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2020.08.14 | 3255次觀看

我害怕跟陌生人攀談,但採訪是我的工作-內向者可以當記者嗎?|觀點

文/炸雞避難所 原文出處

這個疑問,可以扯出更多阻礙內向者的提問。內向者不適合主持會議、公開演講?不適合與人溝通?不適合去挑戰他人嗎?

內向的人,心思細膩、易傷感,看起來不善言辭,不想成為焦點,排斥走進人群裡,恐懼公開發言,覺得每個注視自己的人們都要吃了自己。

據我媽說,我很小時候就很害羞,有「交朋友的障礙」,在以前住的社區,她在樓上目睹一些小朋友玩在一起,我卻隔的遠遠地,好像不知道怎麼融入他們,自顧自地在一角落拔葉子。

但說來奇怪,這種障礙在後來十幾年從未帶給我太大困擾,通常的困擾也不過是:「不夠合群是會怎樣嗎?」、「被討厭了,喔~」(好欠揍),至於我媽,除了偶爾想起我身邊一兩個較外向的朋友,想邀他們來家裡吃飯,也不曾擔心過我是不是沒打好人際關係。

為什麼呢?因為你得先懂得如何與自己相處。

我有幾個內向的朋友,很焦慮的提起自己不敢跟人說話,不知道怎麼維繫與合作夥伴的關係,怕對方誤解自己的意思,或怕讓對方感到不信任⋯⋯。我猜這些朋友之所以選擇跟我說,或許是因為我會明白這種「症狀」,因為我除了工作上的聚會,私下早已習慣獨處,熟悉我的人也知道我向來不喜歡那種「純交流友誼」的聚會。

當然現在沒這麼極端了,以前覺得要約吃飯,應該要講點什麼正事吧?毫無重點的瞎聊還不如做自己喜歡的事。與其說我性格變了,不如說是我現在對於「聊天」有新的想法了。

之後用另一篇來認真回答「聊天」這回事好了。先談談內向者的「社交恐懼」有辦法克服嗎?老實說對我而言,恐怕一輩子都沒辦法,但確實有一些方法可以轉化它。


1. 準備隨身的筆記本記錄、追蹤自己的雜想

這是我從很早就養成的習慣,我會挑自己喜歡的筆記本(挑選的原則是內頁一定要是全空白、盡量不要有格線,輕量、好攜帶),就用這一本持續寫,如今已經寫掉了十幾本,從第一頁寫到最後一頁,有時候最後一頁還會記下使用期間(類似墓誌銘哈哈)。每一本都放在櫃子裡收藏好,它們承載了我在某段時期的心情,以及看待世界的方式。

這不算是日記,因為我不一定每天都寫,除了心情,寫的內容可能會是待辦事項、對某件事物或主題的發想,文字無法表達的,就用畫的。最重要的是,把情緒具象化,如此以來才能安放你覺得很難捉摸的情緒。


2. 讓能夠暫時幫你克服焦慮的東西陪伴你

很多人以為我愛喝咖啡、咖啡成癮,是因為需要靠它清醒,這麼說只對了一半,其實最一開始是發現喝咖啡可以暫時克服我的焦慮問題,反而是喝久了很難戒掉,才會發生一天沒喝就容易出現疲倦、頭昏的症狀。

面對陌生人或容易讓人緊張的社交場合,手上拿杯好喝的咖啡會讓我比較心安一點。

除了咖啡,我的療癒小物還包括洋芋片和炸雞(都超不健康),現在就比較克制了,不會沒來由的就買一包洋芋片大吃(以前最誇張的時候一天吃掉一罐品客)。

克服焦慮最健康的方法聽說是運動?懶得動的話,看電影、追劇也是不錯的選擇。在社群網路時代,獨處愈來愈難,焦慮的樣貌也愈來愈多樣了,推薦《如何獨處》這本書陪伴你度過獨處時光。


3. 找到你最舒適的坐姿和談話方式

我指的不是獨自一個人隨便癱在沙發的那種坐姿,是內向者面對陌生人感到坐立難安時,會不自覺表現出很不自在、有點沒自信的樣子,可以怎麼改善?

