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選擇」如何化解難題?2步驟靠洞察力打開思路、解決問題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認為自己和別人就某件事產生衝突,只有「無解」這一條路,但其實很多時候,我們認為沒有選擇的事,換個思路可能就會柳暗花明。本文作者、500強外商高階主管瑞米分享,學會找出「第3選擇」,傾聽對方的意見,運用洞察力找到對方的需求和自己的需求的契合點,就能實現合作和共贏。

文/瑞米

洞察力是觀察力、分析判斷能力、推演能力的綜合。

想要擁有洞察力,你需要有超強的觀察力來獲取細微的資訊,這可以為你得到全面、準確的資訊提供保證。你還需要有分析判斷能力,它讓你可以辨別資訊並透過對表面現象的追溯,找到事物的原因、原理,得到本質性結論。比如在職場上,主管或同事的發言背後的目的和需求是什麼,這些就是「分析判斷」要解決的事,也是你必須弄明白的事,否則你在應對時就會出錯。

你還需要有推演能力,也就是對事情發展進行有依據的預想,對觀察到的資訊和分析後的新資訊進行推演。推演力也是行動的動力,如果一個人想像不到自己成功後的樣子,就很難有動力去努力。成功的創業家每次都可以像第一次講解一樣,把自己的夢想藍圖與每一個投資人一遍又一遍地、充滿激情地進行講解,這就是因為他們內心充滿對實現藍圖的渴望。

《人類簡史》中曾提到,是宗教、信仰、共同理想這類「對未來的想象」推動人類世界向前突破和發展,看了之後我醍醐灌頂,深以為然。

洞察力,就是對上述三種能力的綜合運用。做到洞察的重要前提之一,是對人、對事物的判斷標準和角度不是單一的。有一次一個綜藝節目請羅振宇做導師,他在講評時曾有過一段讓我受益匪淺的發言,他說:「成長就是變得複雜,因為這世界本身就是複雜的,一個人心智成熟的標誌是頭腦中存在兩種截然相反的認知,卻能夠保持正常行事的能力。」對此我深以為然,這其實就是一種高階的看待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只有擁有這種能力,才會有好的洞察力。

都說人生在於選擇,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認為自己和別人就某件事產生衝突,並且你們的解決方案無法達成一致,你們就這件事沒有其他可行的選擇,雙方只有「無解」這一條路。或者某個業務問題因某幾個障礙停滯,怎麼努力都無法解決,讓人一籌莫展。很多時候,我們認為沒有選擇的事換個思路可能就會柳暗花明。

《第3選擇》這本書給過我很大的啟發。面對生活中的衝突和分歧,作者提出了一個名為「第3選擇」的解決方法。他甚至認為所有事情都有第3選擇,共贏才是這個世界的本質,在共贏的前提下,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有限和無限的遊戲》(Finiteandinfinitegames,台灣未出版)這本書的作者也提到,應該把我們的世界看成一個無限的遊戲,輸贏和對錯不是最終目的,把「遊戲」繼續玩下去、不斷拓寬邊界、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讓更多的人獲益,才是這個世界的本質。

想達到這個目的,主動學習並讓自己擁有「第3選擇」的視角和思維非常重要。

關於第3選擇,我們要弄清楚兩個核心的理念。

  • 第一,要有一個信念,凡事都存在第3選擇,你要做的是提升自己思考出第3選擇的能力,即打開思考的角度,拓寬思維的邊界。
  • 第二,要有一個原則,第3選擇是建立在共同目標下、能達成「共贏」的解決方法,所以找到第3選擇的前提是明確識別雙方的共同目標,不被表面的「衝突」和「勢不兩立」迷惑。

學會應用第3選擇,傾聽對方的意見,運用洞察力找到對方的需求和自己的需求的契合點,實現合作和共贏。

那麼,怎樣才能做出第3選擇?

