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學測聊天室】學測志願選填,學生該如何克服焦慮感?興趣和落點又該如何綜合評估呢?

文/104人力銀行

|時間:2021年2月26日
|紀錄:104職場力

選校不選系?興趣跟分數抉擇?如何做對第一次生涯決定?

歡迎剛考完學測的高中生、家長、老師一起來聊如何選填志願!

主持人:

  • 曜名:目前在 104 人力銀行擔任研究員。

主講人背景介紹:

  • Spring:王榮春老師,老師是生涯輔導的專家,也是104人力銀行的社會企業處副總經理。一直以來他走訪過許多高中校園,協助過無數的高中生找到自己的熱情所在。同時他也是一位心理學博士,專精於生涯輔導以及人力資源管理。 
  • Vivi:翁維薇 Vivi,Vivi 是104人力銀行的顧客價值經營處協理,專精於台灣的職場趨勢,以及人力市場的現況分析,相信科系與未來出路的關係是大家關心的議題之一。今天邀請Vivi 來分享台灣就業狀況的洞察。 

今日主要討論議題分為三部分:

  • 第一部分:學測放榜後,今年考生普遍出現的焦慮感。
  • 第二部分:興趣與落點分析。
  • 第三部分:現場聽眾提問與解惑


學測分數公布後的焦慮感從何而來?

為何今年的高中考生,似乎特別焦慮?

Spring:主要的原因是以下幾點,造成今年的考生對未來格外焦慮。

  • 明年將會是施行108課綱的第一屆,若是這屆的大考沒把握好,參與下一屆的考慮對於今年的考生在學科熟悉度、科系選擇都會產生排擠影響。
  • 今年的數學科難度特別高,由於許多科系都較看重數據成績,在試題難度較高的情況下,不容易拿到高分,大家都表現相當時、導致分差不容易拉開 。
  • 由於數學頂標的級分下降明顯,分數向中間集中,考生不易利用數學科做出鑑別度,挑戰相對變高。
  • 新聞媒體的報導推波助瀾,造成考生們的集體焦慮感提升。

總結考生的焦慮感來源:沒有退路、數學科不容易展現鑑別度、媒體報導。

王老師建議:成績的不可預測性很高,瞭解自己、知道自己的興趣所在,才比較容易清楚自己該做的選擇。


高中生依據自己的興趣選擇科系,大學的發展會更好嗎? 

主持人引言:感覺對於未來念的科系「有沒有興趣」是個關鍵,剛好王老師您在大學任教,對於升上大學的高中生有哪些觀察呢? 

Spring:根據《親子天下》的調查題目〈若可以重來一次,你還會選擇現在就讀的科系嗎?〉,訪談台大的學生關於「你當初所選擇的科系,現在感覺對還是不對?」;結果顯示有近四成的台大學生覺得OK,但反過來看,就是有高達六成的台大生覺得不合適。受訪者中有將近四~五成在選填志願時才思考興趣與科系的選擇,即便我們的高中有生涯輔導課,卻只有1/4的學生認為學校的協助是有幫助的。

平時有在大學兼課、授課時間常在晚間的老師,同時也分享一些在大學第一線授課的任教觀察。

Spring:我們晚上的課程,下課時間都在九點、十點以後,但這時間的大學校園非但一點也不寂靜,甚至還是熱鬧非凡,許多社團活動或是團康;我們會發現很多學生在上課學習的過程中無精打采,但是參加社團活動卻都精神百倍,這可看出在選擇大學的過程中,如果完全都以成績作為考量,缺乏興趣熱情時,往往就會導致這樣的結果。

關於到底該選興趣好,還是選校?選系?可以「先求有再求好」,先設定大學作為目標入學,之後再依興趣轉系嗎?兩位來賓也都因此提出見解。

Spring:選校好?還是選系好?重點其實是進入大學後想做什麼事情?有的學生考量是:「先選擇心目中好的學校、入學後再說,之後再轉系」;但是大概八九成學生,其實根本不清楚進到大學後要讀什麼科系、自己想要的也搞不太清楚。 

