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口就能理解」的超一流服務如何做到?富邦人壽用數位轉型重塑職場日常

職場力整合行銷
2025.07.07
2010次觀看

當前「數位轉型」已是每間企業最重要的事情,許多人印象中保守、制式、難以改變的保險業當中,「富邦人壽」以「重新定義客戶關係」的精神,善用數據與科技工具打造「開口就能理解」的超一流服務,當中的關鍵是將每位員工的角色重新定義、成為服務體驗的設計者,創新的參與者。我們帶您深入富邦人壽的內部,一探這場「企業文化的進化」。

文/《104職場力

本文導覽(點擊可快速前往指定段落閱讀)

雖然「數位轉型」已成為每間企業口中的顯學,但真正落實的依舊不多。

多數人對保險業的印象仍停留在保守、制式、難以改變,但在富邦人壽,一場貨真價實的數位轉型正在悄悄卻深刻地翻轉人們的想像。從客服到理賠,從後台到第一線,富邦人壽用AI、資料分析、自動化工具,重構內部運作邏輯,更重要的是,將每一位員工的角色重新定義,不再只是任務的執行者,而是服務體驗的設計者、創新的參與者。這不只是一場技術升級,更是文化與制度的轉變革新。企業願景不再只是高懸牆上,而是掌握在每個員工手中,自他們每日的工作決策、問題解決與服務過程中體現出來。

我們將深入富邦人壽的內部,從數位策略的制定、實務應用,到對員工工作的實際影響與未來展望,真實呈現數位轉型的力量,看成功的數位轉型,是如何讓一家企業變得更具吸引力、更值得加入。

不只是「數位轉型」也是「重新定義客戶關係」,富邦為什麼選擇這條路?

不只是「數位轉型」也是「重新定義客戶關係」,富邦為什麼選擇這條路?

企業存在的目的,就是要永續經營」。

富邦人壽保單行政處副總經理張芳榮解釋,這場轉型的真正驅動力來自於現實的壓力與機會並存:一方面,AI與數位工具的進展帶來全新的可能;另一方面,少子化正在改變企業可用資源的基本盤,過去那種大量倚賴人力的運作模式,未來已難以持續。

張副總也觀察到客戶需求的急遽變化,他提到:「疫情後,客戶對於自主性與即時性的服務需求明顯提高。」消費者已不再滿足於傳統的單一管道與等待式服務,而是希望「用自己的方式,快速解決問題」。 這也促使富邦人壽重新審視自己的核心價值,如果想要真正與客戶建立長期信任關係,就不能等問題發生後才解決,而是必須「主動升級」客戶體驗,甚至預測可能的需求。


善用數據與科技工具,打造「懂你」的智慧服務體驗

善用數據與科技工具,打造「懂你」的智慧服務體驗

「我們希望能客戶一開口,就進入理解模式並快速為客戶解決問題。」


富邦人壽客戶服務處資深協理李豪表示,這句話也可視為是參與推動數位轉型的核心境界。

與其被動回應,他們更在意是否能透過數據與工具,主動提供精準且有溫度的服務。

富邦的數位策略聚焦三大核心:「數據驅動」、「AI賦能」與「智慧化體驗」。其中首要步驟是建立真正了解客戶行為的數據平台。

李資深協理表示:「我們逐步拆解客戶在服務流程中的體驗軌跡,從投保到理賠,透過數據分析精準回應需求。」

例如過去若保費逾期仍未繳,業務或客服接到催繳通知常常需來電詢問。客服人員會禮貌詢問客戶問題,進而再查詢系統中的資訊協助處理,一切按部就班;我們改變思維,讓客戶在語音服務的階段,就可以簡述問題,並結合AI模型比對客戶的提問,預先將客服人員要查詢的畫面選單動線最適化整合。

當客服人員接起電話時,系統已經完成整合,預先將客戶所需的保單資訊查詢功能與相關作業規定自動呈現於畫面上,讓客服人員可以全神貫注與客戶溝通確認需求。

「這種主動式服務平台不僅提升效率,更全面提升緻細化的服務感受」。

李資深協理強調,積極導入AI工具,讓各部門依需求優化流程,目的是「幫助人 節省時間、釋放創意、提升溫度」放大工作的整體價值。藉由簡易流程工具與數據支援系統,第一線人員可更快解決問題,並專注投入需要判斷與同理心的服務情境。


從客服到理賠,每一位員工都參與改變

在推動數位轉型的過程中,「不是只有技術部門在做事,而是整個組織都要參與」這件事,對富邦人壽來說格外重要。李資深協理提到,在導入新流程與AI工具的同時,他們刻意讓第一線客服人員參與設計與測試,從流程節點、對話內容,到系統提示與介面操作,全部邀請實際使用者一同討論。

「我們的夥伴不是只可以明白指出系統設計不合時宜之處,他們也很樂於表達出意想不到的洞察力。只要願意傾聽,很多改善建議就是從第一線的客服同仁的分享中提取出來的。」李資深協理說,這樣的參與不僅提升了使用者接受度,也讓團隊夥伴們享受了「自己創造未來工作樣貌」的主人翁感。

