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共學指南:從心法到工具、實戰應用,系統化升級學習思考力

Cheers快樂工作人
2025.06.19
1700次觀看

AI工具爆炸成長,真正的競爭已不是誰用得多,而是誰用得好,懂得與AI共學的人,才是未來真正的高手。AI教育專家蔡明順親授實戰心法,帶你從「用工具」進階為「用AI成長」,一步步修煉出升級版的自己。

文/邱煜庭 由Cheers人才永續頻道授權轉載

本文導覽

當AI將知識取得門檻降至最低,這場學習革命的重點在誰更懂得與「AI共學」!從心法、招式到實戰與工具,AI教育專家一步步拆解,教你把AI從「工具」升級為「學習拍檔」,修煉出升級版自我。

「當AI出現後,每個人能力水平變得相近,差別就落在主動性,以及懂不懂運用AI幫助學習。」臺灣人工智慧學校校務長蔡明順指出。

所謂「AI不會取代人,只會取代不會用AI的人」,這句話揭示的未來近在眼前,特別是在學習與提升能力方面。

從蒐集資訊、整理、分析、到提取轉換成知識都能加速進行的AI時代,懂得運用AI協助學習,就能在能力上甩開其他人一截。

然而,具體要怎麼做呢?過去曾在美商Oracle甲骨文、SAP思愛普擔任過高階主管,目前投入AI教育,培育超過1萬2千位AI人才的蔡明順不藏私,大方給出他的AI學習心法、秘訣以及工具建議。

接下來,就讓我們跟著前輩的腳步,循序成為懂得活用AI的武林高手。


AI共學心法:明心見性,掌握AI共學祕訣

蔡明順指出,他的學習模式已從「單向吸收」躍升為「與AI共同創造」,把AI當成共學拍檔。

這就是所謂的「元學習」(meta-learning):學習如何學習。他從設計學習策略,到不斷優化與AI提問與知識整合流程,不僅效率提升3至5倍、跨領域學習障礙降低,更從知識獲取轉向批判思考與創造力的培養。

「就像是一個人不僅學會如何釣魚,還掌握了如何在任何水域、使用任何工具高效地學會釣任何種魚的方法。」蔡明順表示。

他以兩個實戰案例說明運用方向:

1. AI共學與效率

「在課堂上我用手機錄音錄影,專注於於理解,筆記只記錄關鍵重點。回家後再將錄音和筆記上傳到NotebookLM。」

NotebookLM能替蔡明順辨識內容、重組架構並生成完整筆記,過濾無關資訊。且其將文檔轉為Podcast的功能,更讓蔡明順無時無刻都能複習,甚至,AI還能提供模擬考題。

蔡明順表示,這套系統讓他從傳統筆記抄寫解放出來,效率提升三倍並深化了理解與應用。

2. 角色扮演與對話

他還會上傳傑出人物的傳記、訪談和新聞至AI工具中,建立「私人董事會」系統,作爲虛擬導師群。

蔡明順說明:「面對重大決策時,我會諮詢這個董事會,讓AI模擬可能的建議與思考方式。」

比如需要創業決策時,可以先思考方案再請董事會給予反饋,從多角度檢視問題。不只獲取知識,更能模擬與頂尖人物對話的過程,讓AI升級為思維的擴增器。


AI共學招式:循序漸進,拆解練功路線圖

了解心法方向後該如何進行,蔡明順指出關鍵在「提示工程」技巧——如何用提問引導AI提供有深度的內容,成為有問必答的私人教練。細分為以下四個步驟:

  1. 鎖定目標——將學習目的寫得具體明確。
  2. 角色設定——為AI設定角色與任務,使其成為該領域的教練。
  3. 反饋循環——用思維鍊 (chain-of-thought) 持續微調提示。
  4. 統整反思——將AI提供的知識與經驗融合內化。

以下用準備一場商業簡報為例說明。

首先,確認目標是「在15分鐘內有效傳達複雜的市場數據」。

第二,以此設定AI的角色與任務,分別為數據科學家(簡化複雜數據)、故事專家(提供敘事結構)、設計顧問(建議視覺呈現)和反對者(提出尖銳的質疑)。

第三,建立思維鍊,與每個「角色」深入互動,不斷調整問題。蔡明順表示,特別有效的是讓AI分析簡報初稿,然後以「如果是賈伯斯(Steve Jobs)做這個簡報,他會如何改進?」等問題獲取靈感。

最後,便是回到個人層面,將獲取的建議經過消化後融入簡報。

蔡明順認為,以此四步驟不斷迭代,不僅簡報結構更緊湊、故事張力更強,更重要的是鍛鍊了跨域統整與精煉資訊的能力。


AI共學工具:倚天劍或屠龍刀,哪一把適合你?

