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我是老查(李全興)、圖片/Paula Schmidt
文章整理/104高年級
說來慚愧,我是一個愛亂買東西的購物狂,除了買書、玩具這類收藏性質的物品之外,愛買衣服也是我的壞習慣之一:光是牛仔褲就有20件以上、T恤過百件,襯衫也有五六十件,這還是持續有針對衣櫃進行淘汰、送人之下的結果(愧)。
這兩年開始痛定思痛斷捨離之後,我開始讀相關主題的資訊,進而讀到美國知名極簡主義推廣者 寇特妮・卡佛(Courtney Carver)。她在 2010 年創立部落格《Be More with Less(精簡更寬裕)》,分享自己如何從高壓忙碌的生活中解脫,轉而追求更簡單、更有意識的人生方式。
好課推薦:【人生轉型工作坊2.0】好評加開,名額有限,立即報名。
她最具代表性的行動之一,就是發起影響遍及全球的 「333 精簡穿搭計畫」——只用 33 件單品,連續穿搭 3 個月(一季)。這個行動不僅引發社群仿效,也被 CNN、BBC、美聯社與 歐普拉雜誌等媒體關注,進而開啟她以「極簡穿搭」與「極簡生活」為主題,在全球巡迴演講與授課,成為「生活簡化運動」中極具代表性的人物。
寇特妮認為,真正的「簡化」並不只是丟棄物品,而是從四個關鍵領域著手,全面調整我們的生活與思維方式:
她強調,只有先清除生活中不需要的東西,才能真正看見什麼才是重要的。
很多人以為改變是從行動開始,但卡佛認為,真正的改變,其實是從「記得自己是誰」開始。在追求簡化的過程中,我們必須重新連結自己的內在,回到初心,打造出一個與自己心靈一致的生活樣貌。
這過程中,也許會想起那些生命中遭遇的當頭棒喝、情感崩潰或人生轉折點。她鼓勵我們從這些經驗中找出共通脈絡,把曾經的內疚、挫敗與不安,轉化為當下改變的動力。一旦踏出第一步,每一項改變,都會激發並促成下一項改變,像滾動的雪球一樣,讓人生逐漸邁向更清澈、更自在的狀態。這正是簡化生活背後,更深層次的轉化力量。
寇特妮・卡佛認為,當你腦中開始浮現出「這樣行不通了」、「哪裡出了問題」、「我一定要改變」這類念頭時,那就是內在聲音對你發出的當頭棒喝。這是一種信號,提醒你是時候停下來,好好審視自己目前的生活狀態。
這種需要改變的徵兆,通常也會具體表現在一些日常行為中,例如:
當你發現自己正處於上述這些狀態時,就是該改變的時刻,卡佛建議你可以採取以下的行動順序帶著自覺地走向下一步:
這是一個持續與自己建立對話的過程,引導你從內而外產生轉變。卡佛在自己的瑜伽修習中體悟到:限制我們動作(行動)的,往往是我們的想法。當你告訴自己「我做不到」,你就真的會停在原地。
但另一項迷思:我們經常陷入一種「加法式的改變」,增加學習、增加任務、增加壓力,總覺得做得越多越好。但事實上,匆忙只會讓錯誤變多、人變累。卡佛提醒我們:要從「減法」思維開始,特別是時間的減法。
她提出「21 天戒除忙碌」挑戰,讓我們用三週的時間重新調整與「忙碌」的關係:
忙碌的語言會加強忙碌的認同。先從不再掛在嘴上開始,釋放心理壓力。
開始每天拒絕不必要的請求,或從待辦清單中剔除一項其實不必完成的事。
刻意留白一段時間,讓自己有機會真正感受到「慢」的美好。
這個挑戰是為了讓自己重新拾回對時間與生活的主導權。別急著一定要有所速成,先讓自己專注在當下。
為了真正落實簡化生活,卡佛總結了個人的「終結盲目忙碌宣言」,既是提醒,也是一種承諾:
這是對於生活的選擇,選擇不再用忙碌定義人生,選擇一條回歸本質、更有意識的生活之路。
寇特妮・卡佛用她的生活經驗與實踐,證明了:簡化,不是犧牲,而是重拾選擇權。在習慣用更多填滿空虛的世界裡,一個重要提醒:我們其實可以選擇簡單,並在簡單中,找到真正的豐富與自由。
更多【老查的中年級觀察】:
【高年級不打烊】好友募集中!活動優惠、最新資訊不漏接,點擊圖片現在就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