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頓圓滿的商務飯局,用餐前、中、後都各有功課,從選餐廳、入座用餐到結帳送客,每個環節都會展現了你的細心度、修養與情商。假如你是受邀賓客、或參加部門聚餐,點餐時該怎麼抓價位、抓類型?吃完要搶買單嗎?萬一沒搶到要帳單如何化解尷尬?飯局中充滿各種社交潛規則,今天就學起來!社交飯局吃得自在,還能拓展人脈。
文/張紹敏 由Cheers授權轉載
關於餐桌社交禮儀,你要先知道:
本文目錄:(點選連結可快速跳至該章節閱讀)
「現在的年輕員工最讓我們煩惱是什麼?不是專業度不夠,而是在社交禮儀上,比起過去又更弱了,」台灣帝亞吉歐(Diageo)人力資源總監江欣憓苦笑著說。
身為全球最大蒸餾酒商在台的人資長,江欣憓經常帶著年輕人在餐桌上做外交。除了自家的品酒會、與經銷商老闆的飯局,甚至連總統到場的外國商會活動,都時常能看到她優雅的身影。
但談到年輕人的餐桌社交力,她也有許多令人皺眉的回憶。
她看過有人因為插不上話,在餐桌上自顧自玩起手遊;有人一上菜只顧著拍照打卡;更常見到有人吃合菜時「飛象過河」夾菜,還要挑東挑西。
「社交禮儀和你的學歷、職等都沒有關係。你可以做自己,但不代表基本的禮節不重要,」江欣憓殷切提醒。
尤其是陪著老闆出席飯局時,從選餐廳、入座用餐到結帳送客,事實上通通都展現了你的細心度、修養與情商。
「要決定在哪裡餐敘時,很多人會先選餐廳,但其實是要先選地點,」江欣憓建議,地點應以對方公司或家附近為主,且盡量不要訂在對方移動時會碰到大塞車的地段,「光是塞過來,心情就不好了,」她提醒。
當然,事先禮貌地打探對方喜歡的飲食類型與飲食禁忌,都能大幅降低不必要的尷尬。
若想讓飯局更順利,在預約時多幾個小動作,就能讓餐廳成為你的隱形隊友。
舉例來說,有些人不喜歡邊吃飯、邊談生意,而是偏好在餐後喝咖啡時才談正事。假設餐敘時間有限,想爭取更多討論時間,可以先和餐廳協調、加快上菜速度,就能偷偷增加談生意的餘裕。
又或者,客人當中有西方人,不管對方會不會使用筷子,都一定要先請餐廳多附一副刀叉。江欣憓解釋,「如果讓他自己去要一份刀叉,也是逼對方昭告在座的人:我不會用筷子。」
在中餐的文化下,餐桌上最重要的莫過於座位安排。
要訣不難,關鍵是先找出「主位」。
通常正對門的就是主位,而背對門的則是最小的位子。最重要的賓客會坐在主位的右手邊第一位,次重要的則在主位左手邊第一位,依序類推。
若該場合是兩間公司主管們的餐敘,除了要考量主次有序,更要考慮相鄰者後續交流的可能性,設計出更多合作火花。
被許多人視為例行公事的名片交換,其實也藏著細節。
入座前,你可以先主動和賓客自我介紹,並詢問是否方便交換一張名片。
「收到對方的名片時,我會先稍微看一下上面的資訊,然後看著對方的眼睛,念出對方的名字,」江欣憓說明,這除了能表示尊重,對方常常也會出於禮貌而做出同樣的舉動,對你的名字、職稱和長相多看兩眼,「這麼做,你被記住的可能性提升了,而不是在下一秒就發現你的名片在地上。這就是Win-win(雙贏)。」
許多人會猜測點餐時該怎麼抓價位、抓類型,但對此,江欣憓只有一個原則:讓主人先點。
只要主人先點單,你就有了明確的參考指標,省去猜疑。萬一對方很好客,邀請你先點,你可以回應「我先看一下菜單」或是「有沒有推薦的?」讓對方先開口、你跟隨,便不必猶疑過久。
吃中式桌菜時,「夾菜」是最常見的地雷區。
首先,務必要讓主人和主賓先用,輪到你取用時,也要以離自己最近的菜為主,切忌「飛象過河」,把筷子插入盤中挑三揀四。
此外,別忘了照顧左右的人。若你旁邊坐的是主管,通常在第一道、第二道菜,可以禮貌性夾菜給對方;若旁邊是比較資淺的同事,在這樣的交際場合往往也會相對緊張,若能不時關心對方,就能讓氣氛更放鬆。
談到飲酒,江欣憓的表情嚴肅了起來。她看過喝了酒在餐桌上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的場面,也曾親自把醉得不省人事的下屬送回對方爸媽家裡。
「飲酒社交時,你一定要記得,你所有的行為,都是你的Reputation(聲譽)。」
身為世界酒商的一員,她有幾點提醒。
第一,台灣人的社交文化很崇尚「乾杯」,但前提是要弄清楚自己的酒量如何、適合哪些種類的酒;第二,飲酒速度不宜過快,也要視自己每天的身體狀況而調整;第三,喝完酒後要避開「氣泡飲」,因為氣泡飲會讓胃壁膨脹,反而加速酒精進入血液。
若對自己的狀況沒有把握,寧可逃離現場,也不要貿然飲酒。
一般來說,若有送禮需求,皆會安排在飯後。
在準備禮物時,也要當心誤觸禁忌。例如,不能送給政府官員等同於現金的禮物;送西方人禮物要避開黑色;不要送過於私人的禮物(例如:皮夾、領帶、名片夾、化妝品等等)。江欣憓建議,在商務上,最安全的做法還是送公司的特色產品。
通常在坐下來吃飯前,每個人都知道今天誰買單,不過,東方人仍常常會搶著付帳。
若你今天被老闆指示「一定要負責買單」,可以先和餐廳談好,在上最後一道菜或甜點前,就先找你把單結掉。
倘若對方連說不好意思,你可以輕鬆表示「下次換你們」,同時也和對方說明這次你們非結帳不可的原因,是因為感謝對方在哪些方面的支持或協助。既能埋下下次見面的伏筆,也給足了對方面子。
江欣憓一連分享了諸多餐桌上的眉角,看似要大家遵守數不清的餐桌潛規則,但她認為最重要的中心思想是——不要害怕踩雷。
「如果你因為怕犯錯,就覺得算了、不參加了,那你永遠學不到東西,」她強調,虛心學習才是關鍵。
假設不小心冒犯到對方,一句「不好意思,我是不是讓你覺得不舒服?」或是「你可以給我一些建議嗎?我希望下次做得更好。」這一份勇於道歉、不怕尷尬的勇氣,反而能讓在場所有人都感受到你的成熟。「即便是我,到現在我也會問其他同事,我有哪裡做得不夠完善。」她笑道。
社交禮儀的源頭,本來就是為了讓人在陌生的環境與人群中,能夠嘗試投入其中、換位思考、建立關係。「當你開始覺得這件事情是重要的,你已經準備好要跳出去你的舒適圈了。」
(原文標題:社恐必看!如何在一場飯局上吃得自在,還能拓展人脈?)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