在理賠單位,智能分級系統的導入更是有效提升整體作業效率,也為新人訓練帶來實質助益。客戶服務處理賠部專案襄理郭乃瑀提到:「我們透過模型自動分派案件,讓新進同仁可以從簡單的案件開始,逐步熟悉整個理賠流程。」這不僅讓教育訓練更有效率,也讓資深同仁能專注處理高難度案件,發揮其專業價值。

他補充,理賠是最接近客戶情緒的部門之一,數位工具讓團隊能夠減少重複性、耗時的初階工作,把注意力集中在真正關鍵的服務上——在保戶遭遇事故或疾病時,能迅速回應並依約提供符合保障的理賠。而這些變化,最直接的效應是員工對自己工作的重新認同。

「你會感覺到你不單純只是個理賠員,而是能在保戶需要的時候,提供實質幫助的專業人員。」


郭專案襄理說,過去不少人認為理賠工作較為單調,但在數位化工具介入後,這份工作的價值被重新定義了。

從客服到理賠,每一位員工都參與改變


當數位工具變成團隊成員,工作也有了新面貌

在核保單位,數位轉型的推進也改變了團隊對「工具」的想像方式。

保單行政處核保部資深經理陳俞蓉笑稱:「我們甚至幫RPA取了一個名字,做了一個牌子放在座位上,大家都叫它是我們的一員。」從最初的觀望,到現在的主動整合,數位自動化工具已經不只是輔助者,更成為實質團隊的一部分。

她提到,像是早期每日、每月都需要人工處理的報表,現在透過RPA自動抓取、整併,再交由人員進行決策判讀。「這些看似簡單的自動化,其實釋放出很多時間,讓大家能專注在真正需要判斷力的事情上。」

當數位工具變成團隊成員,工作也有了新面貌

除了流程型任務外,AI在核保判讀上也發揮實質作用。像是病歷資料的摘要工具,可自動快速整理出重點,省下核保員大量查閱的時間,使人員能專注在高風險與複雜案件的風險判斷上。

轉型初期,一些同仁對這類工具難免抱持懷疑甚至抗拒,認為現行流程已運作順利,對投入額外時間學習RPA感到遲疑。但當實際使用後,心態逐漸轉變為「新工具能幫我節省時間並提高效率」。

陳資深經理觀察到,轉型的過程其實也像一場內部的數位教育,讓大家從「學習新科技」的焦慮,轉變為「與新科技共事」的適應與期待。


創新與合規之間,如何走得穩又走得遠?

富邦人壽,數位轉型並不是一場單純追求創新速度的競賽。對於壽險業這樣高度監管的產業來說,「走得穩」往往比「跑得快」更關鍵。

郭專案襄理坦言:「有些技術確實能加快流程,但我們更在意的是不能因為追求效率而犧牲客戶的權益。」

為了找到創新與合規之間的最佳平衡點,富邦採用了「POC小規模試行」的策略。也就是在正式大規模導入新技術或流程前,先選定一個場景、以模擬的資料小範圍測試,以驗證概念的可行性。同時也與資訊、法遵等單位密切協作。

「我們一步一步來,確保每個工具、每個新方法,在安全與有效之間找到最適切的位置。」

這樣的作法,不僅減少組織內部的抗拒感,也建立了同仁對創新流程的信任與信心。郭專案襄理提到:「以前大家會覺得數位轉型是喊口號,現在變成每個人都知道它怎麼影響到自己的工作,甚至主動提出想法。」

在人才培育上,富邦也同步投注資源。人資單位與資訊部門合作,規劃一系列涵蓋資料視覺化、AI應用與數據思維的培訓計畫。「像是Power BI課程、應用AI工具進行資料彙整與文字分析的實作,都是很受歡迎的活動。」

郭專案襄理指出,這些訓練不只是技能升級,更是一種文化醞釀,讓員工知道:「只要你願意學,公司會給你資源、給你舞台。」


數位轉型不是終點,是持續吸引人才與創造價值的起點

數位轉型不是終點,是持續吸引人才與創造價值的起點

「數位轉型的最終目標,是讓人才能發揮更大價值、讓組織能持續創新,這是一場企業文化的進化,不只是一次性的升級。」張副總如此總結這段歷程。

他強調,推動數位轉型的本質,不在於導入多少系統或工具,而是企業是否有能力讓員工與科技協作,並從中培養新的工作思維與組織韌性。「我們不追求做得快,而是做得穩、做得久,讓同仁有信心,也讓人才願意留下來。」

當一家企業能在穩健中持續前行,在創新中兼顧共好,它就會自然而然成為更多人才嚮往投入的地方。

而這,正是富邦人壽所選擇的道路。

【富邦人壽】最新職缺馬上看!
【通路服務】銀保通路經營人員(AO)
台北市信義區|月薪35,600-50,000元
【運營企劃】法務人員
台北市信義區|待遇面議
【運營企劃】海外保險事業體管理人員
台北市松山區|月薪35,600-50,000元

沒看到有興趣的職缺嗎?


104職場力【精選職缺】,熱烈招募人才中!

《104職場力》為您整合最新行銷觀點,帶您掌握招募實例、徵才觀點、最新產業趨勢,時下最熱門的話題,一起關心產經議題,創造更多的客戶價值,打造「內容行銷」的共榮圈。若您有任何整合行銷需求,歡迎來信:blog@104.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