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公司愛哪種人才?想應徵面試「美商」先掌握3種特質

想要應徵面試外商公司,需要哪些特質?對「外商」不熟悉的人習慣把所有外商當成「非台商」的一種選擇,但其實外商只是一個統稱,美商、歐洲商、日商、韓商的文化都不相同。本文作者有14年美商經驗,分析美商欣賞的3種人才特質,包括:直接精準的溝通表達、合理充分的展現自信,以及清楚但不失禮的負面表達。

文/Cindy Lu(職場C引力)

很多想進外商公司的求職者在跟我談完履歷修改方向後都會再追問的一個問題是:「那外商公司比較欣賞怎麼樣的特質呢?面試時要怎麼表現才能讓公司覺得我很合適?」我通常會從外商公司的分類開始釐清,對外商不熟悉的人習慣把所有外商當成「非台商」的一種選擇,但其實外商只是一個統稱,總部在不同國家的外商有著差異很大的職場文化,不能一概而論。

就像很多人會說外商的文化比較開放,但日商和韓商公司在職場文化以及對階級的講究上都比台商還嚴謹。而即使在西方的文化中,美商和歐洲商在溝通表達的直接度上也有不同。因此對外商公司有興趣的求職者應該先釐清自己想鎖定的外商是哪些國家的公司,對這些國家的工作文化有初步瞭解後,才做相對應的求職準備。

在我自己近20年的外商工作經驗中有大約14年的時間都是在美商公司,因此這篇文章只針對我個人比較熟悉的美商公司來分享。當語言能力和相關經歷都符合招聘的基本門檻時,展現以下3種特質會更能在面試及接下來的工作中獲得欣賞。

美商公司喜歡的3種特質

1. 直接精準的溝通表達-避免「可能、應該、好像」

在《文化地圖The Culture Map》這本書裡提到,美國是採用最低情境(low-context)溝通方式的國家,意思是在美國的溝通文化裡會先假設談話對象和自己沒有太多的共同背景,因此在對話中需要直接且清楚的提供資訊確保對方能完全明白。

身為美國人的作者提到,他從小學到的最佳簡報結構就是「先破題告訴別人接下來要說什麼」,接著「說明這件事」,最後「總結以上說明的事」,這其實就是在美商工作過的人常提到的「把結論放在前面」。這一點和東方人習慣的溝通方式很不同。

在過去面試候選人的經驗中,我發現很多台灣的求職者習慣依照時間順序來敘述自己的經歷,有時候還會不自覺的使用原公司裡的內部語言和簡稱,不僅不容易理解,也容易讓人失去耐心。

那怎麼樣才能做到直接且精準的表達呢?我認為有兩個技巧可以刻意訓練,一個是減少模稜兩可的用詞;另一個則是套用美國人習慣的內容結構。

在剛進入美商公司的時候,我發現自己說的話常常被主管反問,當我說「有人反應這麼做可能不行」的時候,主管會反問「有人是誰?是有可能不行,但可以試一試?還是就是不行?」。我們的文化中很習慣用可能、應該、好像等詞彙來為後續的變化保留空間,但在美商的文化中這些用詞會讓人感覺你不是很清楚知道情況。因此在美商工作的期間,我很刻意的訓練自己盡量減少使用這樣的詞彙。  

在內容結構的部分,我以面試中常被問到的這個問題「能否請你分享一個過去工作上的成功案例」來舉例。

大部分的人回答這個問題的方式會是:

「那是一個我在2020年負責的專案,當時我才剛進公司,正好因為…所以這個案子就由我來負責。我一開始做了……中間做了……後來又做了…….結果是……」。

而比較符合美商文化的表達方式會是:

「我要分享的是我在2020年負責的專案,這個專案當時為公司帶來xx千萬的業績,是我在這家公司期間最自豪的一個績效。當時的背景是……我負責的主要工作項目是……最後能產出績效的關鍵是……我在當中最被認可的能力是……因此這是目前職涯中最讓我感到自豪的一個案例」。