有了明確步驟,還需找到稱手工具,而市面上AI工具百百種,蔡明順分享他挑選時考量的三件事:學習目標複雜度、專業領域特性、個人偏好。

  1. 入門探索:ChatGPT(免費版)+Perplexity,可迅速掃描趨勢與背景。
  2. 進階深耕:ChatGPT(付費版)、Claude、Gemini,適合長文件推理與多輪對話。
  3. 專業垂直:Cursor(程式)、ChatPDF(文獻)、NotebookLM(研究整理)。

以上為根據需求由簡到繁列出的參考。蔡明順也舉例說明他如何精準使用不同工具:「為了深入研究新興的可再生能源技術,我運用了一系列AI工具來提升學習效率。」

該工具鏈為:ChatGPT梳理概念→Grammarly精準校閱→Midjourney視覺化技術原理→Gamma一鍵排版簡報

ChatGPT能針對太陽能、風能的最新發展進行初步探索,快速獲取相關概念和基礎知識。更能協助理解複雜術語,並整理出初步研究方向。

有了方向後,當需要閱讀大量英文報告和論文摘要,利用文法檢查工具Grammarly,能幫助修正語法或拼寫錯誤,協助更準確的理解專業文獻。

接著,能根據文字生成圖像的Midjourney則負責將概念視覺化,例如輸入對特定能源系統或技術原理的描述:「高效能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結構示意圖」、「離岸風力發電機組運作流程」。晦澀難懂的術語瞬間變為圖像,不再難以理解。

最後,如果想將研究成果呈現給同事或合作夥伴,在利用Gamma的AI自動排版和設計功能,一鍵將文字、圖表或Midjourney生成的圖像整合到簡報中。

「整合這些工具後,我在短時間能就能進行深入研究並產出高水準內容。」蔡明順表示。


AI共學實戰:返璞歸真,從知識走向實踐

即便工具與各種方法論推陳出新,但AI尚不是無所不能。對於其局限性,蔡明順指出,AI特別適合語言、程式、商業分析等結構化知識;但對需要實際體驗、練習或高度創意的項目,如游泳、作曲仍有限

另外,對使用AI的缺點,如助長思考惰性、資訊準確性等等也必須有所警惕。

特別是資訊準確性問題,蔡明順認為是最大風險,而他也給出建議解決方法,包含:交叉驗證資訊、使用引用功能,以及培養批判思維

「我們應該將AI作為起點而不是終點。」蔡明順語重心長。

他表示,過去在面對照顧罹患失智症父親的挑戰時,他就意識到AI共學的幫助與侷限。

AI能提供專業的失智症知識,如疾病進程、常見症狀和基本照護技巧等等,「但當他突然情緒激動、拒絕用藥時,AI給的建議,例如溫和堅定地解釋就完全不適用。」蔡明順提到。

因此蔡明順發展出「三明治學習法」,同樣以照顧父親為例:先以AI獲取醫學知識基礎,中間層是透過與醫護、長照人員互動驗證所學,最外層則是真實情境應用,也就是實際與病患相處的親身體悟

從中獲得最珍貴的收穫,蔡明順認為是:「AI能告訴我『該做什麼』,但只有人與人之間的真實連結才能教會我『該如何做』。」


AI共學修煉:內功為本,系統性學習決勝負

綜觀整體概念,其核心精神仍繫於人的自主性與判斷力,不該完全仰賴AI。

要確保這點,蔡明順提出結構化的學習框架。

首先,設定SMART學習目標,也就是具體(Specific)、可衡量 (Measurable)、可達成 (Achievable)、切實可行 (Realistic),以及具時限 (Time-bound)

