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自認理性理財,卻總存不到錢?其實你可能已經落入常見的財務心理陷阱:從「確認偏差」到「沉沒成本謬誤」,這些看不見的思維錯誤,正在悄悄侵蝕你的資產。掌握常見的財務偏差,找回做對金錢決策的主導權!
文/肯恩, 瑪麗.奧科羅福爾 、圖片/Pixabay
編輯整理 /104高年級
為了達到財富喜悅的生活,有幾種類型的偏差需要說明。為了幫助認識常見的行為偏差以及如何應對,我們將列舉一些大家常感到困擾的實際例子。
你習慣從訊息中印證既有觀念,而忽略與這些觀念相矛盾之處。
示例:朋友從股票市場中賺了快錢,而你也想這樣做。因此,你只會閱讀收集相同投資策略的文章。
克服偏差:尋找不同的觀點和資訊來源。包括閱讀挑戰既有觀念的內容、向持不同觀點的財務顧問尋求諮詢,或從信賴的朋友和家人那裡尋求意見。
在做出決定或判斷時,過於依賴一開始獲得的資訊(錨定)。
示例:你看到喜歡的房子,想要躋身有房階級,不過房子的價格高於本身的價值。但因為你太中意了,所以在沒有進一步的研究下,提了一個高額的報價。
克服偏差:徹底研究附近相似房型最近的銷售情況,計算負擔能力,並諮詢房地產專業人士,以確定公平合理的報價。
你更有動力去避免損失,而不是獲得收益。
示例:你對投資股票市場猶豫不決,因為害怕賠錢。儘管歷史數據顯示,從長期投資角度來看,股票市場提供了強勁的回報。
克服偏差:關注潛在的收益而不是潛在的損失。請記住,從長遠的角度來看,短期損失往往是暫時的。
因為已經投入了很多,即使這樣做不再有意義,也繼續投入時間、金錢或其他資源。
示例:你用500英鎊(約合台幣2萬元)開啟了副業,但經營兩年後賠掉5,000英鎊(約合台幣20萬元),但你不能也不會放棄,並繼續希望它好轉。
克服偏差:根據當下和未來的潛力做決策,而不是依據過去的投資來評估,不要只因為你已經投資了很多,就放棄好賺的錢,留下不好賺的。
你常跟隨人群——例如社交群組中的朋友、有影響力的人及其在社交媒體上的社群——即使這不符合你的最佳利益。
示例:你可能只是因為別人都在談論,沒有進行自己的研究,就投資一檔受歡迎的股票。
克服偏差:做自己的研究,並在做出決定之前考慮需求和目標。此外,要求自己當第一次覺得什麼東西是必買時,等待24小時後再決定。
高估自己的能力,低估自己的風險。
示例:你買了一檔股票,它給你帶來了異常高的回報,所以你相信你是偉大的選股人,並開始尋找下一個亞馬遜或蘋果來擊敗市場。
克服偏差:尋找客觀數據,了解投資專業人士實際打敗市場的百分比。考慮資金的所有可能結果,例如,能否分散投資並仍能獲得豐厚的報酬?
你更喜歡事情保持不變,而不是做出改變。
示例:即使有更好的選擇,你也堅持使用同樣昂貴的投資帳戶,被收取高額的退休金費用。
克服偏差:定期檢查財務狀況並尋求更好的交易帳戶。
優先考慮短期的滿足而非長期目標。
示例:雖然經濟上很困難,但你認為你逐漸變老,你不是為退休儲蓄,而是因為人的一生只有一次(YOLO),所以就預訂了一個假期。
克服偏差:你需要達到平衡。設定明確的長期目標,例如自動儲蓄或投資,並制定實現目標的計畫,然後為你的假期計畫建立一個單獨的帳戶。
這些是最常見的偏差。請記住,越是意識到這些偏差,了解它們如何影響決策,你就越能對你的錢做出更明智的決定,擊敗那些花費數十億美元說服你花在根本不需要的東西上的廣告商,然後在努力實現財富喜悅的生活時克服它們。
節錄自:商業周刊《財富喜悅》,作者:肯恩, 瑪麗.奧科羅福爾,譯者:唐傑克
關於【第二人生】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高年級不打烊】好友募集中!活動優惠、最新資訊不漏接,點擊圖片現在就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