Vivi: 我從小就想成為記者,因此一直將政大新聞系視為夢想科系,但聯考成績不盡理想,因此只能讓我先進入政大阿拉伯語文學系就讀,中間才申請新聞系的輔系,很幸運的在學校中認真準備、並沒有在兩頭學習中喪失對興趣的熱情,最後研究所才如願考上政大新聞所。

每個人從小到大都會有擅長做的事情和興趣,想要讓興趣與未來出路相符,需要持續將它當作目標向前。

根據104人力銀行的調查報告顯示,畢業生的第一份工作能夠做滿一年以上的不到三成,整體數據顯示20-24歲的失業率12.36%(全年齡整體失業率3.68%),科系與興趣不相符、沒有思考未來出路的選擇方式,將導致求職沒方向/能力的嚴重後果,甚至必須依靠不斷換工作來尋找方向。

有興趣,才有動力,理解自己未來想從事的方向設定就讀目標才是上策。關於興趣選系好、還是落點選系好,其實最佳解是「兩者兼具」,萬不可偏廢。


有哪些方式可以探索自己的興趣呢?

既然找到自己的興趣與擅長項目對於就學、求職相當重要,專家建議學生要盡早開始做相關規劃,我們可以善用哪些工具呢?

王老師建議同學們可以多多利用一些小活動探索興趣,坊間和學術界也有推出很多生涯興趣量表可供參考,大學最常見的是六角型架構的興趣分析,我們透過這些測驗可以思考:自己的興趣在哪裡、測驗結果有哪些與自己的志向相符?

104落點分析:110學測必用落點分析

104 大學科系落點分析,可以將學測成績結合你的興趣、就讀科系的出路…等因素,進行綜合分析。並能針對感興趣的科系進行排序,讓你用最有效率的方式,做好人生第一次的生涯決定。

Spring:我們的落點分析透過兩階段的分析來帶同學們更理解自己的興趣所在,並且在第一階段透過「興趣何倫碼」(Holland code)完成各個科系的分析,選擇方向不能只單看成績,我們會依據兩年的成績作預估,評估在第一階段的風險高低,並提出相關資料延伸運用,篩選出風險較低、較適中的選擇,幫助同學們做更多的取捨。

除了找出學生夢想中的第一志願,第二階段在電腦版上還會針對每個科系有詳細介紹、畢業出路、學長經驗分享等資訊可參考。

104落點分析:學測成績+興趣+科系出路

興趣和落點,哪一個應該優先考慮呢?

Spring:不要只是選擇其中的某一個,應該要同時把兩個因素納入做考量。大學中的學習科系,有些學習科目能用來滿足你的能力,有些則是滿足你的興趣,當兩者不能兩全時,建議可以透過大學的教學資源、通識課程,多加探索去滿足兩個條件的追求。 

Vivi:主修科系和輔修科系其實是相輔相成的,有興趣之外也應該要有能力。因此填志願時,應該回想自己是否有樂此不疲、無論如何都想完成的事情(即興趣),國英數社自等學科,有沒有唸起來特別得心應手的?老師也會稱讚你特別有天份?這就是屬於你的天賦能力和興趣。

此外,選填志願時不妨先鎖定特定幾間學校的校風、學風、學長姐們的未來出路、多元發展的內容,納入包括男女比、師生比,並深入研究其中是否有自己想要學習的東西,才能了解自己在入學就讀後,最終能獲得什麼。

回想旁人最常稱讚你的是什麼?你有沒有特別喜歡的東西? 若有喜歡的學校,可以多上網查評價或是看看104人力銀行的相關服務,或是實際走訪校園,感受學校氣氛。


大學選擇學生時,會看重哪些特質? 

