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效應是什麼?職場上遇到大者恆大的「馬太效應」,如何扭轉劣勢?

Cheers快樂工作人
2022.11.10
16284次觀看

職場上,你是否遇過資源都往較出風頭的某人身上集中?這就是「馬太效應」,多的愈多、少的愈少、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現象。如果你不是擁有明星光環的職人、達人,就必須成為自我驅力堅強的工作者,累積不同里程碑,讓後續馬太效應的好處能夠進來。不要害怕自己出發點不夠高,只要能看清現局,就能找到反敗為勝的動力。

文/賴若函 由Cheers授權轉載

在職場中,你是否也經歷過機會不均等的現實,也就是資源都往較出風頭的某人身上靠。但其他人,可能花不少力氣,也不一定能加薪或升遷呢?

「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最早由美國社會學家羅伯特・莫頓(Robert King Merton)於1968年提出,談的是不同的人、群體,若已經在名聲、財富或社會地位上有所成就,就會產生一種吸引更多機會的優勢,更輕易獲得更多成功。這也進一步成了資本主義社會下,贏者通吃、沒資源難以翻身的原因。

把「馬太效應」應用在學術界中,比起還未成名的博士生、研究人員,聲名顯赫的科學家可能得到更多的掌聲—即便他在某個研究上的功勞並非最大。

最經典的案例,是1974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安東尼・休伊什(Antony Hewish)他因為發現宇宙中的脈動星獲獎。但事實上,脈動星其實是他的女學生約瑟琳・貝爾(Jocelyn Bell)找到的,後來被發現她的功勞被否定、完全未被表揚,才引起各界爭議。

馬太效應的緣由

來自聖經,現多反應經濟、社會學等領域

回到「馬太效應」的名稱緣由,來自聖經中馬太福音的故事。一位貴族要遠行,臨行前把三個僕人找來,每個人根據其能力不同、給予5,000兩、3,000兩、1,000兩銀子去經營生意。

及至貴族回來,發現前兩者都獲利翻倍,只有第三個僕人,把錢直接埋到的地底下、絲毫未善用,這時貴族獎賞前兩位僕人、嚴懲第三位僕人,馬太福音的結尾是,「因為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雖然故事原先的寓意,是要人珍惜資源、在職場崗位上勤勞以對。但半個世紀以來,馬太效應被陸續應用在經濟學、社會心理學、教育等領域時,強調的是「富者愈富、貧者愈貧」的現象。

更宏觀一點來看,「馬太效應」原理,影響整個社會選擇過程,導致產業、世代間的資源和人才過度集中化。

馬太效應如何影響大眾

科學界的馬太效應,會讓研究成果愈多的人愈有名,成為所謂的「學術權威」,但同時間壓縮其他同樣專業、卻知名度不足的人申請研究經費、被外界肯定的機會。

在教育界的馬太效應,則讓識字能力不足的學生因為識字困難,造成每日閱讀量少,導致與一般識字量學生的閱讀表現差距愈來愈大。

把學術界的「馬太效應」拉大到國與國之間,台灣一年政府編列的科技發展經費,還不到美國史丹福大學和加州柏克萊大學兩所學校一年經費的總和。若再加上數十所此類名校、許多國家級研究院,台灣和美國的科技研究水平要拉近,就更困難了。

金融業也可印證「馬太效應」的影響。在股市中,常見強勢股強者恆強,弱勢股弱者恆弱。也就是行情看漲的股票,會愈升愈有需求,變成從頭漲到尾的飆股;相反地,如果你手中持股在大多數股票都還很強的時候就率先下跌,就可能弱者恆弱,導致股票價格背離基本價值而暴跌。

在科技業,先進國家能夠開發出更有效率的工具,進一步縮短了開發新產品或新工具的時間,循環累積,就把其他國家遠遠拋在後頭,難以迎頭趕上。例如矽谷一路在網際網路、互聯網、雲端運用、AI大數據上的新創能量,就是基於「馬太效應」原理。

馬太效應職場應用

保持優勢並搶先一步,把小成功累積成大成功

回歸到企業經營上,「馬太效應」的啟示是,如果你想要研發某種產品,在某個領域保持優勢,就必須在此領域迅速做大。

墊高初始成本,讓競爭門檻變高,後續競爭者才不容易跟上。當你的市占率變高、邊際成本就下降,有更大的優勢。反之,若無法迅速做大,也要不斷尋找新的發展領域,才能獲得更好的回報。

至於個人在職場上如何應用「馬太效應」?如果你不是擁有明星光環的職人、達人,就必須成為自我驅力堅強的工作者,累積不同里程碑,讓後續馬太效應的好處能夠進來。

比如,同樣是社會新鮮人,不要做跟別人一樣的事情,刻意「領先一步」追尋自我成長、在職進修,花時間努力挖到人生的第一桶金。無論是經驗、人脈、能力、專業知識上的積累,追求可以持續為自己帶來附加價值的勝利,最終才能享受自我提升過程中,由許多小成功累積出來的更大成功、更多資源。

(原文標題:馬太效應是什麼?馬太效應如何影響職場升遷?


推薦閱讀:

加入粉專,每天收看職場力最新文章

台灣最大工作人交流平台,協助新世代透過學習、成長,實踐熱情工作與快樂生活。是對年輕人最具正向影響力的媒體,創造企業與人才間的對話,克服學用落差,推動世代互助與典範傳承。在人生每個重要時刻,給予工作者實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