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羽球男雙「麟洋配」王齊麟及李洋,在2024年巴黎奧運再次奪金,也寫下奧運金牌二連霸的羽球男雙紀錄。在教練李松遠眼中,王齊麟並非「天才型選手」,而王齊麟曾談及荊棘滿布的金牌路,面對光環帶來的壓力和挫折時別無他法:「輸了就是再練、練到不會輸為止。」
※ 原文撰於2022年2月,2024年8月巴黎奧運後重新編修
文/張紹敏 由Cheers授權轉載
剛結束2021年年底在西班牙的世錦賽戰役,排名世界第3的台灣羽球雙打好手王齊麟身處防疫旅館,在視訊鏡頭前,左手拿著一杯手搖飲,右手指向了背後的一台飛輪健身車,露出招牌的陽光笑容。
在疫情之下出國比賽,王齊麟過去一年中、有整整兩個月在隔離,但對於高中就離家,搬到球團訓練所、把四處征戰當家常便飯的他而言,適應新環境,並且要在任何地方都維持最佳表現,是十幾年如一的課題。
聊起比賽期間的消遣,他從背包裡隨手抽出了3本書,分別是《人生給的答案》、《蔡康永的情商課》及《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嗎?》,讓人訝異,一位奧運金牌運動員的閱讀興趣,竟遍及了哲學思考、情緒管理和邏輯訓練。
這才回想起來,以「麟洋配」雙打拿下台灣奧運史上羽球首金的王齊麟,其實來自人文氣息濃厚的書香世家。
「我們家的大門,就寫著『書香王府世家』,家庭LINE群組裡面的對話也帶著古人氣息。」王齊麟介紹道,父親王偉建曾是軍人,後來在東吳大學中文系兼任助理教授,母親陳美惠則是出版社編輯,而大伯、二伯、叔叔也清一色是老師。
不難想像,王齊麟從小就接觸各種才藝訓練,除了學過珠心算、鋼琴,背古詩、看金庸小說、補習英文,都是他的童年日常。
為何在讀書人圍繞的環境中,會栽培出一位世界級的職業運動員?這要從王齊麟出生前談起。
「我爸媽是在羽球場上認識的,每個禮拜天的家庭日,我們都在敦化國小打羽球。」王齊麟回憶,王偉建非常熱愛羽球,雖然因為接觸時間較晚、無法朝職業選手發展,仍熱中於參加各種業餘比賽。因此,他自幼便跟著父母走遍全台參賽,淺嚐運動員的生活。
在耳濡目染下,王齊麟年僅國小三年級時,便告訴家人想要認真接受羽球訓練,並獲得全力支持。王偉建為此考取中華民國羽球協會的C級、B級教練資格,安排王齊麟轉學至羽球重點學校就讀,甚至找來前中國國家隊選手韋焰,額外在假日為他進行個人訓練。
父親身體力行的支持背後,也伴隨著嚴厲的軍事化教育,若王齊麟在場上表現不佳,總能引發父親盛怒,這一切全看在弟弟王齊碩的眼裡:
「爸爸以前勝負欲超強,跟哥哥組隊打球時,連一顆球到底落在界內還是界外,都能一路吵回家。」
「爸爸對哥哥說,既然要走這條路,目標就是奧運冠軍。」王齊碩從小就知道,哥哥選了一條不一樣的路。
當同學在寒暑假開心出遊,王齊麟總是待在球場,高中更直接搬到土銀球團的訓練所,半天上課、半天訓練,只有週末才能見上家人一面。
而在進入台北市立大學球類運動學系後,王齊麟一學期能到課的時間也不超過5天,和班上同學少有互動機會,更遑論參加社團活動或畢業旅行。
「如果能重來一次,我也想好好體驗多采多姿的生活,但那就是我的取捨。」
承受著超齡的期待與壓力,王齊麟不曾懷疑自己立下的志向。「當老師問我們的志願是什麼,人家寫警察、當醫生,我從頭到尾都寫羽球國手。印象中,我從來沒有想過要做其他事情。」
年紀輕輕就胸懷大志,王齊麟很快殺出漂亮成績。高二時,他和搭檔巫孝霖奪得全國乙組排名賽冠軍,從300多組選手中搶下升甲組的門票;高三時,在全國甲組排名賽中直衝季軍,實力直逼國手等級,獲得各大球團極力挖角。
更難得的是,當他在面對土銀球團正式球員的學科考試時,憑藉著深厚的人文底子加持,在無需準備的狀態下,國文、英文拿下接近滿分,幾乎是一般球員的兩倍。
在同儕眼中,王齊麟已是遙不可及的目標,但不為人知的是,在升大學之際,他面對了羽球生涯最大的瓶頸。當時,原先的搭檔轉到其他球團,曾有一年左右,王齊麟在國內、國外賽事都拿不出成績。
