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500天破繭而出!不只蠶蛻變成蛾,Amy老師的手作藝術華麗升級!

文/104高年級

採桑養蠶,為生活找樂趣,為創造找靈感

自2020年全球受到疫情的影響,為了降低群聚感染的風險,許多葉作的課程與計畫都因此取消。但與葉子為伍,用葉子發展創意的旅途總不令人失望。在這段配合漫長的防疫期間,Amy老師意外的重拾了童年養蠶的樂趣,從透過網路研究桑葉,到山區實地採桑、養蠶,將近500天的日子裡,找到了新的興趣,那就是將養蠶與藝術結合!

這一切都從研究桑葉開始。一直以來都是利用葉子創作的Amy老師,一直對各類的葉子都很有興趣。研究桑葉的原意是為了養家蠶,網路上的桑葉資料眾多,例如:嫩桑葉可以入菜、老桑葉曬乾後可以泡茶,在尋找創作靈感的同時,還一舉數得的學到了新的桑葉用途。

驚見蠶食鯨吞的威力

透過參加台灣蝴蝶保育學會的春遊,Amy老師與其他志工一起到苗栗改良場參觀福蝶特展,同時帶回一些蠶開始在家飼養。飼養家蠶的重點是要餵足葉子和保持環境乾淨。

從蠶卵孵化到吐絲結繭,牠們的一生除了蛻皮的時間,需要不斷的進食。進入熟齡的蠶寶寶要食用老葉才有足夠的營養使牠強壯並增加蠶絲量。特別是牠們結繭的前兩天,食量會突然大増,胃口相當驚人!直到這時才真正體會到蠶食鯨吞的形容原來是如此貼切!我開始飼養蠶後,冰箱冷藏庫幾乎隨時存滿了桑葉。

小試身手,將蠶食轉化成藝術

蠶卵孵化後的蟻蠶,適合餵食水份較多的嫩葉利於成長。因為幼蠶啃食的孔洞特別細小,牠們啃食後留下的孔洞是天然的食雕傑作,也算是另類的收穫。

幼蠶的食雕傑作

看著生老病死,更用心投入飼養研究

市面上販賣各種家蠶的蠶商衆多。為了更深入的研究,Amy老師輪流飼養了白蠶丶黑旋風、褐斑蠶、雲點點四樣品種,也了解到不同品種的蠶其中微妙的差異。

根據老師的飼養的經驗,結綠色的蠶繭和結白色/黃色繭的蠶比起來相較體弱,如果飼養過程中吃不飽或是受到病原影響也較容易死亡。歴經蠶寶寶生老病死,老師積極的查詢最新資訊,例如:如何避免潮濕生病,方法之一是經常在蠶寶寶身上撒熟石灰保持乾燥。藉由這些資料搜尋,學習到很多相關處理的方法。

意外成了媒人,見證天作之合

有一次野外採桑後,在整理時發現有野蠶捲著桑葉結了繭,自行羽化的雄性蠶娥不但體色與家蠶不同,還會飛行。為了不影響牠的使命,隔日Amy老師帶著這隻蠶蛾回到原處野放,沒想到牠飛起盤旋幾圈之後又飛回老師的身旁,接著飛入提袋中牠的繭旁停了下來。

這一刻令老師非常驚訝,於是再次放生,視線緊跟著牠的飛行軌跡,忽見眼前的桑葉葉背上有一隻母娥停留,雄蛾向母蛾飛去,這一瞬間牠們配對成功了!簡直是天作之合啊!

野蠶配對成功

結繭繁殖是關鍵,一個動作讓取蛹創作、助羽化成功一舉兩得!

到了熟蠶階段,蠶寶寶們即將進入吐絲期。有些蠶寶寶會先吐絲,找好適合的結繭位置,才開始排尿跟縮短,最後結成完整的繭。觀察多次牠們的偏好與需求後,Amy老師親手為蠶寶寶設計獨立的吐絲格,放在下方有孔洞的籃子。除了方便處理吐絲期間的排尿和軟便,還能幫助牠們結成漂亮,乾淨的繭。

吐絲結繭後,蠶蛹依季節經過十至十五天會自行羽化。蠶娥的唾液中含有弱鹼性的化學物質,可以將絲質溶化破繭而出。如果想要保存良好的蠶繭,關鍵在於結繭後的第五天。這時蠶寶寶大致化蛹了,必須用剪刀小心翼翼的依創作需求用不同的角度剪繭取蛹。這個過程不但不影響蠶蛹羽化,還可以增加牠們羽化的成功率,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蠶繭創作,做出超擬真香奈兒山經典代表山茶花!

透過養蠶數月的時間,Amy老師收集了不少乾淨漂亮的蠶繭。看著這些蠶繭,我的腦海中不時浮現創作靈感,迫不及待的想呈現出來。蠶繭的構造是一圏圈一層層堆疊起來的,了解它的構成更能得心應手。老師先以自己較為熟悉的玫瑰花開始挑戰,第一朵成功後信心倍增。

第一次挑戰的蠶繭玫瑰

第一個作品完成後,Amy陸續用不同的方式又做出大大小小不同色彩的蠶絲玫瑰花。接著組合成花束、花籃、胸花、浪漫花冠。各種蠶絲玫瑰作品的製作令老師欲罷不能,於是陸續挑戰向日葵、小野菊、鬱金香、牡丹、康乃馨、白六角茶花等。創作過程樂此不疲。

多色蠶繭玫瑰花
用蠶絲玫瑰裝飾的帽飾
蠶絲擬真白六角茶花

2021年臺灣科學教育館展覽蠶絲創作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自創學習方式讓養蠶藝術傳承!

2021年11月受邀臺灣科學教育館科展邀請,主題為療癒嘉年華。Amy老師將蠶絲作品列入了展覽項目,四天的展覽活動中,與一起養蠶的夥伴們準備了各齡蠶寶寶來分享給有興趣的民眾帶回家飼養。

有了參展志工夥伴們的協助,這一次作品展覽的過程,不但廣受參觀的民眾讚美肯定,更藉此分享了養蠶的樂趣,將Amy老師的飼養經驗與樂趣讓更多人也能一起體驗。也因為這次活動的熱烈反應,在科展結束後老師開始安排蠶絲玫瑰和蠶絲牡丹的課程。同學們用心學習與傑出的作品,帶給老師很大的動力繼續研發新作 。

104高年級蠶絲牡丹課程
104高年級學員作品分享

目前半退休的Amy老師,每梯次飼養200隻蠶已是能力所及。蠶絲創作的領域十分寬廣,當老師研究越多就越覺得自己只懂得皮毛。Amy老師對於蠶絲創作有很大的憧憬,希望把興趣與心得分享給所有喜歡手作的朋友們,讓養蠶的價值發揮更大的效益。這個藝術之路才剛開啟!歡迎一同加入,體會那看著蠶寶寶破繭而出的成就,為自己得學習之路增添很有趣元素!

104高年級】 讓價值再發光

台灣邁入「高齡社會」已成為必然的趨勢,面臨退休或已經退休的職場就業者,104 應該如何幫助他們?

《高年級》就是以「發揮健康長者的價值」為使命,孕育誕生的新服務。

我們希望打造一個園地,讓高年級們,替自身的價值、知識、生活經驗,再次找到合適的舞台,能將他們的寶貴經驗轉化為可以讓後輩學習的課程體驗。讓知識可以傳遞,讓經驗可以傳承,讓高年級的價值再發光!

★ 更多高年級老師在104高年級開班授課

追蹤【高年級】粉絲專頁,開啟精彩人生下半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