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用「我也不想加班,但實在是沒辦法」騙自己!作者任職於廣告公司,帶領的團隊即使工作密度高、業務繁忙,也能準時6點下班,維持生活與工作的界線。作者分享如何帶領團隊用制度與心態堅守準時下班原則,沒有不負責任也並非無能,卻能在6點下班,需要的是決心,才能找回工作的主導權。本文節錄自《不辭職也能快樂!》。
文/金敃澈
「你很常加班吧?」
「我通常6點就下班了。」
在我的職涯中,上面這段對話不知重複過多少次、重複了多少年,從我還是新人時一直到現在,這段對話從來沒改變,年復一年上演,而我的回答也總是讓人們感到吃驚。這確實值得驚訝,畢竟我還是新人時,看到前輩6點就準時下班也很手足無措。來到這裡之前我所待的公司,是個把凌晨2點下班當家常便飯的小公司,所以6點下班的文化如地震般撼動了我整個人生。是真的要下班嗎?我也可以走嗎?我是新人,也可以6點下班嗎?但這樣走掉,明天開會怎麼辦?大家都是在家裡想創意嗎?廣告公司不是要熬夜做創意發想的地方嗎?每天我看著前輩們下班的背影,獨自將內心的一百個疑問吞下肚。走過那段充滿疑問的新手時期,如今我也開始將6點下班這件事,設為本組最不容妥協的首要原則。
新調來我們這裡的人,沒待幾天就說:「組長,工作密度太高了……雖然我以前待的組也是一天到晚把好忙好忙掛在嘴邊,但我從來沒有忙成這樣過。」
我們是個無時無刻都在為了6點下班而拚命的團隊,他們會感到陌生也很正常,要熟悉這樣的地殼變動確實需要一些時間。但隨著時間流逝,對話的內容開始改變。
「我好像要死了,我們要這樣到什麼時候?」
「我昨天跟朋友講電話,我說工作多到快要死了,結果他問我:『那你週末得去公司加班囉?』我說:『沒有喔,我週末不上班喔。』他又問:『那你是每天都加班嗎?』我說:『沒有耶,6點就下班了。』結果朋友超無言,還懷疑我是不是真的很忙,我也太冤枉了吧!」
「呵呵,明明沒有加班,但6點下班回家後,卻累到連手指都動不了。」
「真的。我昨天回家後,直接在地板上躺了兩個小時,連吃飯的力氣都沒有。」
這也是為什麼我雖然6點下班,但平日沒事不會約人碰面的原因。通常到了6點,我一天的能量就會耗盡。而這似乎不是由於我年紀大體力差,因為新人也跟我說:
「組長,我一到6點就累到不行。下班後感覺魂都飛了。」
大家都是這種狀態,讓我覺得自己該做點什麼。於是我問組員,上班時間大家放輕鬆點,保留體力慢慢把事情做完,偶爾加個班好不好。結果大家異口同聲地回:
「組長,你有時間想那些有的沒的,還不如多做一件事咧,快點啦。」
我們無法放棄6點下班,只能把每天傍晚6點設定為死線,將工作切成碎片,想盡辦法塞進每一天的工作時間裡。我們會一口氣安排7、8個需要長時間討論的會議,有時則會連續多天安排好幾個10分鐘的會議。如果有人說要晚上開會,我們會仔細分析行程表,看能不能擠出20分鐘,把會議安排在白天。大家會重新安排、執行、整理自己的工作,不讓新的行程影響到既有的事。過程中我們會無奈地嘆口氣,再趕緊去處理下一件事。之所以會這樣無奈卻認份,是因為大家知道每一場延後10分鐘的會議、每一個遲到的判斷、每一個不思進取的回應,都會成為加班的理由,對接下來的每件事產生蝴蝶效應。在上班時間裡若有任何一點妥協,就必定要加班。全體組員都把6點下班當成潛規則銘記在心,時時刻刻繃緊神經努力工作。
記得曾有一間公司舉辦社訓募集比賽,最終獲得第一名的那句話,突顯了我們這個團隊面對工作的態度,我也把它貼在我的辦公桌旁邊:日職集愛,可高拾多—對每天的工作投入更多愛與關注,便可提高做事效率,讓自己拾取更多收穫。