其次,採用「70、20、10」學習模式,除70%實踐應用,20%與AI互動學習,仍有10%透過傳統學習資源,這是為了保證資訊準確,以及培養判斷能力。

第三,建立定期複習與反思機制,以隨時調整策略。

最後則是形成學習社群,與他人分享AI共學心得,互相砥礪更能維持動力。

無論使用何種方法,人類價值與判斷仍必須在駕駛座,蔡明順認為:「學習過程始終是要由人類主導。」

(原文標題:我獨自升級:從工具選擇到情境應用,AI專家傳授共學心法、逐步拆解實戰攻略


延伸閱讀:

打造新世代的幸福職場:王品集團【石二鍋】從休息空間開始改變

打造新世代的幸福職場:王品集團「石二鍋」從休息空間開始改變

在服務業人才流動高的年代,王品集團旗下品牌「石二鍋」以實際行動打造新世代幸福職場!相較於薪資、升遷等傳統吸引力,現代員工更重視工作的體感與生活品質。石二鍋從第一線餐飲人最切身的需求出發,推動「員工休息空間」與「宿舍改造」計畫,攜手IKEA共創真正舒適、實用且溫暖的環境。《104職場力》帶您一探這個由聆聽展開、到落實空間,「不只是工作、更是安心落腳所在」的文化變革。

中年低潮不是終點,而是新曲線的開始:轉型期的四個關鍵提問

我最近聽到一段由《中年的選擇》作者/現代長者學院(MEA)創辦人奇普康利訪談《紫牛》作者/行銷大師賽斯高汀的podcast,聊到關於「低潮期」、「第二曲線」、「退休觀念」、「年紀增長的優勢」,聽完特別有感,因為我發現自己過去幾年的轉型歷程,正好也在走這幾個階段(和踩坑)。 

供需比跌破0.2!《2025半導體業人才報告書》四大警訊搶先揭露|搶先報名報告書專家導讀

每個技術職缺,平均僅 0.2 人應徵!《2025半導體業人才報告書》四大警訊搶先揭露|搶先下載報告書

全球供應鏈重組與AI應用擴張,推升半導體徵才需求快速攀升,工程、製造、研發等職缺持續擴大缺口。《2025半導體人才報告書》揭示四大人才警訊,解析中小企業如何在人才市場競爭中突圍:包括技術職供需失衡、跨域整合人才興起、雇主品牌吸引力不足,以及穩定任職與職能適配的重要性。本文提供半導體招募趨勢與策略建議,協助企業提升招募成功率、強化職缺吸引力與留才力。

外國人來台工作申請方式

外國人來臺工作,哪些工作可以自行申請?哪些必須由雇主申請?|外籍人士就業

外籍人士如受聘來臺工作,多數情況下須由雇主聘僱並與簽訂聘僱契約,同時準備相關文件以申請「聘僱外國專業人員工作許可」,另外部分身分與職業則可由外國人⾃⾏向勞動部申請⼯作許可。《104職場力》為您簡單整理相關職業身分與申請方式,,也歡迎您參考【外籍人士就業】專區,獲得更完整的資訊!

AI會取代工程師嗎?寫程式不再是門檻,如何打造不可替代的能力?

AI會取代工程師嗎?寫程式不再是門檻,如何打造不可替代的能力?

AI大幅降低了寫程式的門檻,工程師該如何在AI時代中保有競爭力?作者、資深工程師指出,現在市場受到AI衝擊最大的是「新手工程師」,因為較難判斷AI答案的品質與正確性。他也建議,工程師與其害怕被取代,不如開始思考:什麼才是真正不可替代的能力?

【急徵】百大知名企業齊聚台南現場徵才,免費報名→

【104人力銀行】百大知名企業齊聚台南現場徵才

AI
台灣最大工作人交流平台,協助新世代透過學習、成長,實踐熱情工作與快樂生活。是對年輕人最具正向影響力的媒體,創造企業與人才間的對話,克服學用落差,推動世代互助與典範傳承。在人生每個重要時刻,給予工作者實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