「那是他最艱難的低潮期,卻也是很重要的轉捩點。」從王齊麟高一執教至今超過11年的土銀羽球隊總教練李松遠說。在教練的調整下,王齊麟開始和資歷豐富的前輩陳宏麟搭配,「雙麟配」初次登場就拿下全國團體賽冠軍,不過,一走出台灣打比賽,每一戰都換來滿滿的挫敗感。
「剛開始宏麟帶著我打國際賽,對手都會針對我打,所有球都在我身上。」對王齊麟來說,最難忘的是2014年一場在香港的賽事,他用「荒腔走板」形容自己的狀態。吞敗隔天,他獨自跑到最遠的場地練習防守技巧,卻發現怎麼都練不好,眼淚也忍不住隨之潰堤。
「我其實是滿愛面子的,在場上發揮不好的時候,會覺得很丟臉、不知道怎麼辦。但即便如此,也沒有想過要放棄,哭的時候,也想著要彌補錯誤,」王齊麟說。
李松遠也觀察,其實在雙麟配搭檔的4年期間,陳宏麟經常責備王齊麟是「朽木」,但正因為這樣的刺激,不斷催逼著他邁向真正的巔峰。
「只看成績,大家會以為他是天才型的選手,但在我眼中,他其實是苦練型的選手,」
李松遠說,雖然王齊麟比多數選手更早有成績,但在所有隊員中,卻是每天練到最後、時常獨自加練的那一位,時不時就抓著教練和學長不放,只為了請益修正一個微小的動作。
他的拚勁,展現在練習的日常中,練體能的時候,他在所有短衝中都是第一名,也總是用盡全力;修技術的時候,王齊麟就算找不到人練,也會對著牆打,打到手破皮流血、包紮起來繼續打,直到不再失誤才停下。
後來的故事,許多人都知道。2019年,王齊麟開始和轉隊到土銀的李洋搭配,接連拿下西班牙羽球大師賽冠軍、奧爾良羽球大師賽冠軍、瑞士羽球公開賽亞軍,也在2021年7月,勇奪台灣在奧運史上第一面羽球項目金牌。
年僅26歲,王齊麟便攻克國小三年級以來,最天真、最宏偉的夢想。但是,在不斷締造傳奇的背後,賽前緊張、賽後在意他人評論,始終是他最大的課題。
「奧運過去,我們會說要放下這些光環,可是當你被認定是這個水平的運動員,就有壓力要拿出相對的表現,一旦發揮不好,就會被撻伐。」王齊麟坦言,自己也會閱讀網友的評論,即便批評的聲音只占了1%,也很難不受影響。
王齊麟的心魔,也是台灣體育圈絕大多數學生的縮影。比賽場上,一切以輸贏定論成敗,有好成績時,必須面對眾人高度期待;沒有成績時,便沒有關注、沒有資源。同時,在求學過程中,因為受訓而犧牲正規教育,也讓許多選手在成績表現不佳、意外受傷時走投無路。
這也是為什麼,即便王齊麟從小就是羽球常勝軍,依舊努力兼顧課業、考進公家球團,到後來選擇繼續進修體育系碩士在職專班,都是為了讓自己的體育生涯有多一點選擇,沒有後顧之憂、專心在場上拚搏。
在這條荊棘滿布的金牌路上,王齊麟面對光環帶來的壓力和挫折時,別無他法:「輸了就是再練、練到不會輸為止。找再多藉口、講再多話,都不如你趕快回去練習,用下個比賽打臉他們。」說到這裡,他打趣地做了一個賞巴掌的手勢。
從2021年年初泰國3站,狂掃15連勝、勇奪3座冠軍,到東京奧運奪金,年末榮膺世界羽球聯盟(BWF)頒發的最佳進步獎。王齊麟年紀輕輕,雖已走上人生高峰,但也自知未來的挑戰還很漫長,「我希望自己可以像魯夫或是悟空。像魯夫一樣單純、自由、卻擁有堅定的目標,也像悟空一樣,永遠想要愈來愈強、愈來愈好。」
Q:近期讓你最開心的事? |
隔離結束。 |
Q:如果能放長假,最想去哪裡? |
花東。 |
Q:羽球之外,最喜歡做的事情? |
聽音樂、唱歌、睡覺、出去玩。 |
Q:出國比賽時,最想念台灣的什麼食物? |
滷肉飯。 |
Q:贏下奧運冠軍當下第一個念頭是什麼? |
太扯了。 |
Q:家人和朋友會怎麼形容你? |
屁孩。 |
Q:你的口頭禪是什麼? |
X(消音……) |
王齊麟簡介 年次|1995 學歷|能仁家商、台北市立大學球類運動學系、台北市立大學體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經歷|東京奧運羽球男雙金牌、 最高世界排名第3位(男雙:李洋) 現職|土地銀行羽球隊員 |
(原文標題:不是「天才型選手」,王齊麟:放下奧運光環,練到不會輸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