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輩健忘、跌倒不一定就是「失智」,「老年低血糖」易被忽略、嚴重恐腦死

優活健康網
2023.11.08
1797次觀看

長輩常忘記親友是誰或無力跌倒,誤以為是失智?沒想到就醫仔細檢查後卻才發現其實是「老年低血糖」在作祟。醫師提醒:照顧高齡長者除了常見的糖尿病,也要注意夜間低血糖風險,特別是老年人共病多,症狀不典型而不易診斷,低血糖太久、嚴重更可能導致腦死。因此應定期監測血糖,如有急性病症時更要特別留意。

文/王韻雅 由優活健康網授權轉載

日前,一名75歲老翁跟兒子一起來到診間,兒子表示爸爸最近比較奇怪,有時會忘記他是誰,半夜會比較激動甚至還會跌倒。老翁表示,7月時醫師改成晚餐前施打胰島素,而停藥之後情況就比較好,不清楚是否是因為藥物所造成的問題。對此,醫師表示其實這是「老年低血糖」作祟。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院長室秘書李佳蓉表示,台灣老年人口逐年增加,目前65歲以上高齡人口佔全人口約18%,台灣65歲以上民眾高血糖的盛行率約為27.8%,隨著老年糖尿病患愈來愈多,民眾不可忽略血糖問題。

低血糖嚴重恐腦死

糖尿病有許多慢性併發症,嚴格控制血糖可以預防或減緩相關併發症的發生,但是照護高齡長者時,也要注重低血糖風險。糖尿病的控制,除了藥物之外,飲食、運動、避免肥胖、戒菸、控制血壓和血脂肪也是很重要的一環,老年糖尿病患的情況會更複雜,需要病人、家屬和照護團隊一起合作,讓照護品質可以更加提升。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老年醫學科醫師謝正芳表示,低血糖的症狀可能會手抖、心悸、焦慮 、冒汗和飢餓,但也有可能會頭暈、無力、嗜睡、混亂、癲癇發作和昏迷。特別是老年人共病多,症狀不典型,常不容易診斷;低血糖太嚴重時間太久,也可能會導致腦死。

老年糖尿病更需注意低血糖

夜間低血糖在老年且使用胰島素的糖尿病患者並不少見,但常被忽略。2023年發表在美國老年醫學會期刊的低血糖研究,該研究針對75歲以上且使用胰島素的糖尿病患者,使用自我監測血糖和使用連續血糖監測來分析血糖狀況。

後續追蹤28天,使用自我監測血糖約有37.6%的病患有低血糖事件(<70 mg/dl),但使用連續血糖監測時有65.2%的患者在夜間發生低血糖,研究發現認知功能障礙、心臟衰竭和憂鬱症的患者較容易有夜間低血糖出現。

定期監測血糖是關鍵

謝正芳補充,其他可能造成低血糖的危險因子包含有飲食不正常、運動量增加、用藥錯誤、飲酒、慢性腎臟病等,因此當糖尿病患的飲食、運動量、生活作息、藥物改變或是有急性病症時都要特別留意,可能都會增加低血糖的風險。

建議民眾,不要因為高齡就不監測血,適時的監測血糖以及合理的懷疑是否有低血糖才是最佳預防方法。低血糖也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認知功能障礙和失智症、以及跌倒和骨折的發生,因此不可等閒視之。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老年醫學科方姿蓉主任進一步說明,老年糖尿病患由於身體較脆弱、合併慢性疾病較多,是低血糖的高危險族群,要安全的控制血糖,醫師、病人和家屬的配合都不可少,藥物的使用也要適時的調整,定期監控血糖是照護糖尿病的關鍵。

(原文標題:老翁跌倒、健忘竟不是失智?醫揭「老年低血糖」共病多:嚴重恐腦死


關於維護更優質的【職場健康】,推薦您這些好觀點

加入粉專,每天收看職場力最新文章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