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50大集團榜單再度洗牌!生成式AI掀起產業巨浪,疫情、戰爭、關稅黑天鵝接連來襲,台積電一舉衝上第2,技嘉等新勢力入列。知名管理學者、長庚大學校長湯明哲指出「這是一份輝達島的榜單」,一語道出這5年的成長金鑰。從最新榜單排名一探企業必學的「反脆弱」3式,在危機中突圍的關鍵策略。
文/林以璿 調查執行/蘇碧婷、劉育潔 由天下雜誌授權轉載
本文目錄(點擊可快速前往)
《天下》50大集團最新榜單出爐!歷經疫情、通膨、戰爭與AI狂潮,可成落榜,台積衝第2,技嘉新進榜。黑天鵝頻仍,如今再戰川普關稅,如何在風雨後變更強?企業必學「反脆弱」3式。
根據維基百科定義,集團是指同一人、一家族或一組專業經理人所控制的關係企業。由於資金、業務、管理上能相互支援,好的集團得以發揮資源槓桿優勢,能夠分散產業風險。反之,也可能摧枯拉朽。
時隔5年,《天下雜誌》再度進行50大集團調查。這5年,從百年疫情、生成式AI橫空出世,到烏俄戰爭、地緣風險攀高、中美科技戰,供應鏈加速重組,黑天鵝出現的頻率,可謂前所未見。
《黑天鵝效應》一書作者塔雷伯(Nassim Nicholas Taleb)認為,與其期待黑天鵝不會出現,不如鍛鍊自己「反脆弱」的能力。
什麼是反脆弱?塔雷伯用一個簡單的比喻來說明:玻璃遇到震盪會破碎,是「脆弱」;石頭無論是否有外力都不會改變,是「堅韌」。但肌肉愈是經過壓力訓練,反而會變得更強壯,這就是「反脆弱」。
反脆弱比韌性更進一步,因韌性只是保持原樣,但反脆弱是擁抱隨機與不確定性,處理未知。
台灣50大集團誰能反脆弱?該如何擁抱不確定性,穩健成長?
與5年前相比,50大集團榜單出現9張新面孔,包括受惠於全球金融環境的兆豐、台新、第一、台灣等4家金控,搭上AI伺服器列車的技嘉集團,以及航運集團萬海。
群創在2022年鴻海全面退出董事會後,從鴻海獨立出來,成為第40大集團;明基佳世達集團和友達集團,則因業務與策略發展差異化,從前身明基友達集團拆分後雙雙上榜。
被取代的是,賣掉大陸廠,轉型尚未有起色的可成;科技廠光寶、益登、群光藍天、正崴集團;行業嚴重不景氣的正新、義联集團;地產商遠雄集團。
留在榜上的41個集團,17家名次上升,以台積電、廣達、文曄最引人注目。
21家名次下滑,潤泰、金仁寶與和碩等集團,營收甚至出現負成長,代表集團規模縮小。
綜觀排名可以發現,名次、營收能夠往上的,幾乎都是核心企業能夠快速抓住生成式AI機會、回應疫情、地緣政治動盪的集團。
「這是一份輝達島的榜單,」知名管理學者、長庚大學校長湯明哲,一語道出這5年的成長金鑰。
台積無疑是黃仁勳輝達島的核心,從五奈米一路到二奈米製程,輝達的旗艦晶片幾乎全交由台積代工。加上,台積大舉投資CoWoS先進封裝產能,整個集團營收由1.11兆,5年飆升到2.97兆,成為僅次於鴻海的台灣第2大集團。憑藉製程領先與超前投資,台積電穩坐AI時代半導體食物鏈頂端。
沒看到有興趣的職缺嗎?
