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階工作」恐被AI取代?當科技巨頭高層都這麼說,我們該如何應對?

104職場力
2025.06.04
4146次觀看

美國媒體《Business Insider》的一篇報導以「人工智慧正在顛覆就業市場,甚至在人工智慧公司也是如此」為題,對於全球的「AI熱潮」威脅就業市場提出觀察。報導指出AI不僅單純影響人力,連過往偏向「知識型」、被評估被取代機會較低的「入門級工程職位」也受衝擊,多家美國公司也表示有AI輔助之後,招募更傾向找「有經驗」的員工。本文將從多位科技巨頭的觀點出發,探討AI對就業市場的深遠影響,特別是入門級職位的未來。

文/《104職場力

本文導覽

AI衝擊就業市場,應屆畢業生首當其衝?

美國媒體《Business Insider》的一篇報導以「人工智慧正在顛覆就業市場,甚至在人工智慧公司也是如此」(AI is upending the job market, even at AI companies)為題,文章開頭便引述人工智慧公司Anthropic的首席產品長Mike Krieger(同時也是Instagram共同創辦人)在《紐約時報》Podcast節目中的專訪內容:「對應屆畢業生來說,就業市場將會很艱難」。

Krieger為何出此言,主要是即便是以「人工智慧」作為主要產品服務的「Anthropic」,自己的公司內部也都傾向招募「更有經驗」、「更多實務操作」的工程師,就連他自己都對招募「入門級的新手員工」感到有些猶豫。

但是在人才頻繁流動的科技產業當中,每年確保有應屆畢業生願意加入組織、成為公司待培育養成的「新血」,本來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但在 Krieger 的觀察以及「Anthropic」現有的內部結構中,反應出因為「AI」而產生異動的產業現況。

延伸閱讀:沒有人會是「AI」局外人!當AI技能從選填題變成必選題,你確實該緊張

入門職業的「黃金門票」不見了?

不少的現況都表明,AI正在顛覆我們現有的勞動市場,甚至在「人工智慧公司」也是如此,Krieger 直接指出,未來的「程式設計師」工作將有機會外包給「非人類的人工智慧」,軟體工程師的工作很有可能在未來三年內發生改變。他認為人類應該專注於「提出正確的想法」。

無獨有偶,「Open AI」的執行長 Sam Altman 也有提出類似的看法,他在近期一場演說中提到:「你會開始聽到人們將他們的工作分配給一群代理人(指AI),由他們協助檢查內容、搞懂該如何結合,然後給出你初級的反饋建議,這聽起來就很像我們在和一支初級的員工進行團隊合作」。

「Anthropic」現任執行長 Dario Amodei 甚至警告人工智慧不僅衝擊科技產業的入門職位,影響範圍將觸及各行各業,在接受Axios採訪時他說:「作為這項技術的創造者,我們有責任和義務誠實地告知未來將發生什麼,我認為人們尚未意識到這一點(入門工作將被取代)。」

不知不覺中,那些我們過去認為「初階」、「簡易」,或僅需時間處理、不甚複雜的工作,曾是許多新手入門適應環境的機會,如今似乎正迅速被AI取代。

過去「實習」工作被視作科技產業當中通往高薪的入門「黃金門票」(Golden Ticket),但現在它似乎開始遺失了。

延伸閱讀:AI讓強者恆強、弱者更弱?企業與員工面臨的真實挑戰

科技公司現在還會招聘哪種人才?

然而,在AI浪潮下,確實仍有特定類型的人才屹立不搖。

「Anthropic」在美國仍有200個職位待招募人才,其中幾乎都涉及人工智慧研究和工程、通訊以及軟體工程等類別,《Business Insider》查核了這些職缺頁面的描述,發現幾乎都需要5年或5年以上的工作經驗,只有少數的銷售、行銷職位可以接受「1-2年」的工作經驗。

「Anthropic」的發言人 Steve Mnich 隨後透過電子郵件向《Business Insider》補充說明,公司仍會慎重考量特定人才,他表示:「如果有人非常擅長使用Claude(Anthropic的旗艦聊天機器人,以程式設計能力著稱)完成工作,並能進一步進行規劃,我們當然也會邀請他們加入。」

Mnich 補充說道:「我認為對於那些已經掌握這些工具(AI)的人來說,他們將持續在職場發揮作用,在很多方面甚至能讓自己變得跟高階工程師一樣高效。」

換言之,面對「人工智慧」全面影響工作的時刻,你能夠掌握多少「AI技能」,將直接決定你未來的職場價值。

延伸閱讀:AI衝擊職場!十年前「取代風險最高職業」預測大翻車 人類更累了

我們更需要「人」?還是「AI」?