Spring:大考中心的網站會簡單說明每一所學校的科系學習、師資、人格特質等相關資料,這些內容都是每個科系經過討論後所訂下的,是可運用深入了解的方式。此外,也可透過各科系的官網做深入研究,另外像IOH,也會邀請 學長姐用影音的方式來說明他們的學習狀況。

此外,王老師透過第一線的教學觀察,分享許多系所在挑選學生時會看重的特點為何?

Spring:事實上,學校挑學生就跟挑人才很像,學生知不知道我們系上在學什麼?出路是什麼?我們能教你什麼?因此挑學生時就像招募一樣,會check這些內容,學生應該主動作足功課,有哪些學習歷程與科系相符、相關的人格特質,這些都可在備審資料中呈現出來,會變成一大優勢。

王老師同時也很推薦 Vivi 的建議:可以的話,可以多多走訪大學、針對那些自己有興趣的科系,旁聽參觀他們上課的方式、探索學習內容和大學校園的生活,是否符合自己的期待。 

Vivi:日前網路上瘋傳的備審資料,是一名新北市清水高中申請交大資工的學生,儘管他的學測成績並不亮眼,但卻可以脫穎而出、關鍵就在他的備審資料中,不論是自傳、讀書計畫、獲獎紀錄、相關的作品,甚至是課程研習資料,還有自己已經產製的專題研究,在在說明,他早已具備成為「資工人」的背景和能力。

準備備審資料時,不妨先將心目中想進入的學校列出,試著理解上課內容、著重的研究發展領域是什麼,有沒有自己能準備因應的東西?準備好資料、查好資料後再開始撰寫相關的讀書計畫;千萬不要被動等待學校選你,也可以研究學校上什麼課時,在心裡想像自己未來入學後,是不是對這些真有興趣。 

大學選擇學生的關鍵:符合系所特質,早已做好準備、證明自己就是最適合這門學系的學生,將會變成巨大優勢。


聽眾發問:請問若「選校不選系」,系所非成長歷程中所擅長的科系,有哪些注意事項呢?

Vivi:通常「選校不選系」的對象,多半是冷門科系,本來就不太有人能在國、高中階段就接觸過相關內容,因此準備時若能事先作好功課,理解該科系實際上課狀況,就能增加一些機會。

但需要提醒大家,務必要理解伴隨「選校不選系」而來的代價和心理準備,萬一計畫失敗、大學四年都必須讀完入學科系時,自己是依然有把握的。

Spring:老師們其實能同理學生之後的打算和規劃,因此還是要花一點時間去了解學校,比較真誠的去面對生涯選擇,可以適度釋出消息(轉系)給老師們。 目前許多學校開始讓學院內不分系,甚至大學一、二年級的學業可能會跨系學習,這些都是提供給大家更多元的選擇。

多搜集資訊、理解選擇的代價與風險,才能讓人生路可以走得更順暢。 


目前求職市場趨勢與各科系未來出路

Vivi:今年的理工科系(包括資訊、機械、物理、化學、電機等理工科系)總共要增加1541名大一新生名額,其中近1000名為公立大學, 所以孩子如果選擇理工科,除了考取名校的機會高,未來就業也有優勢,因為國家把很多資源投入在工程相關產業,特別是新科技相關。 

台灣目前就業市場的理工人才很缺乏,求職機會是明顯較多的。今年很多學生甚至開玩笑說:「我是自然組,跑去裸考社會組、竟然還考得更好,我乾脆棄理工投奔社會組算了?」。可是產業和國家其實對理工人才的需求孔急,千萬不要只看到分數和落點,在選擇科系時,還是要兼顧產業發展性。

最後提醒大家, 不要把找方向的工作延後到大學畢業前才思考,應該要知道自己的興趣在哪,在選科系時才能找出符合自己未來生涯發展的方向 。

選擇只是開始,學習才是重點!


|110學測落點分析、志願選填必看:

|關於興趣探索與選擇,你還需要知道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