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嬌被說「盧」、直白回覆變句點王...「得體的職場說話之道」怎麼練?

104職場力
2025.05.13
4996次觀看

職場上講話直率到底是不是罪?要怎樣才能練就察言觀色、得體說話的本領?透過104職涯診所一位26-30歲匿名網友的發問,統整職場Giver們的建議,帶你一步步獲取高情商溝通力。

文/《104職場力

本文導覽

職場上,許多新鮮人或轉職者常常因為「說話太直接」或「沒注意到氣氛」而吃虧,原本只是直觀地表達內心想法,卻不小心讓同事、上級有錯誤解讀,有些甚至還會被貼上不會讀空氣的標籤。

其實所謂「察言觀色」,是能夠根據當下的情境、對象和氣氛,調整自己的說話方式和回應。這不代表說話者要壓抑自己或言不由衷,而是懂得換位思考,讓對方能更舒服地接收你話中的訊息,甚至能產生互動。

察言觀色不只是禮貌,更是讓你被看見、被信任的關鍵。以下帶大家從案例出發,拆解問題本質,並提供3個實用步驟,幫助大家提升職場高情商,讓溝通更順暢、合作更愉快!

案例一:撒嬌玩笑話卻變成盧

網友申請的東西遲遲未收到,致電給窗口時感覺對方心情還不錯,便以開玩笑撒嬌的口氣說:「你是不是比較偏心我同事!上次她申請數量那麼少你就同意了,我申請這麼多你還不同意我~」。

雖然窗口當下沒有什麼特別的表示,但聽到談話內容的老闆卻隨口說了句:「你怎麼那麼會盧啊!」

即使聽得出老闆的評論不帶貶意,可網友還是驚訝,原來自己的表現在外人眼中看來是在「盧」。

詞彙屬性、彼此關係、對方立場是關鍵

在職場溝通時,輕鬆的玩笑無妨,但當涉及到對方的工作態度、處事方式或立場時,即便是開玩笑,也應儘量避免使用負面或指責的字眼(即使並無此意),以免給對方造成壓力或讓人感到話中有刺。

案例中的「偏心」一詞在客觀上帶有負面的含義,若以負面的詞彙作為開頭,接下來的語句被解讀為在間接指責對方未能妥善處理工作的機率就很高,便容易使對方感到不快。

另外,撒嬌是一種非常主觀的表達方式,有時與諷刺僅有一線之隔,取決於雙方的熟悉度、對玩笑的接受程度,以及彼此地位的對等性。如果雙方關係密切,且對玩笑的理解一致,用這樣的說法撒嬌可能就比較容易被接受;但如果缺乏相互了解(只因公事通過幾次電話而已)或地位差異明顯(窗口可能會被究責)等情況下,則可能引發誤解或不適。因此,在適當的情境下撒嬌,必須謹慎考量雙方的感受和互動背景。

還有一點,如果網友在沒有了解對方的難處或立場的情況下,或者明知對方正面臨困境卻仍然選擇這樣表達,確實會顯得缺乏體貼,給人一種「強人所難」的感覺,也就是在「盧」。

不同語境的建議用法

其實要表現幽默或輕鬆,只要換個說法,例如:「哈哈~我同事好像比較幸運耶!這次我申請比較多,麻煩你了~」就可讓語氣緩和、氣氛融洽。另外也根據不同語境,提供以下5種變形用法:

  • 關心與感謝:「我知道你的工作很忙,這次我申請的數量有點多,真的感謝你能幫我處理!」
  • 放低姿態求助:「聽說我同事的申請已經通過,這次我申請的有點多,不知道你能否幫我看看呢?謝謝你!」
  • 輕鬆對話:「哈,我同事真的是幸運星!這次我申請比較多,需要拜託你幫幫忙囉!」
  • 親切提問:「我注意到同事上次的申請好像很快就過了,這次是不是因為我申請的數量比較多,所以耽擱你們的作業流程呢?有任何注意事項再麻煩你通知了,謝謝!」
  • 釋放善意與積極:「我同事的運氣真不錯!這次我申請的數量多了些,想請教一下有沒有特殊的要求?如果有什麼困難之處再麻煩告訴我唷!謝謝你」

這些表達方式較能讓對方感受到關心和尊重,進而促進良好的溝通。選擇最適合當時情境及您與對方關係的表達方式,能讓對話更加自然流暢。


案例二:直白回應讓對方無話可說

網友剛入職時因想快速熟悉工作,常常晚下班,某日準時下班遇到老闆,閒聊間老闆問:「怎麼這麼早下班?」

網友回:「安排的事情處理完我就先下班啦!之前比較不熟悉所以比較晚,熟悉後處理速度比較快。」老闆聽完後只回了「喔喔」。

之後老闆和大家閒聊時提到這件事,同事以自己的小孩舉例,說兒子功課寫完衝去看電視,她詢問功課做好了?兒子只回:「對啊」,媽媽只好回:喔喔。

網友瞬間反思,是否自己表達時具有攻擊性或過於關注自己的看法,導致難與別人進一步交流,於是想了解怎麼以更得體的方式回覆。

回應太直接,少了情感交流

其實,網友的回覆並沒有「錯誤」,其中包含明確的動機與事實,而老闆的回應與轉述未必代表心懷芥蒂(根據網友對老闆的描述可見,這位老闆平時就喜歡和大家進行對話和互動)。推測可能是因為與網友的互動相對有限,聊天中只有這件事可供提及;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老闆覺得自己「啞口無言」的反應相當有趣,所以單純拿來分享

但如果網友希望改善現狀,並與老闆建立更多良性互動,建議可以先改善自己「陳述完事實後畫上句號」的表達方式試著在對話中加入更多資訊、開放性問題,甚至提出觀點,讓老闆感受到你的投入與誠意,交流過程會更順利,或許還能發現你的成長和潛能。

