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脈多真的有幫助嗎?MIT博士麥特.比恩指出,技能能否持續成長,關鍵在於你是否建立了「適度連結」。他強調,挑戰、複雜性與連結,是驅動技能進化的3大核心,而其中的「連結」正是學習動機的來源。 專家整理出10項檢核指標,無論你是職場新人、主管或業界專家,都不能忽略「適度連結」的重要性。本文節錄自《技能密碼》。
文/麥特.比恩
本文目錄(點擊可快速前往)
適度的連結有一個特點,就是如果真的有連結,你的感覺會很明顯、很直觀。但或許感受最深的是,缺乏連結時,那種說不上來的不舒服。不過,正如挑戰與複雜性的章節,這裡也會有一份檢核清單,列出10個重要特徵,幫你判斷連結是否適度,無論你是新人或專家都適用。請認真閱讀,否則你的技能發展恐怕會出問題,而你卻沒有發現。真正適度的連結是:
拿著這份檢核清單,好好問問自己,你和周圍的人相處,有哪些地方做得不錯?所謂周圍的人,包括你的下屬、同事、主管,甚至是你們公司和整個大產業。怎麼主動創造這種適度的連結?你們組織有沒有什麼正式的系統或架構,可以幫助你和你的組織好好建立連結,達到更好的成效?如何把這些策略向外分享,幫助其他人建立適度的連結?
這已經是第3個技能密碼,也是最後一個,這次的重點是學會建立適度的連結。當你越熟練時,打造人際關係就會越輕鬆,而這些人脈會幫助你發展並維持技能。換句話說,這份檢核清單是在告訴你,想要發展技能,首先要培養哪些關鍵能力。
如果你是一位領導者,不妨問問自己:對於組織裡的連結情況,你真的了解透徹嗎?如果不夠透徹,哪些是最危險的認知盲點?要怎麼重新分配資源,彌補這些漏洞?你的組織是不是太依賴「囚禁人才」的模式?如果是,你其實能夠打破這個惡性循環,釋放巨大的潛能。
另外,還有一個關鍵的問題:你們組織有哪些地方,正在發展適度的連結?為什麼?
比方說,汽修店經理可能會發現,讓新人幫忙補充工具箱,看起來只是瑣事,卻給了新人和專家相處的寶貴機會,也不會干擾工作流程。法務部門主管可能注意到,公司內部的客戶管理流程,早已融入「共同調整」的精神,會順著個人的目標和興趣調整,進一步提升連結的感受。再來,說到培訓預算,你可能會有很多疑問。你的學習和發展系統,是不是忽略適度的連結?以為只要靠著線上課程,完全不需要溫暖、情誼和關懷?在組織內部,有些領域只要建立適度的連結,即可創造更高價值,就應該優先投入資源。不管在哪個部門,都應該努力發現適度的連結。
不過,這就如同挑戰和複雜性,第一步是蒐集好數據,這樣才會做出正確的決策。接下來,參考之前的檢核清單,評估你自己和你的團隊目前的表現如何,有沒有進步空間?
如果你是領導者,你的職責就是設定願景,推動變革。因此,你應該為自己、團隊、同事,甚至整個組織,好好耕耘適度的連結。就像上一章提到的,我們過去對規則、流程、角色、基礎技術,甚至對於特定職能的投入,有時候反而妨礙技能發展。只要懂得斷捨離,不僅會節省成本,也會釋放適度的連結。
舉例來說,有些負責招募、入職、培訓或績效管理的人員,正在介入專家與新人的關係。
你是否可能減少這些環節,讓適度的連結自然發展?你還可以參考檢核清單,設定正向的願景。你如何衡量並獎勵適度的連結,不管是在工作流程或工作內容?你的衡量指標是什麼,就會獲得什麼,當你在專家與新人之間注入更多的關懷、信任和尊重,就會培養關鍵的技能,讓組織持續壯大。
如果你負責制定產業或專業的標準,建立適度連結這件事就要靠你來推動了。這些標準會影響規範和規則。你有沒有想過,目前的行規會不會破壞適度的連結?你的認證制度及新工具的培訓,有沒有符合適度連結的標準?
