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特輯

2024.01.26 | 3082次觀看

自曝其短更能贏得好感?善用「出醜效應」打造好人緣

心理學的出醜效應(Pratfall Effect)說明,能力好的人出現紕漏或失誤時,通常比表現完美時更受歡迎。韓國心理對話法專家指出,職場上最有實力、毫無缺點的同事雖然擁有卓越的能力,但偶爾犯點小錯誤的同事更容易博得眾人好感。想與同事保持良好關係,務必記住這一點。

文/吳秀香

「請為我的演說打分數。」某位初次當選的議員對當代最優秀的演說家林肯這麼說。他自認已充分發揮所學,進行了一場相當流暢的演說,絕對毫無瑕疵。然而,林肯的回答出乎他的意料─「那個,你下次不妨說得結巴一點?」

這句話意味著,與其把話說得盡善盡美,不如說得笨拙一些。林肯何出此言?原因在於,把話說得面面俱到容易「缺少了人情味」;與此相反,說話略微笨拙的人感覺較親切,容易使人產生好感。

心理學的出醜效應(Pratfall Effect)幫這個論點作了背書。依照美國心理學家艾略特.亞隆森(Elliot Aronson) 的說法,能力好的人出現紕漏或失誤時,通常比表現完美的時候更受歡迎,他為此進行了一個實驗來驗證。

他告訴一群大學生自己舉辦了「大學知識競賽」,想要選出最厲害的參賽者,接著播放錄音帶給他們聽。參加競賽的人共有四位,第一位參賽者正確答題率超過九○%,第二位參賽者正確答題率約為三○%,第三位與第四位參賽者的正確答題率分別與前兩位參賽者相同,但在結尾時打翻了咖啡。

聽完錄音帶後,他詢問大學生們:「這四個人當中,你們最喜歡誰?」學生們一致回答:「第三位參賽者。」儘管第一位參賽者與第三位參賽者一樣,有著出眾的答題能力,但第三位參賽者不小心打翻咖啡,反倒讓人更有好感。

出紕漏或失誤的人能贏得他人好感的原因有三:

  • 第一,他們的紕漏或失誤帶給人優越感。
  • 第二,顯露缺點能讓人看到他坦率與人性化的一面。
  • 第三,對於犯錯的人來說,顯露缺點可以放鬆警戒心,坦承自己的不完美。

職場同事也一樣,最有實力、毫無缺點的同事雖然擁有卓越的能力,但偶爾犯點小錯誤的同事更容易博得眾人好感。假如想獲得同事的親近,保持良好關係,務必記住這一點。

因此,當你和同事對話、開會時,用不著過度追求完美。打個比方,實力出眾的上班族可以這樣和同事對話:「不要看我這樣,其實我是個路痴,還有很多缺點。」如果實力出眾,卻和同事沒有什麼話聊,可以試著這樣起頭:「我是運氣好,人事考核才會得第一,但我駕照已經重考十次了。」

聽到這些話,同事將會感到釋懷─「啊,原來他也有缺點啊!我還以為他很完美呢。」從而減少疏離。

能力好的員工則可以在開會時這麼說:「我已經說完這次專案的必勝策略了,但順帶一提,我的專案並非每次都會成功,其中也有不少失敗的案例。」、「我今天好像特別緊張,說話都在發抖,愈想做好一件事,愈容易讓人感到緊張呢。」如此一來,對於忌憚優秀同事的人,態度將會大幅轉變,表現得彷彿不曾討厭過這個人。

重點小結:最有實力、毫無缺點的同事雖然擁有卓越的能力,但偶爾犯點小錯的同事更容易博得眾人好感。

任何人都說服、想挺你的DISC性格溝通學:請託、談判、商聊、提案,55招擄獲人心的高效說話術

節錄自:方言文化《任何人都說服、想挺你的DISC性格溝通學:請託、談判、商聊、提案,55招擄獲人心的高效說話術/吳秀香 著 》


推薦閱讀:

★ 【104人力銀行LINE好友,熱烈募集中!



點選【圖片】加好友,週週職場好文推播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