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講話直率到底是不是罪?要怎樣才能練就察言觀色、得體說話的本領?透過104職涯診所一位26-30歲匿名網友的發問,統整職場Giver們的建議,帶你一步步獲取高情商溝通力。
文/《104職場力》
本文導覽
職場上,許多新鮮人或轉職者常常因為「說話太直接」或「沒注意到氣氛」而吃虧,原本只是直觀地表達內心想法,卻不小心讓同事、上級有錯誤解讀,有些甚至還會被貼上不會讀空氣的標籤。
其實所謂「察言觀色」,是能夠根據當下的情境、對象和氣氛,調整自己的說話方式和回應。這不代表說話者要壓抑自己或言不由衷,而是懂得換位思考,讓對方能更舒服地接收你話中的訊息,甚至能產生互動。
察言觀色不只是禮貌,更是讓你被看見、被信任的關鍵。以下帶大家從案例出發,拆解問題本質,並提供3個實用步驟,幫助大家提升職場高情商,讓溝通更順暢、合作更愉快!
網友申請的東西遲遲未收到,致電給窗口時感覺對方心情還不錯,便以開玩笑撒嬌的口氣說:「你是不是比較偏心我同事!上次她申請數量那麼少你就同意了,我申請這麼多你還不同意我~」。
雖然窗口當下沒有什麼特別的表示,但聽到談話內容的老闆卻隨口說了句:「你怎麼那麼會盧啊!」
即使聽得出老闆的評論不帶貶意,可網友還是驚訝,原來自己的表現在外人眼中看來是在「盧」。
在職場溝通時,輕鬆的玩笑無妨,但當涉及到對方的工作態度、處事方式或立場時,即便是開玩笑,也應儘量避免使用負面或指責的字眼(即使並無此意),以免給對方造成壓力或讓人感到話中有刺。
案例中的「偏心」一詞在客觀上帶有負面的含義,若以負面的詞彙作為開頭,接下來的語句被解讀為在間接指責對方未能妥善處理工作的機率就很高,便容易使對方感到不快。
另外,撒嬌是一種非常主觀的表達方式,有時與諷刺僅有一線之隔,取決於雙方的熟悉度、對玩笑的接受程度,以及彼此地位的對等性。如果雙方關係密切,且對玩笑的理解一致,用這樣的說法撒嬌可能就比較容易被接受;但如果缺乏相互了解(只因公事通過幾次電話而已)或地位差異明顯(窗口可能會被究責)等情況下,則可能引發誤解或不適。因此,在適當的情境下撒嬌,必須謹慎考量雙方的感受和互動背景。
還有一點,如果網友在沒有了解對方的難處或立場的情況下,或者明知對方正面臨困境卻仍然選擇這樣表達,確實會顯得缺乏體貼,給人一種「強人所難」的感覺,也就是在「盧」。
其實要表現幽默或輕鬆,只要換個說法,例如:「哈哈~我同事好像比較幸運耶!這次我申請比較多,麻煩你了~」就可讓語氣緩和、氣氛融洽。另外也根據不同語境,提供以下5種變形用法:
這些表達方式較能讓對方感受到關心和尊重,進而促進良好的溝通。選擇最適合當時情境及您與對方關係的表達方式,能讓對話更加自然流暢。
網友剛入職時因想快速熟悉工作,常常晚下班,某日準時下班遇到老闆,閒聊間老闆問:「怎麼這麼早下班?」
網友回:「安排的事情處理完我就先下班啦!之前比較不熟悉所以比較晚,熟悉後處理速度比較快。」老闆聽完後只回了「喔喔」。
之後老闆和大家閒聊時提到這件事,同事以自己的小孩舉例,說兒子功課寫完衝去看電視,她詢問功課做好了?兒子只回:「對啊」,媽媽只好回:喔喔。
網友瞬間反思,是否自己表達時具有攻擊性或過於關注自己的看法,導致難與別人進一步交流,於是想了解怎麼以更得體的方式回覆。
其實,網友的回覆並沒有「錯誤」,其中包含明確的動機與事實,而老闆的回應與轉述未必代表心懷芥蒂(根據網友對老闆的描述可見,這位老闆平時就喜歡和大家進行對話和互動)。推測可能是因為與網友的互動相對有限,聊天中只有這件事可供提及;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老闆覺得自己「啞口無言」的反應相當有趣,所以單純拿來分享。