第一,後退一步,擁有「協力廠商」的高位視角,利用同理心充分理解他人的立場,重新審視問題。

一個簡單的第3選擇能夠解決複雜的難題,甚至讓難題不復存在。

例如,2014年後,整個醫療行業的合規進入了更嚴格的階段,各大公司都更重視合規,公司策略也把「首先要合規、其次才是業務」當作口號。

這直接導致很多以前運行良好的優秀專案被暫停,各公司的業務受到極大影響。同時,各大公司內部對創新專案的審批流程也變得空前複雜,一個專案要在公司內各部門經歷八審八問,等到徹底通過,大半年都過去了,機會也過去了。

但是,當時我所在的那家公司業務部的創新項目卻層出不窮,他們的新產品上市進度和業務發展都獲得了大力推動,這讓大家非常吃驚。我因為好奇去採訪了負責這個業務部的合規經理,問他為什麼能在現在的情況下幫助業務部推出這麼多的創新和嘗試。只見他不緊不慢地說,關鍵在於你怎麼定位合規部門的工作。合規的目的是什麼?是「控制」嗎?不,是「激發」。

一句話讓我醍醐灌頂,合規是「激發」,是想辦法在現有條件下幫助大家找到解決方案,而不是站在業務部門的對立面進行「控制」。這不就是時時刻刻擁有「第3選擇」的思維的表現嗎?這就是能夠「後退一步,審視全局」,始終站在業務角度,考慮能「共通」的解決方案。

第二,遇到死胡同時,停下來換個角度。

有句話叫作「最沒有效率的做法是企圖用正確的方法與流程解決錯誤的問題」。我覺得這句話非常有道理。如果要解決的問題和切入的角度不對,無論你的解決方法和流程有多麼正確,最終仍有可能進入死胡同。這時候就需要洞察力了,要能精準判斷出真實的問題。

舉一個我在工作中遇到的真實案例。之前我負責過一個某疾病領域新產品的上市行銷,傳統的做法都是做醫師教育,也就是從疾病負擔、未滿足的治療需求、到該類疾病的治療目標確認、可選的臨床解決方案以及各種解決方案優劣的對比等方面提升醫生的認知,展現產品的優勢。

但是推廣過程中遇到一個問題:這個產品是國內第一個使用系統生物治療法的產品,醫生在相關疾病方面的治療理念陳舊,患者對新藥的瞭解也非常有限,觀念教育的推動非常緩慢,加上藥品價格相較傳統療法偏高,醫生在向患者推薦時也容易被誤解,所以產品的市場接受度一直不是很高。有大半年時間,大家一直沉浸於如何「提升醫師教育的品質」這個問題,每次開會的討論也都集中於這一個話題,但找到的解決方案總是沒產生什麼顯著的效果。

直到有一次開會時邀請了跨部門的幾位同事一起參與討論,一位來自公共傳媒部的同事問,我們是不是應該重新定位目前市場上遇到的障礙到底在哪裡?公眾的認知程度不夠是否成了一種障礙?用媒體宣傳提升大眾和患者認知水準、讓患者與醫生認知之間的「落差」縮小、改善「醫病溝通的效率」,有沒有可能解決當下的問題?這幾個問題一下子打開了大家的思路,我們恍然大悟,教育大眾和患者這個角度讓我們的認知被打開了!

於是基於這個重新定位的「要解決的問題」,我們設計了一系列媒體活動,以及在醫院內、醫院外針對患者和家屬進行的教育活動,這些活動既有趣又能產生科普作用,系列性和科學性都很強。這樣,經過半年的累積和市場培育,大家欣喜地發現市場又有了生機,而且可喜的是,我們在做醫師教育時還發現,有些觀念陳舊的醫師還被喜歡學習、喜歡搜尋網路資訊、喜歡在患者群裡學習疾病知識的患者反過來教育了!

這些案例讓我產生了深刻的思考,我發現了第3選擇的好處,它會帶給人有一種「思路拓寬,豁然開朗」的感覺。後來在職場中,我總是刻意訓練自己找到「第3選擇」的能力,不斷逼迫自己訓練洞察力,深入挖掘「可能性」,不斷從全新、多贏的角度看待問題。

如果你能先不急著論對錯,或者局限於當下的視角,而是靜下心關注問題本身,並發掘更多的解決問題的可能性,你的洞察力和解決問題能力就會增強,你的世界也會更廣闊。

節錄自:時報出版《職場複利學:500強企業主管的職場必備七大敏銳度,沒有前輩教也能快速成長/瑞米 著 》

節錄自:時報出版《職場複利學:500強企業主管的職場必備七大敏銳度,沒有前輩教也能快速成長/瑞米 著 》


推薦閱讀:

★ 【104人力銀行LINE好友,熱烈募集中!



點選【圖片】加好友,週週職場好文推播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