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知道這份工作不適合自己,卻怎麼也下不了決心轉職?並非因為缺乏行動力,而是陷入了心理誤區──「職業投資陷阱」這樣的思維可能會錯失追尋理想工作的契機。如何辨識並破解內心拉鋸,勇敢跨出關鍵一步?本文節錄自《一份值得熱愛的工作……在哪裡?》。
文/人生學校
本文目錄(點擊可快速前往)
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很難想像自己追求喜歡的工作,部分原因是:轉變通常伴隨著一段令人尷尬的適應期。至少會有一段時間,我們得面對收入下降、得學習新的能力,或許還需要先搬回家住。
我們可能會失去競爭力,而新領域中和我們同年的人,可能早已遙遙領先。我們可能得承受好幾年的低階職位。這樣的過程會讓我們難堪,覺得度日如年。這違反了心懷壯志者的本能,因為他們天生渴望看見快速明顯的進步和成果;還需要進一步受訓這一點,也可能會讓他們反感。
「職業投資陷阱」指的就是雖然某一份工作看起來很有吸引力,但是需要投資的時間和尊嚴卻帶來太強烈的負面感受,讓我們徹底放棄換工作的想法。不過,最終損失的是我們自己。
諷刺的是,職業投資陷阱在我們年輕時的影響最大。想像一位20歲的年輕人,原本計畫投身化學工程產業,正努力取得相關的資格和證照。他在學校選修特定課程、爭取相關工作和實習經驗,並結識了一些目前任職於他理想職位的人。他已經投資了許多,然而,他卻突然開始認真思考起截然不同的職涯領域。如果想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他或許得考慮成為景觀設計師,或是海洋生物學家。為此,他可能得再額外投入至少2年的準備。
對22歲的人來說,兩年確實很漫長,占了他們迄今人生的10%;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感覺恐怕還要更長──真正的「自我意識」可能從16歲才開始,在那之前,你渾渾噩噩地度過童年和青春期,對自己人生的樣貌一點想法也沒有。所以,2年感覺就像你一半的生命,可以說是至關緊要的決策。但如果我們換個角度,站在56歲的角度回望,這2年的比例便截然不同。它僅占整個40年職涯的5%(16到56六歲),與未來幾十年的工作相比,這筆短期投顯得微不足道。然而,如果不做這項投資,未來幾十年你可能都將被困在錯誤的職業選擇中。
同樣的情況也會出現在所謂的「愛情投資陷阱」。我們可能已經與某人交往了幾年,雖然有時關係還算愉快,但總體來說並不理想。然而,因為過去已投入的時間與感情,我們遲遲無法放手,因為你害怕尋找更適合伴侶所需要投資的時間和心力。
我們的思維過度關注當下,以至於讓長久以後的未來(雖然實際上將是我們人生的主要部分)無法獲得應有的重視。
這背後有兩個主要原因。第一,漫長的未來總是讓我們產生衰退的聯想。老化並不是讓人感到振奮的事情,反而會帶來煩惱。我們通常並不期待自己邁入56歲或67歲。因此,我們寧願避免考慮那個年紀的未來會有什麼興趣或需求。
我們所處的文化很推崇年輕的概念。人們總是說著年輕真好,卻很少提到年老時的好處或吸引力。於是,我們很少認真想像有哪些投資會在中年時帶來助益。為了對抗這樣的趨勢,我們應該畫出時間線來提醒自己:和20歲到48歲,或是48歲到72歲相比,16歲到24歲的期間真的很短暫。在理想的文化裡,我們22歲時,應該多看看描寫50歲職場人士生活的電影與書籍,了解中年其實是職涯的顛峰時期,也就是成就和收入的最高點。如此一來,我們才能積極想像自己的未來,在權衡投資時也不再只想著現在,而是能綜觀整個人生的全局。
另一個讓我們無視長遠規劃的關鍵因素,是我們通常都處於自己的「時區泡泡」中。我們身邊大都是年齡和自己相仿的人,讓我們無法得到足夠的跨世代經驗。我們無法從年齡遠大於自己的人身上汲取內在智慧和經驗,所以對他們所處的生命階段缺乏具體認識。
我們需要更積極的策略,必須主動向其他人請教他們的生命經驗。我們得提出問題,更深入地探詢和追問。我們得請他們提供更多細節,讓他們分享自己的觀點如何隨著歲月改變,以及改變的原因。我們也不能只問單一對象,必須更廣泛定期地取經於他人。
你可能會覺得這麼做有點奇怪,但仔細想想卻又很合理──為了找到自己喜愛的工作,我們很可能得花時間和年紀較長的人建立關係。不一定要是處於們感興趣領域的人。我們需要的是他們的協助,讓我們能認真面對以前嚴重忽略的議題:未來數十年生命的現實。
尋找真正值得投入的職業,需要我們超越短期的不適與恐懼,重新評估長遠的價值。或許唯有如此,我們才能正確評估重要但困難的職業投資是否值得,是否能幫我們找到自己衷心期盼的未來。
假如你知道自己能活到200歲(大約在173歲時退休),你會怎麼看待花兩年時間重新接受其他領域的職涯訓練?你的想法會因此改變嗎?
有時,想像自己的時間所剩無幾很有趣,因為這能讓我們聚焦於真正重要的事。然而,採取相反的觀點也很有幫助。假如沒有時間壓力呢?那麼你就可以關注自己人格特質中平時被忽略的部分。你或許就不會急著找到「正經」的工作,畢竟你還有好幾十年可以嘗試。你或許不用擔心如何保住飯碗或轉換跑道,畢竟人生還很長,投資都會是值得的。這樣的思想實驗,能幫助我們看見自己心中因為時間焦慮而壓抑的想法。
回想自己和比你年長2、30歲的朋友、同事或導師之間的對話(不包括父母與親戚)。若可以近距離觀察其他人的不同生命階段,往往會深刻影響自己對未來人生的想像(如果缺乏這樣的經驗,也會造成負面影響)。
先把負面的內容放到一邊,在45歲、60歲或75歲時,可能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呢?我們的文化總是推崇青春,因此讓我們認為變老就是場災難,進而使我們很難認真思考如何在長遠的未來發光發熱。
然而,如果我們能至少想到一些變老的好處,就能看得比較清楚,並且做更好的準備,也不再如此焦慮。
當你到達以上年紀時,可能會有哪些擔憂或懊悔呢?
節錄自:方舟文化《一份值得熱愛的工作……在哪裡?「人生學校」的職涯新提案,錢和快樂一起賺!》/人生學校 著
推薦閱讀:
陪你做好轉職準備!《104職場力》轉職評估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