之前我們曾在前文〈AI讓強者恆強、弱者更弱?企業與員工面臨的真實挑戰〉中提及一段《CNBC》的報導,當中透露根據2025年的微軟趨勢指數調查,有82%的領導者表示有信心在未來12-18個月內使用先進的生成式AI工具或AI代理等數位勞動力,擴大企業營運當中的勞動力。此外也有78%的領導者會考慮聘用專門從事人工智慧工作的職位來為未來做好準備。

今年2月「Open AI」推出了「GPT-4.5」,執行長 Sam Altman 之前曾提及未來可能會有一個「感覺像在與一位有思想的人交談的模型」。他形容該模型不僅「龐大」而且「昂貴」,因此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該模型可能會只開放讓Pro用戶可使用。

此外,「Open AI」最近也朝推出「AI代理人」邁進,這類AI能夠透過與外部軟體互動來執行複雜任務。Altman指出,「Open AI」的工程師們已經在使用一個早期版本,它在程式編寫方面表現驚人。與傳統的聊天機器人不同,甚至可以做到「與外部軟體互通」、能一站式完成「預訂晚餐」這類型的簡易任務。

人工智慧的應用公司「Retool」執行長 David Hsu 提出的是另一個層面的思考:你覺得CEO會更喜歡AI,還是人類?

「Retool」目前有超過1萬家的客戶,當中包括波士頓顧問集團、AWS、Databricks這樣的企業,而在接受《Business Insider》的訪問時他透露,當前世界的勞動市場都有「工人遠比CEO有影響力」的狀態(意即勞權高漲),但根據「Retool」的觀察,不少管理階層都透露出「也許我們使用人工智慧來取代勞動力,是個不錯的想法」。

延伸閱讀:當專業技能遇上生成式AI,你會因此變更強、還是被取代?一圖看懂你與AI的距離

這些都是警訊,在人工智慧公司持續不斷精進開發、釋放出更多更便利的服務時,人類的工作機會也正在高速被鯨吞蠶食,因此難怪「Anthropic」執行長 Dario Amodei 直說:「人工智慧在幾乎所有智力任務上都能表現的比人類更好,我們整個社會必須共同努力來應對這一問題。」

儘管高階職位目前仍有其不可取代性,例如戰略思考、跨部門協調與人際溝通等能力,但AI的快速進化也正在逐步蠶食這些領域。未來,甚至資深專業者若無法與AI協作,也將面臨被淘汰的風險。

諷刺的是,面對問題的同時,我們似乎同時也在加速問題的影響範圍(讓AI更普及、更便利、更好用)。但是人類真的做好萬全準備了嗎?

在這樣的轉變中,或許人類最需要培養的,將不再是重複性的技能,而是如何與AI協作、如何創造獨特價值,以及如何在瞬息萬變的環境中保持學習與適應的能力。

本文參考相關報導,經整理改寫。※ 參考資料:《Business Insider

AI會取代工程師嗎?寫程式不再是門檻,如何打造不可替代的能力?

AI會取代工程師嗎?寫程式不再是門檻,如何打造不可替代的能力?

AI大幅降低了寫程式的門檻,工程師該如何在AI時代中保有競爭力?作者、資深工程師指出,現在市場受到AI衝擊最大的是「新手工程師」,因為較難判斷AI答案的品質與正確性。他也建議,工程師與其害怕被取代,不如開始思考:什麼才是真正不可替代的能力?

離不開AI了!工程師怕變「指令操作員」 網曝正確用法:你會越來越強

離不開AI了!工程師怕變「指令操作員」 網曝正確用法:你會越來越強

AI當道,許多人在學習使用AI的同時,也擔心自己會不會被取代。一名工程師表示自己現在的工作完全離不開AI,怕自己變成指令操作員,對此網友們紛紛表示「順應潮流」。

4個不該再用AI工具做報告的真相!推薦AI Agent生成簡報,自動化任務:找資料、圖表分析、PPT設計

4個不該再用AI工具做報告的真相!推薦AI Agent生成簡報,自動化任務:找資料、圖表分析、PPT設計

推薦 AI Agent 做報告!解決 AI 簡報工具的缺點,內容完整度提升、AI 圖片與圖表生成能力強、「AI味」減少文筆更人性化、下載 PPT 不再跑版,也沒有浮水印!只要下一個指令就自動化完成寫報告、找數據資料、畫圖表、設計模板各種任務

white and black laptop computer

Excel資料篩選卡關?AI教你IF、COUNTIF、自動篩選一次看懂

Excel進階篩選工具功能強大,卻也是許多上班族最容易卡關的操作。該怎麼下判斷公式?這篇實測用ChatGPT、Copilot等AI工具提示如何解決資料篩選問題、生成包括IF、COUNTIF等函數,並結合自動篩選與進階篩選技巧,就算不熟Excel公式,也能靠AI輕鬆解題!本文節錄自《超有料!職場第一高效的 Excel ✕ AI 自動化工作術》。

AI生成數據分析簡報3招搞定!用ChatGPT、MassiveMark、Gamma打造最強組合技

AI生成數據分析簡報3招搞定!ChatGPT、MassiveMark、Gamma打造最強組合技

還在為數據分析報告與簡報抓狂嗎?只要善用ChatGPT、MassiveMark、Gamma等3大神器,就能搞定數據分析+簡報設計,從Excel到PPT一條龍完成,馬上開啟你的高效職場模式!本文節錄自《三秒鐘的出其不意!Excel × AI 幫你工作超省力》。

職場專業情報第一選擇:履歷範本、自傳範例、求職面試、職場溝通、經營管理、工作心法、職涯規劃、中年失業、就業機會等。不只幫你找工作、找方向,更要提升你的職場競爭力。新鮮人、上班族、二度就業必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