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104獵才顧問行銷企劃部
企業流動率升高、關鍵人才接連離職,該怎麼留人?加薪已經不是萬靈丹,6月年中正是企業檢視整體薪酬結構與留任策略的關鍵時機。本篇年中盤點攻略聚焦四大主題:薪酬制度設計、Total Compensation 架構、特殊人才留任實務策略,由 104 獵才顧問整合實務經驗與市場觀察,深入剖析企業如何透過薪資制度、激勵設計與中長期規劃,提升招募吸引力、降低人才流動率。
本文導覽:
企業可能有個疑問:「為什麼現在要做薪酬復盤?」
現階段企業普遍正承受關稅壓力、人才缺口與薪酬結構失衡三重挑戰。74.4% 企業反應難以同時兼顧市場行情與內部公平、32.5% 企業尚未建立針對中高階管理層的績效獲激勵機制,而基本工資已連續9年調漲,再加上通膨與疫後缺工效應,企業不得不面對薪酬調整與人力佈局的雙重壓力。
6月正是盤點與調整的關鍵節點,不僅是年度上半場的收尾,更能提前佈局以因應明年春節後轉職潮。面對關稅挑戰,104資深專任顧問黃愛老師建議,企業可從內部人才盤點與投資人才策略著手,並搭配現金流壓力模擬與政府補助資源兩大工具,建立具彈性與前瞻性的薪酬決策機制。
近期許多HR與我們透露「加薪不再萬能」,即使提高待遇關鍵人才仍可能萌生去意。因此人力資源管理的年中盤點第一步,就從檢視薪資結構開始。
薪酬是否具備吸引力,決定了企業能否招到人、留住人,更影響整體組織戰力。許多企業在盤點時,會發現以下幾項常見問題:
延伸閱讀|《2025科技業人才報告書》類比IC設計師為科技業薪資榜首(看科技業最新薪資趨勢)
而要具體檢視薪酬結構是否合理、具備競爭力,建議從四大面向(圖一)切入:
整體制度兼顧結構完整、規則明確、機制彈性,為長期人才策略提供穩定支撐,有效支持人才激勵與組織永續。
雖然薪資已不再是吸引人才的唯一要素,但它仍是求職與留任的關鍵判斷依據。企業若僅以月薪數字作為招募主張,將難以說服優秀人才留下。此時,更需要從 Total Compensation(總報酬) 的角度出發,重新設計薪酬架構,清楚計算員工一整年的整體收入組成,並結合企業發展需求,建立具備激勵力、承諾性與彈性的獎酬制度。
我們參考 104 資深專任顧問黃愛 Lilian 在《企業交接班 × 薪酬策略打造永續競爭力的關鍵》講座,以及講師顧問張景翔 Roy 在《職涯診所》中所提的觀點,歸納出 Total Compensation 的三大設計核心如下:
薪酬設計不應一體適用,而要視組織發展階段與人力需求進行差異化規劃。建議從短中長期目標出發,規劃不同的激勵焦點與報酬形式:
重點不在於一次性的補貼或應急措施,而是讓員工隨時看見目標、努力有感、成果有獎。常見做法:績效獎金、專案獎金等制度
當組織邁入穩定成長階段,獎酬機制可進一步與營運成果、內部培育與跨部門合作等目標掛鉤,強化人才持續投入與組織整體動能。設計如:內部教練加給、內訓完成激勵、證照取得加給,還能因此促進員工自主發展。若企業正邁向新市場或進行轉型,也可將具策略性的證照(如語言、國際認證)納入獎酬條件,使獎金機制成為推動變革的正向力量。
將個人成就與企業長期目標綁定,常常適用於關鍵主管與高潛人才、久任員工等。透過股權激勵、留任獎金等機制。
而以Roy顧問分享的實務經驗為例,他曾任職的公司當年度的目標是進軍海外市場,但海外市場的人才競爭激烈,企業若要具備吸引力,勢必要提供具國際水準的薪資。而公司也期待現任員工能「做到和海外人才一樣厲害」,就能「領到和海外相當的薪資」,目標是讓現有員工的薪資水準能和海外一樣。
為了實現這樣的願景,公司會將整體目標逐層拆解,例如:「進軍海外市場」→「提升整體營收」→「完成指定證照數量」→「提高證照員工佔比」。
這些目標可進一步納入短期(證照)、中期(營收)、長期(海外成長)激勵機制,讓員工在努力達標的同時,也能順理成章地享有更高水準的報酬與職涯發展機會。
