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104獵才顧問行銷企劃部
隨著東南亞僑外生來台就學與就業人數持續攀升,企業該如何招募僑外生來補足缺工的危機,是2025年人資策略的關鍵。本篇文章重點整理104最新線上講座內容,從僑外生招募流程、外籍人士工作法規規範,到招募平台與資源應用,全面解析招募與留任的實務做法,幫助企業從招募到僱用僑外生一路順利。(文末提供免費講座影片與講義領取連結)
本文導覽:
看完這篇文章你會知道的事:
根據政府統計,台灣是極具潛力的外籍人才市場,僑外生人數持續成長,112 年已達 11.3 萬人。其中越南佔 24%、印尼 14%、馬來西亞 9%,東南亞僑外生占比逐年攀升;而在白領外籍專業人力中,以馬來西亞、日本、印尼就職人數居前三大。112 年底,馬來西亞籍人員超越日本,佔比達 16.5%、總人數突破 6,000 人,顯示東南亞人才來台工作的意願與趨勢持續升溫。
本篇文章將重點整理 104 人力銀行舉辦的【2025 招募僑生必知的大小事!線上說明會】,內容彙整來自 Canaan Project 迦南計畫負責人 Isaac Yong 楊冠義(以下簡稱Isaac)、104 外籍人才服務專案經理黃淑杏 Shing(以下簡稱Shing),以及 104 整合招募服務處副理黃亭綺 Sara(以下簡稱Sara)三位講者的專業觀點,協助企業快速掌握僑外生人才的招募與聘僱流程。
💡文章小知識:僑外生是指誰?一分鐘快速了解 僑外生是指具有外國國籍(含港澳但不含陸籍),來台就讀大專校院學位(含學士、碩士、博士)的學生。
針對台灣大缺工議題,國發會預估至 2030 年將短缺多達 48 萬名人力。為因應長期用人需求,企業勢必得拓展國際招募,而在各類外籍人才中,來台就學的僑外生多在台灣完成大專以上學歷,熟悉本地生活與文化,具備以下幾項優勢:
近 9 成僑外生擁有大專以上學歷,多數在台完成學業,對台灣文化具有高度適應力
根據 104 數據,外籍求職者的應徵積極度為本地求職者的 1.3 倍,展現出更強的行動力與主動性
普遍具備良好英文溝通能力,能靈活應對國際業務需求與多元文化團隊合作情境
30 歲以下佔比超過六成,有助於企業培養未來關鍵人力
在政府推動東南亞人才交流政策之下,僑外生成為企業佈局東協市場、銜接政策資源的重要橋梁
政府近年持續優化僑外生留台工作相關規範,例如取消評點制的年度申請名額上限,開放更多產業申請聘僱,且5月底已通過草案,未來僑外生畢業後可在一定條件下免經許可即可留台工作
延伸閱讀|Z世代招募策略:少子化與缺工時代,Z世代找工作看重哪些要素?解鎖吸引年輕人的創新招募對策!
僱用僑外生其實並不困難,但對多數企業而言,往往因不熟悉流程與申請規定,而直接排除這群優秀人才實屬可惜。以下整理自 Isaac 在講座中的重點分享,協助企業掌握雇用僑外生時常見的實務流程與注意事項。
僑外生畢業後,並非可以立即上工,需申請工作資格後才可報到。一般流程會需要展延居留,並在此期間尋找工作,待企業聘用後再由雇主代為申請工作證(參考圖一)。
外籍人士若欲在台工作,除非已取得永久居留證、依親或配偶身分等具工作權資格,一般情況下皆需依法申請並取得在台工作許可(參考圖二申請方式),才可合法在台工作。
Isaac提醒,在各項申請方式中,評點制是最常見且彈性較高的申請方式,特別適用於在台畢業的僑外生。即使起薪超過新台幣 48,000 元,也仍可選擇使用評點制,評點制審核條件較為具體、準備彈性高,是僱用僑外生時的第一優先選項。
雖然不同工作證申請方式,所需文件略有差異,以下提供常見準備項目:
許多企業會擔心「公司是否有資格申請外籍工作證?」其實政府已針對不同類型企業(如成立年限、資本額、營收、所屬產業等)訂有明確審核標準,即使是尚未達成一定營收門檻的新創企業,也可透過創新能力認定等特例申請(參考圖三)。
Isaac提醒,多數僑外生申請的工作證類別屬於 A 類別(專門性或技術性工作)。若企業在檢視條件後發現不符合 A1~A14 的細項規定,建議可考慮申請較具彈性的 A-15。
💡Bonus 加碼:僱用僑外生常見疑問延伸補充💡
可以要求僑外生先取得工作證再來投遞嗎?