不同語境的建議用法

  • 提供效果回饋:「謝謝老闆之前會議上提出的調整建議,實際操作後近期效率高了XX%,流程掌握也更順利,所以能很快完成工作、準時下班!未來針對XX專案若還有其他建議,也都歡迎跟我說喔!」
  • 展現能力並提問:「多虧同事和主管的指導跟協助,分工合作後效率提升,上手速度也更快,所以可以準時下班,之後會有跨部門合作的類似機會嗎?」
  • 引發好奇延續對話:「我已經漸漸上手了,覺得手上專案很有趣,也有些心得,跟我之前想的不太一樣……」

大部分人說話並不是故意要冒犯或句點他人,而是習慣從自己的角度思考,有時也可能是因為對對方的身分而感到緊張,急於回答或過於關注「答案的正確性」,因此忽略了對話中應有的鋪陳與交流。

這其實是「同理心」和「語境意識」還在成長的過程,只要有心學習,這些能力都能慢慢練起來。


Giver教你3步驟練出職場高情商

1. 說話前,心裡先過濾

在每次對話前,先問自己「這句話如果換個說法,會不會更讓人舒服?」在溝通過程中,可以多加一層緩衝語氣,或先肯定對方的努力,然後再提出你的需求,這不僅能讓對方感到尊重,也能減少誤解產生。

2. 觀察職場溝通高手

多留意公司內部那些溝通順暢、受歡迎的同事,觀察他們怎麼說話、使用哪些用語、語氣怎麼調整等,能讓言談吸引人又不冒犯,先試著模仿他們的表達方式,並內化成自己的溝通風格,多試幾次後就會掌握訣竅。這不僅有助於增添自信,適當的幽默言語還能用來緩和氣氛,增加互動。

3. 互動後自我檢視

每次對話結束後,可以回想對方的反應,例如:對方有沒有笑?是否多聊了幾句?話題是否很快就結束了?這些反應都是你調整說話方式的重要依據。另外,你也可以主動找信任的同事請教、徵求建議,或一起練習對話,如此一來便可在實踐中逐步提升溝通技巧,還能增進與同事之間的了解和信任(同事知道你的努力後可能也會有更多包容和回饋)。

最後Giver提醒,「直率」並不是壞事,不用因為自己的耿直而焦慮,只是職場對話需要多一點語境感知,被提醒或有自我意識是好現象,只要持續調整就會進步,從「直率」變成「高情商」。


延伸閱讀:

職涯方向很模糊?找出「興奮點」,才會看見理想工作

職涯方向很模糊?找出「興奮點」,才會看見理想工作

對自己的職涯方向感到模糊不清?說不出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找到理想工作之前,需要先找出每個想法背後的「興奮點」。當我們更理解自己的興趣後,可能會發現自己最初對於理想工作的想法改變了,將能夠開啟新的、更適合自己的職業方向。本文節錄自《一份值得熱愛的工作……在哪裡?》。

連假加班費怎麼算?過年春節出勤,上班族、部分工時薪資算法整理|加班費計算表

連假加班費怎麼算?過年春節出勤,上班族、部分工時薪資算法整理|加班費計算表

每當連假到來,對於餐飲業、旅遊業、交通業、服務業等行業的勞工而言,最關心的莫過於加班費如何計算?本文以春節連假加班費計算為例,解析包括休息日、例假日、國定假日,以及部分工時人員上班的加班費計算方式。本文節錄自《勞資一點通,一看馬上懂》。

帶你走進新世代嚮往的KLA工作環境,美商文化實踐友善職場

帶你走進新世代嚮往的KLA工作環境,美商文化實踐友善職場

半導體產業的人才爭奪戰中,KLA以亮眼成績脫穎而出:不只橫掃《金融時報》2024年亞太最佳雇主第二名、《富比士》全球最佳雇主等多項殊榮,這家年營收108.5億美元的半導體設備領導廠商,更是台積電的重要夥伴。透過年均37.8小時的專業培訓、450個職能課程,以及重視多元共融的企業文化,KLA致力打造讓新世代嚮往的理想職場,展現全方位的人才培育藍圖。

《給我40歲的女兒》:中年重啟指南,一場從心開始的人生對話 

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這似乎並不適用於百歲人生時代的中年期。走到人生中期的你我,或多或少都會感受到生命節奏上的改變,無論是事業上的瓶頸、家庭的多重責任,或是內心對自我價值的質疑與迷惘,都可能在這個階段浮現,影響生活品質與心理狀態。韓國精神科醫師韓星姬的著作《給我40歲的女兒》,正是在這樣的情境下,透過她自身的人生經驗與專業背景,以類似書信的形式對她的女兒娓娓道來,給予誠摯而真實的指引。 

用「脆」就對!社群破圈的流量密碼

「如果你沒有價值,沒有一個人會因為你很有特色而追蹤你!」新創IG「職迷不霧」,一年圈粉6.6萬人的斜桿設計師之一Nana,嘗試各種方法,不花錢買粉,每天就問「我到底還能怎麼做?」歷經定位調整、一天一影片、主動投懷送抱標注網紅協作帳號、留言送自產文章全文等,她回歸經典「內容為王」!七成話題、三成價值,蹭熱順風,路客轉鐵粉。

【快訊】2025職涯博覽會擴大舉辦!與200家企業人資面對面,免費報名>>

Y25品牌日_職涯博覽會

職場專業情報第一選擇:履歷範本、自傳範例、求職面試、職場溝通、經營管理、工作心法、職涯規劃、中年失業、就業機會等。不只幫你找工作、找方向,更要提升你的職場競爭力。新鮮人、上班族、二度就業必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