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心突然丟工作?準備「職涯軟墊」(Career Cushioning)成新職場趨勢|職場熱議

104職場力
2023.06.20
2273次觀看

美國人力顧問公司一份報告指出,在新冠肺炎的疫情結束後、美國裁員比率竟是一年前的5倍多。而工作者受高通膨、經濟衰退等預期心理,為防範未來可能面臨被裁員的一天,準備「職涯軟墊」(亦有稱職涯緩衝、職涯備胎)(Career Cushioning)似乎成為趨勢。什麼是「職涯軟墊」?如何做足準備來因應不確定性?104職場力小編整理外電與您一起了解。

文/《104職場力》小編

美國人力顧問公司Challenger, Gray & Christmas在一份報告指出:2022年11月份美國裁員比率是一年前的5倍多,整體裁撤 76,835人,又科技行業之人數最多。另一方面,科技業這一年已經裁員近 81,000人。

雖然今年數據是該公司自1993年以來,記錄裁員數據的第二低(2021年為最低點)。但對於工作者而言,高通膨影響、經濟衰退預期心理,以及各種裁員消息不斷躍上新聞版面,使得勞工傾向預作準備,來避免未知的裁員風險。

因此,為防範未來可能面臨的就業不確定性、丟掉工作的處境,準備「職涯軟墊」(Career Cushioning) 或「工作軟墊」 (Job Cushioning)似乎成為當前許多人議論與採行趨勢,做好萬全的「緩衝」讓自己還有選擇餘地。


「職涯軟墊」是什麼?

「職涯軟墊」是什麼?就是「騎驢找馬」、「吃碗裡看碗外」、提前找好「職涯備胎」?在當前工作時預做下一份工作的準備?還是同時兼兩份工作來避免被裁員的風險?

其實「職涯軟墊」(Career Cushioning)都不是指上述這些方式,而是「提前做好準備,面對未來所有任何事情時都能有緩衝」

資深職涯專家Catherine Fisher於LinkedIn撰文寫到,「職涯軟墊」就如同一份萬全準備的保險,透過採取行動讓自己有所選擇、面對經濟和就業市場未來可能發生的任何事情而有所緩衝。

「當意外狀況出現時,有個額外絨毛軟墊可以讓我們依靠、獲得益處」Catherine Fisher這樣的比喻應該更能充分了解上述行動。

或者以另一種詼諧比喻,如談感情與戀愛時,雖然此時此刻有位主要約會對象,仍持續和他人聯絡、放線(Cushioning),讓自己能夠還有其他「備胎」選擇!

在當前工作更加努力、避免成為裁員的對象?NO!不同於傳統見解、過往常聽聞的建議,「職涯軟墊」反倒是著重其他面向,培養「個人技能」、建立更多「人際關係」等,讓自己目光可以投向公司之外,默默的進行。

只要5分鐘,與nabi總知識長 Mr.6 一起了解「職涯軟墊」(Career Cushioning)

104 學習精靈》的「今日頭條知識」單元:


為什麼會出現「職涯軟墊」?

就如「安靜離職」、「安靜開除」、「快速離職」等近期熱議趨勢,「職涯軟墊」也像突然浮現的新興名詞,成為許多辦公室討論的話題、產生工作者的共鳴。

但其實這種「提前準備避免風險」並非是新穎概念。然而,隨著知名企業、科技業巨頭裁員計畫,如亞馬遜、Meta(Facebook母公司)、DoorDash(美食外送)、H&M等大企業都是近期大規模裁員潮的公司之一,高階技術人才也無法避免,而身陷風險。

加上高油價、通貨膨脹等經濟動盪,使得工作者開始感受壓力與緊張感,根據LinkedIn的勞動力信心指數,有85%的美國工作者擔心通貨膨脹;但只有44%的人覺得已為經濟衰退做好準備。因此意識到自身工作保障、風險、及長遠職涯規劃,可能成為當前多數人迫切議題,也因此以一種嶄新的方式談論著。

延伸閱讀:「安靜離職」是什麼?團隊出現這種心態時該如何應對?|職場熱議


「職涯軟墊」的3大考量:技能、人際關係、制定計畫

那麼應該如何採取行動?如何讓自己在動盪、未知的風險下能有所緩衝?