我們對工作投注大量的愛,朝著準時下班奔去。當然,即使這麼拚了,偶爾還是會遇到不得不加班的日子。加班已經夠委屈了,下班後還得跟一群醉漢搶計程車,真是苦不堪言。有時候,我們會在午夜帶著微笑跟對方道別,並相約幾小時後再見。有時我們需要週末加班,有時需要在下班後仍用通訊軟體討論到深夜。通宵拍攝更是家常便飯,甚至要在剪接室裡坐到清晨才能離開。廣告這份工作本就無法避免上述這些狀況。只是我們小心翼翼,即使面對這些狀況,也絕不讓工作搶走生活的主導權。我們不是被工作牽著鼻子走,而是將控制權握在手裡。我們會自己判斷,若希望工作能順利進行,今天是否非加班不可?這是我的工作,工作的主導權應該掌控在我手上。
偶爾,隔壁的組長會偷偷跟我說:「聽說你們組的人昨天加班到很晚。」
我擔心他們不知加班到幾點,便跑去問了一下,得到的回答大多是:「我要把那個○○○做完交出去,然後就走啦。」
如果是一個被工作牽著鼻子走的人,可沒辦法給出這種簡單的回答。那樣的人總會把重點擺在抱怨工作有多棘手、自己做得有多辛苦。可是上面那個回答可不一樣,那不是要讓組長知道自己有多辛苦,而是老實告訴組長,昨天發生了這件事,所以不得不留下來加班。這個答案讓我們知道負責這件事的人很有責任感,以及加班與否的主導權牢牢握在他手上
遵守6點下班這個原則,並不代表即使有工作沒做完,還是一到6點就閃人,工作沒做完卻準時下班是不負責任的。這個原則也不是要大家為了在6點下班,工作就隨便虛應故事,那是一種無能的展現。
沒有不負責任也並非無能,卻能在6點下班,需要的是決心,是時刻都繃緊神經面對工作,每一刻都在尋找最有效率的方法、不讓工作入侵私領域的態度,是生活主導權掌握在自己手上的宣言。
我們會加班,但我們明白為何要加班、明白加班代表什麼意義。不理解加班所謂何意的懵懂無知,必須在新人時期便徹底了結。這是我的工作,連我都不知道它何時會結束,那又有誰會知道?若工作的主導權不握在我手上,那又是在誰手上?
這就是我們把6點下班視為職場生活第一目標的原因。因為人生屬於我、我必須成為這段人生的主宰,如果我不這麼做,那麼工作便會厚顏無恥地占據主導之位。這會使私生活領域的自我悄悄崩塌,職場上的自我會堂而皇之地取代。我們一直以來都從很多不同角度、事例看到一些被工作主導的生活,那些生活看似充實、很有能力,實際上卻華而不實。
「我最近工作好多,一直在加班。」
仔細觀察會說這種話的人吧。乍看之下是在抱怨,其實經常是在用「加班」,來表達他們想凸顯自己多有能力、對公司多麼忠誠。畢竟,還有什麼比加班更能讓人有成就感?可是我們不該沉醉在虛假的成就感之中。
「我也不想加班,但實在是沒辦法。」
聽到有人說這種話,大家肯定都心知肚明,這可不是什麼沒辦法的事。過於鬆散的討論、太過悠閒的工作態度,或是不立即做出艱難的決定,刻意想在他人心中營造好人形象等,一點一滴累積起來,都會造成必須加班的結果。於是不知不覺間,「不得不加班」便可能成為職場如影隨形的標籤。想必大家都很清楚,人之所以會一直加班,其實是因為這個人自己選擇每天加班,而不是因為工作量太多。
我們必須記住。上班族的3大樂趣是薪水、午餐時間以及準時下班。前面兩點公司會顧到,但可沒有公司會注重準時下班這件事。準時下班應該由我,不,應該由我們、由所有人一起團結爭取才對。6點之後,看是要去喝酒、找朋友、運動、學烘焙還是發呆,都由自己決定。
時間一到,我們就該說聲「那我先走囉」並離開辦公桌。必須營造能讓大家說出這句話的氣氛,那把鑰匙雖然握在組長手上,但光靠組長一人是無法成就這種風氣的。團隊中的每一個人都必須在快到6點時擺出背水一戰的架式,時間一到就立即起身。假使我一個人無法帶起整個團隊的氛圍,還是能讓所有人知道我的態度,要瀟灑且果斷地讓大家看見「我把我的工作做完了,6點就要離開了」。想主導自己的人生,這是最低限度的條件。
節錄自:時報出版《不辭職也能快樂!20年上班族不當厭世社畜,升級理想人生的工作法》/金敃澈 著
【快訊】2025職涯博覽會擴大舉辦!與200家企業人資面對面,免費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