但如果網友希望改善現狀,並與老闆建立更多良性互動,建議可以先改善自己「陳述完事實後畫上句號」的表達方式,試著在對話中加入更多資訊、開放性問題,甚至提出觀點,讓老闆感受到你的投入與誠意,交流過程會更順利,或許還能發現你的成長和潛能。
大部分人說話並不是故意要冒犯或句點他人,而是習慣從自己的角度思考,有時也可能是因為對對方的身分而感到緊張,急於回答或過於關注「答案的正確性」,因此忽略了對話中應有的鋪陳與交流。
這其實是「同理心」和「語境意識」還在成長的過程,只要有心學習,這些能力都能慢慢練起來。
在每次對話前,先問自己「這句話如果換個說法,會不會更讓人舒服?」在溝通過程中,可以多加一層緩衝語氣,或先肯定對方的努力,然後再提出你的需求,這不僅能讓對方感到尊重,也能減少誤解產生。
多留意公司內部那些溝通順暢、受歡迎的同事,觀察他們怎麼說話、使用哪些用語、語氣怎麼調整等,能讓言談吸引人又不冒犯,先試著模仿他們的表達方式,並內化成自己的溝通風格,多試幾次後就會掌握訣竅。這不僅有助於增添自信,適當的幽默言語還能用來緩和氣氛,增加互動。
每次對話結束後,可以回想對方的反應,例如:對方有沒有笑?是否多聊了幾句?話題是否很快就結束了?這些反應都是你調整說話方式的重要依據。另外,你也可以主動找信任的同事請教、徵求建議,或一起練習對話,如此一來便可在實踐中逐步提升溝通技巧,還能增進與同事之間的了解和信任(同事知道你的努力後可能也會有更多包容和回饋)。
最後Giver提醒,「直率」並不是壞事,不用因為自己的耿直而焦慮,只是職場對話需要多一點語境感知,被提醒或有自我意識是好現象,只要持續調整就會進步,從「直率」變成「高情商」。
延伸閱讀:
2023年104人力銀行連續第四年製作《半導體人才白皮書》,分析兩千一百多家半導體相關廠商的徵才數據與趨勢,並從上/中/下游及北/中/南人才缺口,及半導體核心職務進行人才及薪資趨勢分析。
期許透過《半導體人才白皮書》,分享104人力銀行珍貴且獨有的大數據資料,同時將數據內容統計整理為值得參考的資訊,為臺灣半導體產業人才發展貢獻心力!
在服務業人才流動高的年代,王品集團旗下品牌「石二鍋」以實際行動打造新世代幸福職場!相較於薪資、升遷等傳統吸引力,現代員工更重視工作的體感與生活品質。石二鍋從第一線餐飲人最切身的需求出發,推動「員工休息空間」與「宿舍改造」計畫,攜手IKEA共創真正舒適、實用且溫暖的環境。《104職場力》帶您一探這個由聆聽展開、到落實空間,「不只是工作、更是安心落腳所在」的文化變革。
我最近聽到一段由《中年的選擇》作者/現代長者學院(MEA)創辦人奇普康利訪談《紫牛》作者/行銷大師賽斯高汀的podcast,聊到關於「低潮期」、「第二曲線」、「退休觀念」、「年紀增長的優勢」,聽完特別有感,因為我發現自己過去幾年的轉型歷程,正好也在走這幾個階段(和踩坑)。
全球供應鏈重組與AI應用擴張,推升半導體徵才需求快速攀升,工程、製造、研發等職缺持續擴大缺口。《2025半導體人才報告書》揭示四大人才警訊,解析中小企業如何在人才市場競爭中突圍:包括技術職供需失衡、跨域整合人才興起、雇主品牌吸引力不足,以及穩定任職與職能適配的重要性。本文提供半導體招募趨勢與策略建議,協助企業提升招募成功率、強化職缺吸引力與留才力。
外籍人士如受聘來臺工作,多數情況下須由雇主聘僱並與簽訂聘僱契約,同時準備相關文件以申請「聘僱外國專業人員工作許可」,另外部分身分與職業則可由外國人⾃⾏向勞動部申請⼯作許可。《104職場力》為您簡單整理相關職業身分與申請方式,,也歡迎您參考【外籍人士就業】專區,獲得更完整的資訊!
【急徵】百大知名企業齊聚台南現場徵才,免費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