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現友善卻變「濫好人」!心理學家教3招,健康職場不用演!

天下雜誌
2025.05.20
2465次觀看

友善本是好事,但職場過度友好卻可能對帶來意想不到的負面影響,無意間成為「濫好人」,不但可能影響工作效率,甚至還可能損害團隊地位和信任。職場上如何不過度迎合他人?心理學家給出3點實用建議,讓你學會在維持良好關係的同時,也能堅持自我、表達真實回饋。

翻譯/樂羽嘉 天下雜誌授權轉載

本文導覽

心理學家為什麼說,在職場上最好不要「人太好」?在職場上,太好相處會有什麼問題?

有時候,太友善、變成濫好人,反而會妨礙你的工作發展

根據《商業內幕》整理,如果在職場上太和氣、太有禮貌,有以下缺點:

  • 別人可能會以為你很無聊、沒有個性
  • 別人可能不把你當回事,假定不管說什麼你都會說好。一旦同事你不會拒絕,可能騎到你頭上,什麼事都要你幫忙,予取予求
  • 別人可能會以為你軟弱,進而利用、操縱你
  • 可能對你期待過高,或在你終於挺身反抗時誤會你
  • 可能懷疑你別有企圖
  • 可能不尊重你、忽視你

換句話說,在職場上什麼都說好,有可能因此被軟土深掘或是欺負。

儘管如此,多數時刻我們為了避免尷尬和衝突,面對各種讓自己內心不自在的狀況,通常還是會選擇和平處理。

可惜越努力表現和善,越容易招來反效果

美國紐約大學社會心理學教授葳斯特(Tessa West)指出,我們在職場需要給予或接受同事或客戶的回饋處理團隊互動應付職位高低所帶來的微妙權力差異,在過程中有尷尬的時候也是人之常情。

葳斯特說,多數人面對這些不舒服的場面時,會選擇最簡單的方法來掩蓋不安,那就是拼命陪笑、大笑,即使根本沒有笑點。我們可能費盡心力營造皇城一片和氣的假象,讓對方相信「這場互動很愉快、很正面,我很好相處、人超好」。

諷刺的是,我們愈是努力用這種友善態度來遮掩不自在,別人就更容易看穿。

葳斯特解釋,人類對情緒非常敏感,這些情緒會從我們的非語言行為中洩露出來,比如語氣、聲調。我們以為自己靠堆疊讚美就能掩飾焦慮,但當那些讚美配上僵硬的假笑,其實沒有人會真的買單。

葳斯特強調,為了避免尷尬過度肯定、讚美對方,很可能有反效果。這種非常空泛、不具建設性的回饋,像是「你做得真好」,很多時候淪於名不副實的稱讚。

這種過度溢美之辭其實突顯出的是你沒有真正給予對方注意力,因為你忙著調節自己的情緒。長時間下來,這會累積成對方的不信任,他們會需要真實的回饋意見來改進工作。

這通常不是個別員工的問題,有些職場特別喜歡營造皇城一片和氣的氣氛,彷彿每個員工都很完美、只有優點而沒有缺點。在這樣的環境下,許多人可能被迫隨波逐流,跟著用虛假的讚美敷衍同事,成為葳斯特眼中的「濫好人」。


面對濫好人文化,專家3個建議破解

你該怎麼做?

很多人所處的工作環境充滿這種濫好人式的互動。葳斯特建議做3件事情來改變工作文化,培養重視真誠、有用回饋的職場。

一、質疑「濫好人」文化

問問自己,身邊的人是真的喜歡這種報喜不報憂、只說好話的文化,還是因為大家都這樣才跟著這樣做?

社會規範是造就行為的重要原因。新加入的人愈快融入既有的文化與作風,就愈容易被認為「合群」。如果新成員看到大家在一場平庸的簡報後仍然瘋狂讚美,他也會跟著這麼做。

如果沒有人明確地提出質疑這種行為,就會演變成社會心理學所說的「多數無知」。每個人都以為別人是真心喜歡這種過度讚美的文化,其實大家心裡都不喜歡。

你可以開始嘗試開啟對話,去了解大家對這種「過度和善文化」的真實感受。一種可能的解決方法,就是提出新的做法。

例如在下一場簡報前,你可以問大家,「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在簡報結束後寫下3個可以改進的地方,以及3個一定要保留的優點,你覺得怎麼樣?」

