資長認為45歲是職涯的分水嶺,若有志於讓自己的職涯再上一階,距離65歲退休仍有20年時間可努力,並不需要太早放棄,更應該趁這個時機點思考是否晉升主管或專注專業發展。他建議工作者評估職涯還剩多少時間,以及願意投入多少資源在這段時間的職業發展。考量因素包括現有的家庭和財務狀況,如是否有房貸、家庭照顧責任等。同時,這也是評估是否追求進修的時機,例如報考EMBA或是攻讀博士學位,做這些事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金錢,但同時也可能為職涯帶來新的發展機會。

對於年輕的職場人士,特別是在30至35歲之間,重要的是要避免頻繁換工作。在這個階段,穩定下來並專注於某一產業或職位,無論是朝著管理職還是專業職發展,都將有助於建立堅實的職業基礎,為未來的職涯發展鋪路。

無論是哪個年齡的工作者,若是不清楚自己的未來職涯該怎麼走,他也建議可以尋求職涯顧問的幫助。像是104高年級提供一對一的顧問服務,可以提供個人化的職業發展建議,包含協助釐清工作者的志向,評估個人的薪資、家庭負擔、健康等狀況,從而制定實際可行的職業發展計畫。

語文、科技技能、多元文化適應與包容是永保職場競爭力的關鍵

職涯的發展並非擬定計畫後就不能改變,常常我們因為人生遭遇變化,而改變職涯軌跡,這些變化都是正常的,因此工作者在心態上不必給自己過多壓力。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提供雙軌制度,讓員工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和需求,在專業和管理的職涯路徑之間自由選擇和轉換。這樣的靈活性不僅鼓勵個人發展,也展示出企業對員工職涯規劃的支持和尊重。

鍾人資長提醒工作者,在制度越來越彈性的情況下,無論年齡及身處職業生涯的哪一階段,若能保持自己的職場競爭力,在想轉換跑道或方向時,選擇性就越寬廣。首先,擁抱資訊科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從基本的辦公軟體操作到專業的技術應用,這些技能都能顯著提升工作效率並在職場上脫穎而出。

其次,掌握一門或多門外語,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成為了職場上的重要資產,可以大大增強個人在本土及國際職場的競爭力。尤其若想進福利及薪資較高的外商公司,語言是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

第三,多元文化的包容性和適應能力也越來越被企業重視。台灣職場中越來越多來自外國的人才,在工作環境中,能夠公平對待每一位與你背景不同的人,不僅有助於個人的職業發展,也是推動企業創新和進步的關鍵。

最後,終生學習的態度對於保持職場競爭力至關重要。隨著行業趨勢的不斷變化,僅靠過去的知識和技能很難保持長久的競爭力。因此,無論是透過正式教育,還是參加線上課程和工作坊,持續學習新的技能和獲取相關證照,都是確保自己在職場上保持競爭力的關鍵。

【關於104職涯顧問-鍾文雄顧問】

一零四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人資長,企業人力資源主管資歷30年。歷練產業多元且跨國。對勞動法令有極深研究。

現同步擔任104高年級職涯顧問,針對勞動權益、人資領域人才晉升與企業制度建立等領域,提供一對一諮詢服務。

你還有其他職涯的困擾嗎?

年紀大了沒有公司敢聘請我,職涯顧問:「何不做自己的老闆?斜槓創業可不是年輕人的專利」

起點不如人又已屆中年,「窮忙族」靠九字訣突破惡性循環

「跨領域轉職」沒相關經驗可行嗎?履歷吸晴度決定你的成功率

年過45,找工作不難,職涯顧問教你這樣看見「資深工作者」的優勢競爭力

看更多一對一諮詢故事

已屆中年還能不能換工作?一對一諮詢後,勇敢踏出舒適圈,讓職涯更進階

年過30工作還是換不停,到底是哪邊出了問題?

中年轉職像是被打回原形,徬徨焦慮沒有方向?專業顧問:「你其實並不孤單」

中年轉職該不該妥協薪資?自己拿不定主意就找專業顧問協助判斷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已成必然的趨勢,104高年級長期關注「中高齡價值再發光」議題,企圖透過講座、工作坊、開課平台…等手法喚醒邁入中年的工作者,在百歲年代的今天提早為人生的下半場做足準備。探討議題包含中年轉型、斜槓創業、退休準備、人生第二曲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