往外一圈,是支撐輝達硬體部署的AI伺服器供應鏈,包括鴻海、廣達、緯創、台達、英業達、技嘉,甚至華碩。其中,技嘉今年首度進榜,華碩則是憑藉主機板優勢,也抓住這次的AI伺服器商機。
反之,跟進速度慢的和碩與金仁寶,營收成長和排名雙雙下滑。
再往外則是服務資通訊產業的零組件通路商文曄、大聯大與至上集團。
國際研究機構顧能統計,大聯大、文曄已是全球IC通路商營收前2名。
塔雷伯認為,擁抱不確定,從衝撞中壯大,反脆弱企業有三大做法:一、建立選擇權,多元佈局;二、採取槓鈴策略,平時就要小額投資未來,從試錯中提高成功率;三、採去中心化架構,不靠單一領導支撐全局。
蟬聯第一大集團的鴻海,在AI伺服器市佔率四成,過去5年營收從6兆,跳上7.39兆,正是反脆弱的例證。
選擇權不外乎多元市場、多地生產、多條營收線、跨業佈局。鴻海雖以代工iPhone成名,但長達半世紀的代工歷程,鴻海其實做過各類產品,這些經驗讓它天生有多元選擇。
鴻海發言人巫俊毅解釋,AI伺服器牽涉冷卻系統、交換器、GPU等高度複雜的元件配置,鴻海都做過相關的產品,累積模具、零組件、模組,到整機、機櫃,甚至架構整個資料中心的經驗。
鴻海近年最大的轉變是One Foxconn,董事長劉揚偉上任後設立經營溝通委員會,每月一次跨事業協作、共享研發與製造資源,針對商機,能夠跨子公司組合服務客戶,成為真正能快速推出新產品的「聯合作戰體系」。
在美國CES展上,鴻海展示的AI伺服器產品,整合了由鴻準提供的機構設計、工業富聯提供的主板與電源模組、富智康的組裝能力與通訊模組,不再分別以子公司名義呈現,而是統一打出集團AI解決方案「Foxconn AI Solutions」品牌,向客戶展現整合價值。
2024年,鴻海在AI伺服器市佔高達四成,該產品佔其整體伺服器營收三成。鴻海成為僅次於台積,抓住最多AI硬體商機的企業。
除了快,鴻海反脆弱的能力,還來自「早」。「我們不是看到市場熱了才投入,而是與客戶共同從零開始開發出來的,」巫俊毅指出。
早在2017年,鴻海就推出了第一代AI伺服器,實際投入更早。十年來,他們跟緊領先群客戶,站在第一線研發現場,得以不斷嘗試,對趨勢嗅得早、動得快。
當市場需求一到位,就能在最短時間內整合資源,加上製造基地分散7處,能夠迅速符合高階客戶的要求放量。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稱,2025是鴻海AI元年,而背後是十年磨一劍的成果。
集團年營收達5314.39億的聯發科集團,5年成長115.84%,僅次於台積、和泰與進行海外併購的文曄。
這場翻身戰的關鍵,是聯發科與高通在5G旗艦晶片上的正面對決。
沒看到有興趣的職缺嗎?
