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年級

2025.05.27 | 2330次觀看

避免人生重大失誤的智慧:學會《人生不踩雷的藝術》,做出更好的選擇 

在人生每個重要選擇關卡,如何不誤踩地雷、做出明智決策?《人生不踩雷的藝術》教你運用風險思維與判斷力,避開職涯、投資、關係中的高風險陷阱,打造更穩健、更少後悔的人生路線。這本書是現代人必備的生活導航指南,尤其適合在關鍵時刻需要理性決策的人。

文/魯爾夫.杜伯里、圖片/Following NYC

編輯整理 /104高年級

想要迴避一切的困難與挑戰?當心人生因此踩雷 

(當心以下踩雷思維) 

如果你想在面對不幸與痛苦時完全不堪一擊,我建議你:盡可能小心翼翼地過一生吧。你得盡早除去每個壓力來源—不管它多麼微不足道—遠遠避開所有可能的障礙,然後悠遊在全然的舒適中。你得讓自己在那個玻璃溫室裡待得夠久,這樣哪天當你走到外面的世界時,才能保證風一颳就應聲倒地。 

理智的輕聲細語—你該這麼想 

黃仁勳是這幾年最成功的企業家之一。他是美國半導體公司輝達(NVIDIA)的創辦人兼執行長,也是美國夢—甚至是升級版的美國夢—的化身:一個來自臺灣的移民,變成了億萬富翁。二○二四年三月,他在一場與史丹福大學學生的對話中,說了一些有點不尋常的話:「我的優點之一,是對生活的期望很低。期望很高的人,韌性經常也很差—可惜韌性對成功非常重要。我不知道該怎樣讓你們明白這點,除了這樣說:我希望你們會遭遇到痛苦和磨難!偉大並非來自聰明絕頂的腦袋,而是來自品格。而品格的塑造,則是透過痛苦和磨難。因此如果我可以為史丹福的學生許一個願望,那會是巨大的痛苦與磨難。」這番話在觀眾席中,引起一陣騷動低語。巨大的痛苦和磨難?這可不是這些學子在選擇進入史丹福時—全球最頂尖耀眼的大學之一—會期待的事。 

全球品牌星巴克的傳奇領導人物霍華.舒茲(Howard Schultz),在紐約布魯克林區一個集合式住宅的貧困家庭中長大。父親是卡車司機和退伍軍人,只能仰賴低薪工作勉強維持生計,而在他遭遇工傷之後,整個家庭也陷入了經濟困境。因此,舒茲等於經歷了一個所謂的「困難的少年時代」—然而,正是這樣的經歷,給了他不惜一切代價逃離貧困的動力。 

J.K.羅琳曾經是一個仰賴社會福利維生的單親媽媽。其實她也可以選擇安於一份較傳統也較有保障的工作,以確保家庭經濟穩定;然而,正因為她選擇了寫作,史上最成功的文學系列小說之一《哈利波特》才得以誕生。 

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這些人努力克服了困難,不是「儘管」,而是「正因為」經歷過這些磨難與困境,最終才取得偉大的成就。 

想當然爾,你也會看到來自富裕家庭、備受呵護,且從未經歷過什麼困難的成功人士。不過這種情況比較常見於受聘任的執行長,而非企業家身上。我認識許多來自富裕家庭的孩子,幾乎從未吃過什麼苦,而且目前正就讀世界最頂尖學府。黃仁勳在史丹福大學演講中所指的,正是這些人。這種備受呵護的生活很危險,因為他們從未學習過在世界突然且劇烈改變時,該如何起身奮戰。 

其實黃仁勳的見解與斯多葛學派的觀點不謀而合。斯多葛學派是一種哲學思想,它源自古希臘,之後則在羅馬進一步發展。斯多葛學派的哲學家深信,一個人真正的性格只有在遭遇危難時才能趨向成熟。而我最喜愛的哲學家愛比克泰德,本身便有過這樣一段無比艱困的人生歷程。他生來就具有奴隸身分,因此得名「愛比克泰德」—「買來的、取得的」之意。有一天主人打斷了他的腿(原因不詳),而他也因此終身跛行。愛比克泰德在尼祿皇帝死後才獲得自由,並創立自己的學派;比起其他思想流派,這個學派在面對命運多舛的人生路時,更具智慧光芒。 

就像士兵為了接受身心挑戰而做準備那樣,你也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挑戰,來磨練自己的性格。失敗乃兵家常事,能在困境中堅持下來的人,未來面對困難或挑戰時會更能冷靜應對,不輕易失控,也會更明白該如何自處。這就是由「痛苦和磨難」製成的韌性增強劑,它效果非凡—至少如果痛苦是暫時的。 

因此,親愛的讀者,我祝你有幸被打上一劑時效短、溫和但能滋養你性格的「磨難」。像奉行斯多葛主義的人那樣,不要等待命運出拳,而是要不時到你的舒適圈外接受挑戰。偶爾禁食幾天,或直接睡在硬邦邦的地板上。你得為更糟的情況做準備—因為它遲早會來。 

節錄自:商周文化《人生不踩雷的藝術》,作者:魯爾夫.杜伯里,譯者:鐘寶珍

關於【第二人生】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高年級不打烊】好友募集中!活動優惠、最新資訊不漏接,點擊圖片現在就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