二、回饋要具體、明確

葳斯特建議,要努力給出具體、以做法為基礎的回饋意見。

與其說「你的簡報好無聊」,不如說:「你的簡報用了太多專業術語」。你愈是精確指出問題,回饋就愈有價值

同樣的,讚美也要具體。如果你能明確說出對方哪裡做得好、為什麼那麼出色,不僅會讓你顯得更真誠,對方也能獲得更有意義的回饋。

避免模糊籠統的評論,還有一個額外好處。即使是批評,也能讓對方比較不覺得受到威脅,更容易接受。

三、從無傷大雅的小事開始

要在充滿過度和善、虛假溢美氛圍的環境中,號召改變,敦促同事轉向更誠實、更直接回饋的文化,可能感覺舉步維艱,難以啟齒。

葳斯特建議,從小地方開始。先挑一些大家會關心的日常事宜,例如辦公室茶水間應該補什麼零食,而不是那些容易引起情緒反應的大議題。

你的目標是訓練自己的心理素質,練習給予回饋,也讓同事習慣你有話直說不兜圈、不用糖衣包裝,這樣當你之後開始處理比較敏感的問題時,誠實、不虛偽讚美的文化的風氣已經慢慢建立起來了。

(資料來源:CNBC、Business Insider)

(原文標題:心理學家:在職場上不要「人太好」


延伸閱讀:

「半導體產業人才白皮書」歷年完整版,免費下載!

2023年104人力銀行連續第四年製作《半導體人才白皮書》,分析兩千一百多家半導體相關廠商的徵才數據與趨勢,並從上/中/下游及北/中/南人才缺口,及半導體核心職務進行人才及薪資趨勢分析。
期許透過《半導體人才白皮書》,分享104人力銀行珍貴且獨有的大數據資料,同時將數據內容統計整理為值得參考的資訊,為臺灣半導體產業人才發展貢獻心力!

打造新世代的幸福職場:王品集團【石二鍋】從休息空間開始改變

打造新世代的幸福職場:王品集團「石二鍋」從休息空間開始改變

在服務業人才流動高的年代,王品集團旗下品牌「石二鍋」以實際行動打造新世代幸福職場!相較於薪資、升遷等傳統吸引力,現代員工更重視工作的體感與生活品質。石二鍋從第一線餐飲人最切身的需求出發,推動「員工休息空間」與「宿舍改造」計畫,攜手IKEA共創真正舒適、實用且溫暖的環境。《104職場力》帶您一探這個由聆聽展開、到落實空間,「不只是工作、更是安心落腳所在」的文化變革。

中年低潮不是終點,而是新曲線的開始:轉型期的四個關鍵提問

我最近聽到一段由《中年的選擇》作者/現代長者學院(MEA)創辦人奇普康利訪談《紫牛》作者/行銷大師賽斯高汀的podcast,聊到關於「低潮期」、「第二曲線」、「退休觀念」、「年紀增長的優勢」,聽完特別有感,因為我發現自己過去幾年的轉型歷程,正好也在走這幾個階段(和踩坑)。 

供需比跌破0.2!《2025半導體業人才報告書》四大警訊搶先揭露|搶先報名報告書專家導讀

每個技術職缺,平均僅 0.2 人應徵!《2025半導體業人才報告書》四大警訊搶先揭露|搶先下載報告書

全球供應鏈重組與AI應用擴張,推升半導體徵才需求快速攀升,工程、製造、研發等職缺持續擴大缺口。《2025半導體人才報告書》揭示四大人才警訊,解析中小企業如何在人才市場競爭中突圍:包括技術職供需失衡、跨域整合人才興起、雇主品牌吸引力不足,以及穩定任職與職能適配的重要性。本文提供半導體招募趨勢與策略建議,協助企業提升招募成功率、強化職缺吸引力與留才力。

外國人來台工作申請方式

外國人來臺工作,哪些工作可以自行申請?哪些必須由雇主申請?|外籍人士就業

外籍人士如受聘來臺工作,多數情況下須由雇主聘僱並與簽訂聘僱契約,同時準備相關文件以申請「聘僱外國專業人員工作許可」,另外部分身分與職業則可由外國人⾃⾏向勞動部申請⼯作許可。《104職場力》為您簡單整理相關職業身分與申請方式,,也歡迎您參考【外籍人士就業】專區,獲得更完整的資訊!

【急徵】百大知名企業齊聚台南現場徵才,免費報名→

【104人力銀行】百大知名企業齊聚台南現場徵才

精選財經、國際、管理、教育、經濟學人、評論、時尚;互動圖表、影音等多媒體報導,深入解讀世界脈動,掌握前瞻觀念。以溫和、理性的態度,積極、正向的角度,為台灣及全球華人社會,提出一束客觀、冷靜、可信賴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