Catherine Fisher即推薦了3個至關重要的步驟:評估自身技能、培養人際網絡、為自己的職涯做出規劃。

1. 評估自身技能

Fisher提到 LinkedIn上的全球公司有40%是明確透過「工作技能」來尋找合適人才。因此清楚盤點自己有什麼技能、嚮往或欲追求的職位角色所需技能、仍缺乏哪些專業即顯得十分重要。

當列出一份的清單後,就能交叉參考需要彌補的差距、制定學習計畫、利用在職培訓、外部學習等方式補足;而已經擁有之技能或專業、試想它在工作上的經驗與實踐,充實於自身履歷和成果展示。

除了上述專業技能,「軟技能」(soft skills)也不能輕忽。Fisher舉例一位調酒師的經驗讓她與眾不同,她擅長互動講故事,有風度、工作壓力仍得心應手,更能排定優先順序。這些軟技能是可以帶著走的,到任何場所都能發揮利用。

畢竟,這些「緩衝」都是為了遭遇危機時有所準備,讓人覺得你是準備好的,展現自身價值。

2. 培養人際網絡

曾聽過「六度分隔理論」嗎?理論認為世界上兩個完全不相識的人,中間只需要透過很少的幾個人,就能將兩人建立起連繫。1967年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Stanley Milgram也就基於這個概念進行實踐,發現平均只需要6步就能將兩者連結。而當前科技發達,通訊軟體、交友模式多樣化,人與人的連結或許更短。

Fisher大力提醒千萬別低估人際網絡的重要性,它會在職涯發展中成為你重要的資產。

譬如可以接觸老朋友、校友、同事、前同事、社區、宗教活動組織的成員,甚至網友來建立人際關係網絡。可以直接了當的從工作取向出發,與相關人士建立連絡關係,試圖獲取相關職缺資訊、幫忙介紹招募經理等。

但人際關係的建立是需要長時間培養與經營,你我都不希望別人有需求時才來找你、而沒有需求時便充耳不聞。因此與同事、朋友建立關係時應該更加深思熟慮、相互為對方著想、讓彼此受尊重、想法被看到、意見被收到。這樣的人際交流於現今社會更顯珍貴。

也可能一時片刻看不出人際關係培養的成效,但說不定哪一天你認識的朋友、時常交流的客戶正有個職缺急於徵求,而自己正是各方面、技能都符合的那位合適人才,正是機會到來。

3. 為自己的職涯做出規劃

對於未來感到擔憂?但這些擔憂不應該阻止自己規劃職涯道路。

Fisher建議試著問自己:「自己希望在下一個角色中取得什麼成就,哪些東西、哪些人可以幫助您實現目標?」、「希望可以帶著什麼東西進入下一段經驗?」、「想要(為自己)留下什麼?」

透過這些問題讓自己前進,也使自身優勢更加成為專業人才。


面對「職涯軟墊」,企業與人資應如何應對?

CNBC一篇報導指出,「職涯軟墊」可能和「安靜離職」產生相同趨勢,為面對未來不確定性做足緩衝,而於現任工作只做剛剛好、不多不少的生產力。

因此企業人資如要解決相關狀況,應該盡可能讓公司資訊透明。

廣泛領導培訓機構 Next Pivot Point 創辦人兼執行長 Julie Kratz表示「人們在資訊缺乏的情境下會感到恐懼」,因此如公司有裁員計畫、消息風聲時,應該讓員工清楚了解預期的裁員規模、或公告闢謠絕無此事。這樣才能撫平員工不安的情緒、留下人才。

採取相對應措施才能有效留住人才、避免員工產生「安靜離職」、採取「職涯軟墊」。Korn Ferry(光輝國際人才顧問公司)資深客戶夥伴Korn Ferry建議企業透過各種措施建立員工對公司的信心,相信公司目前正進行著正確的行動,也足以因應未來挑戰,營造企業組織具有前景的方向。

而如確實有動盪或不穩定之前景,管理階層也應坦白承認,讓所有員工知悉資訊,也讓願意留下的員工了解在組織重組時能獲得什麼益處。

或許這些現象只是一時、短暫引起熱議,但身為企業領導與管理者不該忽略這些聲音,更該認真看待與思考核心議題、潛在因素,哪些方式能於該處境下運用與應對。

而Korn Ferry另外提醒工作者,除了採取類似B計畫的「職涯軟墊」,也別忘了保全當前工作或許才是最好的選擇。提升自我價值,展現自己在當前職位是無法被取代的。


【票選】您目前是否有轉職的規劃呢?

調查》您目前有轉職計畫嗎?

您近期是否有「轉職換工作」的打算呢?

如果考慮轉職,您預計會何時展開行動?

如有轉職機會,哪些「工作要素」會是您優先考量的?(可複選或自由填答)

如有機會,您會考慮「跨領域/職務」挑戰轉職嗎?

您通常會使用哪些求職工具來找工作?(可複選或自由填答)

距離您最近的一次轉職,大概是發生在多久之前呢?

延續前一題,您是在何種情況下選擇轉職?(可選「其他」填寫個人原因)

完成投票後,即可收看即時票選結果唷!



更多熱門【職場關鍵字】,帶您一同認識:

加入粉專,每天收看職場力最新文章

職場專業情報第一選擇:履歷範本、自傳範例、求職面試、職場溝通、經營管理、工作心法、職涯規劃、中年失業、就業機會等。不只幫你找工作、找方向,更要提升你的職場競爭力。新鮮人、上班族、二度就業必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