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你長命百歲,全球頂尖名校倫敦商學院教授告訴你如何因應「無齡時代」裡流動職涯的新思維

Photo by NEOM on Unsplash

在《100歲的人生戰略》中我們曾經計算過,如果你的預期壽命是一百歲,你把薪資所得中的百分之十挪來儲蓄,你必須工作至七十歲晚期或八十歲初期,才能建立等同於你最後薪資百分之五十的退休金。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家吉姆.波特巴(Jim Poterba)的計算結果認為,預期壽命增加十年,代表我們必須額外工作七年,才有足夠的退休金(根據目前的利率以及退休金級距)。因此,根據一九八一年以來的英國預期壽命來看,現在五十八歲的人,必須工作到至少六十八歲至七十二歲之間。未來的世界與今日差異甚大,我們正在進入「無齡」世代,過往人生三階段的分類方式已不適用,職業生涯也應該變得更為流動。

文/林達.葛瑞騰, 安德魯.史考特

整理編輯/104高年級

你也可以預期,為適應更長壽的人生,政府的政策將會逐漸提高領取退休金的年齡。以英國為例,一九二○年代時,男性領取退休金的年齡是六十五歲,女性則是六十歲;到了一九九五年,英國政府宣布消除兩性領取退休金的年齡差距,於是女性領取退休金的年齡逐漸提高至六十五歲;二○一九年,英國政府再度宣布在二○四四年至二○四六年之間,兩性領取退休金的年齡都會提高至六十八歲。英國政府非常努力引導人民理解,隨著壽命增加,未來的退休年齡將會產生何種變化;英國政府也宣布,國家規定領取退休金的年齡,每十年增加的幅度不會超過一歲,所以公民可以安心在成年生活的最後三分之一時領取退休金。

在中國,預期壽命急速增加,也代表可領取退休金的年齡將會產生實質變化,目前男性領取退休金的年齡為六十歲,白領階級的女性是五十五歲,而藍領階級的女性則是五十歲。中國政府規畫每三年就提高女性退休的年紀一歲,每六年提高男性的退休年紀一歲。以目前的方案而言,到了二○四五年,中國男女的退休年紀都會是六十五歲。提高退休年齡必定會導致政治震盪。二○一八年俄羅斯舉辦國際足總世界盃時,政府宣布男性退休年齡從六十歲提高至六十五歲,女性退休年齡則從五十五歲提高至六十三歲。隨後引發的政治抗議也造成總統普丁支持度創新低,百分之九十的俄羅斯公民反對這項改革。

但是,國家政策提高領取退休金的年齡,並非故事的全貌,許多人早已自行選擇延長人生的工作時間。日本的國民可以在六十歲至七十歲之間的任何時間點開始領取退休金,且領取的時間愈晚,退休金愈優渥。但是在七十歲至七十四歲之間的日本公民,有超過百分之三十依然在工作,美國的比例是百分之二十,英國的比例剛好超過百分之十,但兩國的相關比例都在提高。隨著職業生涯延長,而且變得更流動,選擇工作至七十歲以上、甚至在八十歲左右依然保持一定程度的工作能力,似乎終於成為社會常態。

這種情景可能令人擔憂,但其實不完全是壞消息。事實上研究證據顯示,工作可以延長健康的人生時間。確實,對無關身體勞力的工作而言,退休時間愈晚,代表你的人生更長久。一份研究報告調查將近三千人,受訪者都在一九九二年至二○一○年之間退休,研究內容比較六十五歲、六十七歲、七十歲以及七十二歲退休者的死亡風險。每增加兩年工作時間,該年齡層的人,壽命都會比更早退休者更長久。其中一項數據尤其重要:工作至六十七歲,可以減少死亡風險百分之二十;比起工作至六十五歲,工作至七十歲減少死亡風險百分之四十四;工作至七十二歲時,則是降低該年齡的死亡機率達百分之五十六。34工作更久的正面效應或許能解釋近年風行的「復出」(unretire,字面意義是解除退休狀態)潮流。在英國六十五歲退休的人中,就有四分之一於五年內「復出」─他們都是多階段人生的先鋒。

長壽新人生來臨 你的休閒時間必須重新分配

人生並非所有額外時間都會用於工作,我們也會獲得更多休閒時間。在三階段的人生敘事中,休閒時間主要分配於人生晚期的退休時光。在多重階段人生中,我們有機會將額外的休閒歲月平均分配至生命的各階段,例如在兩個階段之間讓自己休息一年、在轉換職業跑道時休息,或者在六十五歲左右決定把握「不退休」之前的那一小段休閒時光。

重新分配額外的休閒時間,不必然得採用「長期」的方式,例如長達數月或數年。我們可以分配至更短的時間單位,例如減少每天的工作時間,或者一個星期有三天假期。在這種樂觀處理方式背後,其實有一個經濟邏輯:由於科技提高人類的生產力,每個人工作都更有效率,且能協助我們提高收入;而當人類變得更富裕,就會想要更多,其中也包括獲得休閒時間。因此,感謝生產力提高的奇蹟,人們消費更多,工作更少,也看見自己的生活水準提高。這種趨勢已經反覆出現在現代歷史之中。舉例而言,在一八七○年,德國人每周平均工作時間為六十八小時,而美國人則是六十二小時。到了二○○○年,兩國每周平均工作時間各自下降至四十一小時及四十三小時。更高的時間生產能力,就能創造更短的每周工時。

這個趨勢也暗示,如果人工智慧與自動技術的衝擊影響就像過去的科技發展,我們很有可能最後就會迎接每周工作四天,或每周有三天休息日的到來。有些企業採用一周工作四天的政策,有證據顯示這種政策與提高生產力和員工幸福感有關。38就目前而言,只有工作措施最彈性的公司,可能足以成功實施每周工作四天的政策,但是隨著更多公司採用相同政策,很有可能就會在未來的數十年成為社會新常態。

在最理想的科技發展之中,機器變得非常有生產力,人類已經不需要從事受薪工作,而且擁有充分機會可以延長休閒時間。出身自麻省理工學院的學者艾瑞克.布林喬夫森(Erik Brynjolfsson)將此情形稱為「數位雅典」(Digital Athens),意指雅典的奴隸解放了偉大思想家(也就是蘇格拉底、亞里斯多德以及柏拉圖)的時間,於是他們才能致力於思忖更深層的哲學議題,也造就思潮的百花綻放。在智慧型裝置的世界,數位奴隸解放了人類免於從事單調苦悶的工作,讓人類可以追求自己的興趣和熱情,以從事更有意義、更需要自我參與的活動,例如必須精巧製作的工作或擔任志工。當然,上述所說的是一種極端情況,人類也需要重新適應這樣的激烈改變。然而即使社會並未達成上述的烏托邦狀態,我們依然需要找出休閒的時間。

節錄自:今周刊出版《長壽新人生:在人工智慧與高齡化的未來,工作與生活的嶄新指南,作者/林達.葛瑞騰, 安德魯.史考特;譯者/林曉欽》


關於【人生第二曲線】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高年級不打烊】好友募集中!活動優惠、最新資訊不漏接,點擊圖片現在就加入

追蹤【高年級】粉絲專頁,開啟精彩人生下半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