首先,留意眼神不要飄散,最好的辦法就是找一個點聚焦看(有建議說可以是對方的眉心中間,因為直接看對方眼睛會太直接XD),當然可以偶爾看一下對方,偶爾看筆記本一邊做記錄,我看過很多人真的會有一邊聽對方講話,一邊習慣性放筆記本在旁邊的。

其次,留意雙手擺放的位置,內向者可能會忍不住想托住下巴、摀住嘴巴之類的,如果直接把手放在大腿上會感到不自在的話,平放桌上、稍微向內收起的姿勢也可以,但重點是適時在說話時配合相應的手勢,會有加強傳遞訊息的效果。

最後是表情與心態上的調整,我個人是屬於很冷靜(甚至冷血)的類型啦,所以通常表情給人不好惹、很難相處的感覺,內向者可以思考自己的調性,對著鏡子練習講話時的表情。不過內向者有一個很值得把握的特質,是擅於傾聽、歸納整理,雖然不習慣直接打斷發言,但可以適時在多人意見分歧時,幫大家摘要整理目前的想法、引導大家可以往什麼方向前進——而這就是主持會議的人要做到的事情之一。

至於要怎麼表現出很淡定、穩重、有領導氣質的感覺?就是多練哈哈哈,其實市面上也不少這種教學書籍可以參考。對此我只有一個小建議,上台前、開始一場會議前,給自己內心喊喊話,在最後時刻複習自己接下來要傳遞的核心訊息,然後開心的迎接挑戰吧!


4. 如果能夠把討厭的事做好的話

釐清「社交恐懼」的源由是很重要的,你可能很長時間一直深陷困擾,卻始終沒有搞清楚,自己到底是想克服還是想逃避?逃避的話,你可以反覆的跟朋友表達你的氣餒、你的焦慮,和你的厭世,但最後問題還是會找上你。

跨出克服的第一步不容易,或許可以這麼想:

如果能夠把討厭的事情做好的話,應該很多事都沒什麼好怕的。

我害怕接電話,所以手機一直都是靜音狀態,能傳訊息就不主動打電話 ; 我害怕跟陌生人主動攀談,且覺得沒有必要、怕因為不知道要講什麼話而表現出尷尬的樣子(以前甚至連到郵局寄信都要揣摩半天) ; 我害怕被點名要我講自己的想法,怕我的想法公開給大家知道,不是很無聊就是很凌亂。

於是踏進採訪工作,最初期就是一個簡單的念頭,我想鑽進一個我很有興趣想做好的題目,並結合採訪工作完成它,就這樣從Google了解採訪怎麼做,到這兩年邊做邊學、大量讀人物報導、調查記者與編輯的思考等等,漸漸形成自己能力的一部分。

會覺得難,往往是預設判斷以為自己做不到、受外界影響以為內向者就是沒有能力。

回想起來,我認為最可貴的不是我每次完成文章、刊出去給許多讀者讀到的時候,而是沈澱好幾日以後,再次想起我投入的每一分努力,以及花時間改進以前做的不夠好的種種嘗試,我覺得很值得,而且期許自己應該要堅持下去。

最後,是我認為自己現階段還在努力改進的問題,內向者總是習慣想清楚、組織好想法再回答,雖然知道不用害怕回答,還是會傾向停頓幾秒、在對方問完時留下空白陷入思考。遇到自己還沒想好的答案,其實可以用反問、向對方請教的方式爭取思考時間,或先提供短答案表達已有的思考,加上自己好奇的部分,把一問一答轉化成雙向討論的方式。

如果你對內向者的性格與日常應對之道,有興趣了解更多,推薦可以讀《安靜,就是力量:內向者如何發揮積極的力量!》這本書!

(原文標題:內向的人適合做採訪工作嗎?)



|哪些工作適合內向者?專家建議...


|不擅言語的內向者,面試如何勝出?


有更多內向相關問題嗎?《安靜是種超能力》作者,也是美國非營利組織 Give2Asia 亞太經理 張瀞仁,8/17-8/30 線上駐站【104職涯診所】,歡迎你來發問!

▲ 點我看更多精選問答

延伸閱讀:
想找適合內向者的夢幻工作?你得先知道自己的核心價值與目標
每天自己吃午餐- 文科女生的內向遠端工作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