在4G年代,聯發科受高通壓制,難以抗衡。2017年底,執行長蔡力行加入,引入台積跳代研發經驗,將原本擬定的4G與5G研發資源配置「六四比」,反轉為全力投入5G。聯發第一個5G旗艦晶片「天璣1000」的問世時間,僅比高通晚1個月,躍升為與高通分庭抗禮的主流玩家。
「那時候就可以觀察到,聯發科的體質變了,」一名聯發科前董事觀察,「公司開始注重更多層面的研發,Rick(蔡力行)是每天都要開會追進度的。」
多層次研發,代表聯發科正轉變為「槓鈴策略」的實踐者。一端有穩定的現金流事業做基底,一端則投到技術挑戰高、風險大的未來業務。一旦成功,槓桿效應可望放大倍數成長,即使失利,也不致傷筋動骨。
在5G晶片上,聯發科價格得以與高通對齊,毛利率也穩步提升至45%以上,改善收益。
另一端,聯發科押注技術挑戰高、風險大的企業級ASIC(特殊應用積體電路)市場。這個業務需要幫雲端服務業者打造AI伺服器用客製化晶片,是前科技部長陳良基認為,台灣最有機會的商機之一。
聯發科也正與輝達合作開發一款基於Arm架構的系統單晶片(SoC),瞄準新一代AI PC。
這些都是通訊晶片以外的新市場。投入已陸續展現成果,蔡力行在法說會上明確表示,2026年起,ASIC事業將貢獻至少10億美元年營收。
趁事業穩定賺錢時,佈局未來,累積經驗,一旦原事業停滯或衰退,才有機會長出第二條、甚至第三條成長曲線。這正是迄今能留在榜上,14家傳產集團的成長方程式。
入榜傳產集團中,華新麗華、永豐餘集團,五年營收成長均超過六成,甚至不輸科技集團,靠的就是集團多角化,或用新方法做舊事業。
電線電纜起家的華新麗華集團,四兄弟分工合作,很早就跨足科技。除了生產半導體的華邦電子,生產被動元件的華新科技併購日本企業,在17個國家設立生產基地,科技營收佔比近半。
在傳產部份,華新麗華董事長焦佑倫十年前就注意到,中國同業青山控股在不鏽鋼產業崛起,預見下游競爭愈來愈艱困。
這十年,他賣掉中國低毛利的廠,與青山從競爭到合資,在印尼投資上游的鎳礦,並在當地建置一貫化不鏽鋼盤元廠。
另一面,他想切入高階市場,看準高階市場需要品牌與技術,華新麗華大膽前往義大利、英國、德國併購同行。十年前,華新麗華六成營收來自中國,四成台灣;去年,中國已不到兩成,印尼兩成,歐洲15%,完全騰籠換鳥。
沒看到有興趣的職缺嗎?
百年集團永豐餘則是肥料雜糧起家,後來投入造紙事業。30年前,第二代掌門人何壽川革自己的命,投入電子紙,如今元太為全球最大電子紙廠。原先的紙廠,正逐漸變身能源公司。而受惠於過去20年的金融整併潮,永豐餘集團最大的核心事業已是永豐金。
在這份榜單中,我們也看見,台灣集團的治理,正在典範轉移。
伴隨集團創辦人或家族交棒,許多集團已不再集中決策、統一指揮,反而讓各自公司的專業經理人團隊發揮。這正呼應反脆弱所需的「去中心化」架構。
譬如:紛擾多時,長榮集團二代最終決定分產。二代退居大股東角色,放手給海運與航空的專業經理人。
近幾年,長榮海運與航空開始辦法人說明會,資訊更為透明,兩個團隊都沒有錯過商機。
在賺大錢時,長榮海運大幅還債、替換船隊,貿易戰後,調整路線,降低對中國出口依賴,營運結構更穩,集團名次反而大躍進到第12名。
名次持平的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早已決定交棒專業經理人,不傳子。不僅不傳子,過去十年,宏碁將事業群拆分為獨立子公司,以去中心化的方式,兄弟各自登山。各顯神通找生路的結果,反而催生出14家上市櫃企業,回頭貢獻母公司。
沒看到有興趣的職缺嗎?
將去中心化管理,發揮最淋漓盡致的非大聯大莫屬。
崇尚老子哲學的大聯大董事長黃偉祥,多次強調大聯大旗下各家公司擁有高度自主權,集團旗下十多家通路子公司,各自擁有獨立客戶、原廠線與盈虧責任,總部僅扮演提供資源整合與策略協調的角色。
沒看到有興趣的職缺嗎?
5年的黑天鵝,篩選出一批倖存者。
「但這不是比賽結束,而是中場休息,」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陳信宏說,無論這5年間,集團是風光無限還是慘澹經營,「我們要問的是,面對下一隻黑天鵝,你做了什麼準備?它對你來說,是命運還是機會?」
(原文標題:台積衝第2!最強50大集團,5年誰上誰下?「這是一份輝達島榜單」)
推薦閱讀:
【急徵】百大知名企業齊聚台南現場徵才,免費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