除了已取得永久居留、依親或配偶身分者,其餘僑外生皆須由雇主代為申請工作證。基本上由僑外生自行取得工作證再投遞是不可行。
僱用外國人是不是企業要承擔很多成本?
其實企業雇用外國人的直接成本並不高。除了申請工作證的規費為新台幣 500 元,屬於行政手續費用外沒有其他額外支出。較常被誤解的是關於外籍人士的所得稅問題:當外籍員工在台工作尚未滿 183 天時,每月薪資需預扣 18% 所得稅,這筆稅是員工個人的稅負,企業僅依法從薪資中代扣代繳。
工作資格還在審核時,可以上班嗎?
不行,依法僑外生需取得正式工作證後方可報到、交接、新人訓練,否則企業將面臨違法風險。
僑外生未滿3年,提前離職怎麼辦?
雖然企業與外籍員工多為不定期契約,但依規定外籍人士的工作許可通常核發最長為 3 年。若僑外生在工作許可有效期間內提前離職或遭資遣,雇主需於離職前 3 日內向勞動部申報終止聘僱。
在學僑外生工作要申請工作證嗎?是否有時數限制?
僑外生在學期間進行工讀或實習,原則上都需要申請「學生工作證」(由學生自行申請)。若為一般工讀性質,在學期間每週工時不得超過 20 小時(寒暑假不在此限)。若屬於實習性質,企業可以與學校簽訂實習協議,學生即可不受每週 20 小時的工時限制。
企業若希望有效招募僑外生,招募策略有不同,除了需特別注意工作內容使用語言、文化理解與信任建立外,還有其他非常見的招募平台可以使用。
延伸閱讀|《2025校園招募成效分析》招募有沒有效,先看這些數據!
延伸閱讀|招募轉換率低?2025 HR必學混合式招募法,線上+實體雙管齊下搶關鍵人才
除了擁有多語言介面(支援職缺依語言、技能、產業分類篩選),平台上還擁有留台法規、履歷諮詢等資源,更重要的是外籍專區能一鍵推廣至多平台,當企業在 104 職缺刊登時,勾選「僑生」、「外籍人士」身分選項,職缺將自動同步至:
Shing 建議:職缺標題與說明可清楚標示「歡迎僑外生」、「協助申辦工作證」、「具備中文溝通能力佳者優先」,能有效提升僑外生投遞意願與職缺搜尋曝光
104 校園推廣方案結合僑生活動資源,每年舉辦超過240場實體或線上校園徵才活動,攜手眾多企業累積豐富實戰經驗,協助企業精準吸引青年人才
從多項數據與趨勢來看,企業若能提前布局外籍人才的招募與管理策略,將能搶占國際人才競爭的先機。然而,若想真正吸引並留住這群具潛力的新生力軍,不僅需要精準設計招募流程,更需從文化融合、語言環境與職場適應等層面,打造友善且具支持力的職場文化。
以美光科技 Micron 為例,企業透過以下措施,有效協助僑外員工融入台灣職場環境:打造以英語為主的溝通機制,降低語言隔閡;成立 Mosaic 內部社團,協助生活適應並促進跨文化交流,從而提升整體留任意願與工作滿意度。
本次講座中,三位講者分別從不同角度切入,深入分享僑外生的招募策略、實務經驗,以及整合招募資源與外籍專屬平台的應用,為企業提供可落地、可執行的人才招募與留任對策。
📌 想進一步掌握完整內容?歡迎免費領取講座影片與完整講義!
👉 點擊連結,立即索取:《2025 招募僑生必知的大小事!線上說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