先破題讓別人知道接下來會聽到的案例有什麼價值,再講述多一點細節,最後總結因為哪些績效和能力的展現,讓這個專案成為你最值得分享的案例。

2. 充份但合理的展現自信,從容說出自己的見解

不管是在美商的面試或在日常工作中,即使是初階職位的人,都常有被邀請發表看法的機會。可能是詢問你對產業、對目前市場的看法,也可能是請你說說未來的職涯目標。

沒有美商工作經驗的人在面對這樣的情境時往往會走向兩個極端,要不就是基於從小的文化教養,極度謙虛地說自己的經驗還不足,目前只有一些粗淺的看法請大家多指教;要不就是相信在外商主要看個人包裝這一套,假裝自己很懂而大大的吹噓一番。

太過謙虛會讓人質疑能力不夠,太過吹噓也會讓人感覺很虛,比較好的做法是當被邀請針對某個議題發表意見時,從容的說出自己在現階段能有的見解。

例如:當一個初階人員被問到對市場趨勢的看法時,可以先表明自己目前主要負責的是執行面的工作,因此會以執行面的觀察來做切入,接下來再清楚陳述自己的觀點。除非本來就已經很有想法,不然作為一個初階人員不需要為了表現自信硬著頭皮大談自己還看不太懂的趨勢。能根據自己的角色有條理且不卑不亢的表達意見就非常得體了。

3. 立場清楚但不失禮的負面表達,把不認同的重點放在事

我曾經看過一些人在和美國同事溝通時會用過於直接的方式來表達不同的意見,他們常使用的句型是“I disagree with you”或“I don’t think you are right”, 簡單粗暴,但往往會讓跟他們對話的美國同事尷尬的愣上幾秒鐘。詢問這些人為什麼不加修飾的這麼表達,他們會說:「美國人不是都很直接嗎?他們應該能接受吧?」我想這也許是大多數人對美國人及美商文化的誤解。

《文化地圖The Culture Map》這本書中提到, 雖然美國人是採取直接、明確的溝通表達方式,但在需要給予負面回饋的場合裡會變得沒這麼直接,傾向用正面的話語來帶出負面的回饋,這跟我個人在美商公司受到的訓練是相吻合的。

在工作上,當我們需要表達不同意見時,通常會使用的句型是:

  • “I agree with the point about …but I have a different view on…”
    我認同某一點, 但對於另一點我有不同看法
  • “I am not sure whether I agree with your points”
    我不確定是不是認同你的觀點

個人不認同某件事的立場仍然是清楚的,但會把不認同的重心放在事而非人,且會先讓別人知道他所表達的意見中有我認同之處,接著才說出看法不一樣的地方。

在業界和不同人的互動中,我們常可以感覺出哪些人是美商背景而哪些人不是,關鍵就在於上面提到的這幾個外顯的表現方式,而這些特質都是能刻意訓練出來的。想應徵美商公司的求職者如果能在準備面試時多留心調整自己的表達方式,就有機會增加面試官對你的好感度。

(原文標題:想應徵美商公司?掌握這3種美商喜歡的特質)


關於【前進外商】更多內容推薦給你:

調查》您目前有轉職計畫嗎?

您近期是否有「轉職換工作」的打算呢?

如果考慮轉職,您預計會何時展開行動?

如有轉職機會,哪些「工作要素」會是您優先考量的?(可複選或自由填答)

如有機會,您會考慮「跨領域/職務」挑戰轉職嗎?

您通常會使用哪些求職工具來找工作?(可複選或自由填答)

距離您最近的一次轉職,大概是發生在多久之前呢?

延續前一題,您是在何種情況下選擇轉職?(可選「其他」填寫個人原因)

完成投票後,即可收看即時票選結果唷!

★ 【104人力銀行LINE好友,熱烈募集中!



點選【圖片】加好友,週週職場好文推播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