包括基本薪資與各項津貼,提供員工基本保障與穩定性
涵蓋獎金(績效獎金、年終獎金、分紅、股權等)和福利等,作為激勵與承諾機制的誘因
根據 104 調查趨勢,整體薪酬應達 PR70,關鍵職務更需達 PR80 以上,在現在的徵才市場上才具競爭力。但若企業僅依靠拉高固定薪資來達標,將面臨現金流風險與組織彈性下降;但若變動薪資佔比過高,也會造成員工收入不穩、心理壓力大等風險,建議薪酬組合的比例與設計重點應根據職務屬性與企業財務結構彈性進行調整,進一步強化整體薪酬競爭力。
根據工作性質與管理策略,企業可採用不同的組合模型:
適用於營收導向、須對績效目標負責的職務(如業務、專案經理等),透過較高比例的變動獎酬激勵成果達成,強化目標導向與團隊動能。
適用於支援性或穩定性高的職能(如法務、人資、行政、資訊等),以較高的固定薪資對應工作價值,確保穩定投入與人才留任。
這樣的差異化設計讓組織在人力資源配置上更具彈性,不僅提升人力投資效益,也降低整體營運風險。
透過 Total Compensation 的整體策略設計,企業才能從「給多少薪水」進化為「如何設計報酬、如何說出未來」,打造出具吸引力、激勵性與黏著度的雇主品牌。
除了基本的薪酬架構與 Total Compensation 思維外,企業在實務操作中仍須針對不同人才情境,採取更靈活的策略設計,提升吸引力與留任成功率。
對於能單槍匹馬撐起團隊的明星人才,可設計保底年薪+高追加式績效獎金+股權激勵的薪資策略。但Roy顧問也提醒,明星人才往往伴隨特定風險,例如對組織文化適應力較低、對薪資極度敏感,甚至將「加薪」視為唯一留下的理由,若未妥善管理,極易在短期內流動或跳槽。因此在確定人選前,建議與用人主管充分討論以下面向:
未來若無法再加薪,是否有其他長期誘因可留才?
新進人員往往是離職率最高的員工,新人若無法在短時間內理解組織文化、適應績效要求,根據統計6個月內留任率僅剩67.3%。建議企業在薪酬設計中,搭配明確任務目標與短期成果連動的激勵制度輔助新人,例如:
設計配套導師制度和教練津貼,除了新進員工外,導師也能有誘因協助同仁快速上手
企業若能提前盤點績效優異或潛力穩定的關鍵人才,就能在他們被市場挖角前,透過薪酬制度搶先佈局。建議企業在年中盤點時,提前檢視以下策略:
反思企業薪資本身是否具備市場競爭力?如企業薪酬競爭力就是無法達到一定水準,設計再多制度也難敵市場誘因
有競爭力的薪資是基本盤,但真正能留住人心的,是讓員工感受到信任、榮譽感與長期價值。而這份信任與承諾,正該在年中盤點時被好好檢視:「企業薪資是否仍具吸引力?薪酬制度是否與目標對齊?關鍵人才的薪酬架構是否有已浮現跳槽徵兆?」
若 HR 在盤點時對市場標準掌握有限,除了可以參考業界的薪酬報告書、登入公開資訊觀測站查詢員工薪資水準外,也能透過區域產業交流平台(如台中磐石會、竹科聯誼會)等掌握趨勢與參考值,在招募過程中與候選人交流薪資分布也是不錯的辦法。在招募過程中也可以與104 獵才顧問交流,確認該產業的更詳細的薪酬架構設計。
104獵才顧問熟悉企業間的薪酬水準與給薪條件,能根據企業轉型節奏與關鍵職務需求,協助設計吸引力和留任力的薪酬方案,並且能精準媒合具備戰力、文化契合的人才,甚至更能協助企業理解人才在意什麼,幫助企業進一步提升人才吸引力和員工留任力。
📞 104 獵才顧問服務專線 (02) 2752-3104 分機 6688,或立即填寫【立即填寫人才需求】,我們將由專人迅速與您聯繫。
延伸閱讀|獵頭顧問揭秘:獵人頭(Headhunter)是什麼?如何和獵頭合作?
延伸閱讀|獵人頭公司收費高嗎?揭秘如何收費、抽成比例,一篇看懂獵頭市場行情!
延伸閱讀|千萬別踩雷!挑選獵頭公司時,必掌握的5個關鍵決策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