以軟體開發業為例,坊間有許多認證系統,像是負責敏捷軟體開發(Agile)認證的人,不妨檢討一下課程、流程和指導方針,這些東西對適度的連結是利是弊?或許可以重新設計Scrum架構的培訓,引導從業人員注重適度的互動,例如在工作過程中培養默契。把重點放在關係上,而不只是工作進度。讓新人有機會展現技術實力,還有專業的風範,進而贏得專家的信任和尊重。最後別忘了新技術的影響,這到底是適度連結的助力,還是阻力?比方說,製藥研發主管可能會發現,有了新型數據分析工具及微型的實驗設備,專業人士確實有更多的發現,但是這些工具也可能「分散」注意力,讓專家花費太多時間盯著工作數據,忽略人與人之間的連結。
假設你是新人或專家,想提升自己的技能或幫助其他人提升技能,可以怎麼做?不妨參考這份檢核清單,雖然它屬於「軟性」的部分,但別以為和能力無關。放輕鬆,用輕鬆的心情看待你的工作。先想想你的工作情況,設身處地想一想,新人一步步爬上來,會有怎樣的感受?在這個過程中,人情味夠不夠?有適度的連結嗎?還是連結過多?例如,負責管理清潔人員的主管,平時和下屬的關係太好了,等到有需要批評指正時,反而開不了口。
還有另一個例子, 工廠作業員使用新型的連網電腦數值控制(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CNC)機器,身邊的資源已經很充足,幾乎不需要向前輩請教。短期內,她可以輕鬆完成工作目標,但是如果未來需要前輩的推薦或協助,恐怕會有困難。這就帶出本書的主旨:科技對適度連結的影響很大,時而是助力,時而是阻力,最好審慎評估這方面的影響。
只要你有足夠的專業可以交出成果,就算沒做過企業軟體銷售業務、不喜歡泰勒絲也無所謂,你和艾蜜莉很相似,和任何有技能的人也差不多。然而,為了贏得專家的信任和尊重、為了做好工作,也為了讓專家願意推薦你,爭取下一個新機會,適度的連結不可或缺。有了這些連結,會讓你更加相信,這是自己選擇的道路,感覺自己越來越厲害,你還會多了一些歸屬感與意義,支撐自己一路走下去。你展現良好的風範和技巧;被專家看見、被認可,專家還會給你新的機會。或許專家會成為你的導師,也可能不會,但無論如何,你們建立了人與人的連結。彼此保持同步,有意見就直說,即使對方聽了會不太舒服,也不會隱藏,並且共同調整,確保這段技能成長的過程,對雙方都是美好的回憶。最後,你開始指導更資淺的新人,而這位專家在更大的圈子推薦你。這一切並非必然,只是你很幸運,在技能成長的過程中,有幸獲得這些支持。這是很大的助力:你可以參考前述的檢核清單,為你和你在乎的人守護適度的連結,這樣一來,他們會對你更信任、更尊重。
到了這裡,無論你是專家或新人,在技能成長的路上已經擁有莫大的優勢。但是想必你還記得第一章所說:只讀了第二、三、四章,無法永遠留住技能,持續精進。因為全球經濟變化太快、太大,完全打破平衡,我們根本追不上。從視訊會議到ChatGPT,再到機器人,以及介於人機之間的技術,人類使用先進科技的方式,表面上看似沒什麼,但是其實正在徹底破壞挑戰、複雜性和連結。如果放任不管,技能發展能力恐怕會繼續退化,所以現在就是直接面對威脅的時候。
節錄自:商周出版《技能密碼:MIT博士教你從似懂非懂到穩定輸出,把專業變事業的職能升級攻略》/麥特.比恩 著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