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難想像,有時我們「以為的好意」在懷孕的職場女性耳中,可能變成了無聲的壓力源,甚至認為懷孕期間並不是期待能夠獲得多特殊的待遇,但求「正常就好」的一般尊重。友善職場需要從制度、文化和態度三力著手,《104職場力》帶您從「輝凌藥品」的經驗看起,探討企業該如何打造「懷孕友善職場」。
文/《104職場力》
本文導覽(點擊可快速前往指定段落閱讀)
在今天的職場中,「友善」不該只是口號,更不能淪為表面工程。根據2025《職場懷孕友善調查報告書》,85%職場女性將「懷孕與家庭友善福利政策」列為就職的前三大考量因素。這不只是人力資源策略的一環,更是一場關於公平、尊重與職涯永續的深刻改革。
台灣社會的性別平權意識雖逐年進步,相關法規如《性別工作平等法》、《勞動基準法》也已設下保護機制,然而制度的推動速度,顯然仍趕不上現實職場中的歧視與偏見。對許多女性而言,懷孕並不是一件能輕鬆說出口的事,它往往伴隨著被標籤、被邊緣化,甚至被懷疑是否「還能勝任」的焦慮與壓力。
這絕非個人的選擇與掙扎,而是整體結構與文化的待解課題。
當我們說「懷孕不是病」,職場上卻往往把它當成負擔來對待。由輝凌藥品與104人力銀行共同發起的《職場懷孕友善調查報告書》指出,有31%的女性難以向主管啟齒自己懷孕的消息,24%的人也難以對同事坦白,原因多是「擔心影響職涯」、「害怕拖累團隊」。在這樣的文化底色下,女性常選擇隱忍,甚至把自己的健康與權益往後擺。
這樣的隱形壓力,並不只是來自他人有意的質疑,更來自制度不足以支撐的現實。許多企業未落實彈性制度,缺乏有效的工作替補機制,讓孕期員工不得不一肩扛起責任,寧可犧牲休息,也不敢讓工作「出錯」。
調查中,超過一半(53.8%)的受訪者表示在懷孕期間感受到高壓力,其中10.6%的人直言「壓力非常高」。而29%的人表示曾因懷孕而影響職場關係,顯示職場氛圍的不友善並不罕見,甚至成為她們懷孕期間最大的心理負擔來源之一。同事間微妙的互動、無形的排擠,讓原本不易的孕期顯得更加孤單。
更令人憂心的是,每四位女性中,就有一人親身經歷過懷孕歧視。這些歧視不再只是明目張膽的否決升遷,更多時候是包裹在「為你好」的勸說與建議中—「怎麼不考慮在家安心養胎?」、「這階段應該好好休息」等話語,無形中將懷孕視為職場戰力的削弱。32%的女性表示曾在職場中遭遇不友善言語,其中不乏暗示她們「不如安心待在家」的傳統觀念。
此外,不僅懷孕會帶來孤獨感,辛苦備孕同樣承擔著種種壓力。隨著晚婚晚孕成為趨勢,人工生殖治療的需求日益增加,其間備孕者所承受的身心煎熬,往往不亞於懷孕,甚至更難被理解。因此,企業與大眾不僅應對懷孕者抱持善意,也須對生育治療有基本認識,方能對更沉默的備孕者提供同理與支持。
值得關注的是,懷孕女性的真正訴求從來不是特別待遇,而是一種正常化、去標籤的對待。調查顯示,51%的女性期望的職場對待方式是「平常心就好,不需差別對待」。她們並非要享有豁免權,只希望在身體與心理狀態仍能工作的條件下,被當作一位正常同仁看待。
此外,39%的人希望請假時不被刁難或懷疑。例如產檢假、孕期不適病假、臨時請假等,雖為法律保障,實務中仍時常因主管態度不明或公司制度不清而遭遇阻礙。更進一步,有31%的準媽媽希望在遇到體能負擔大時能獲得「需要出力的工作我來幫你」這樣主動的協助。
近年積極推動孕產友善職場的輝凌藥品,於6月3日攜手104人力銀行舉辦「職場懷孕友善專家座談會」,本次活動由輝凌藥品台灣總經理黃正安親自出席,並邀請104人力銀行人力資源處資深協理江錦樺、台灣生殖醫學會理事長蔡英美、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建霈等專家,以及來自35家跨產業企業的人資與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探討職場中與孕產相關的潛在歧視風險,並從多元角度分享實務解方。
▲ 輝凌藥品台灣總經理(右)現場親自分享企業內部的實踐經驗,為與會的人資夥伴提供寶貴參考。期待透過更多企業的共同參與及努力,攜手打造更友善、更包容的職場環境。左為不孕症治療專家,台灣生殖醫學會蔡英美理事長。( 圖片來源:輝凌藥品授權轉載)
針對友善職場,輝凌提出三大落地層面,提供企業一套可操作的指引,包含了從制度設計的彈性支持、文化態度的形塑,到同事間的日常行動。
首先,制度設計需有彈性與可執行性。彈性工時、遠端工作、階段性工作調整等措施,應納入正式流程,並建立「產後職涯回歸計畫」,協助復職與銜接,讓制度本身就能支持員工安全度過孕期。生產後更提供完善的育兒及母嬰支持措施,復職後也能安心工作。
其次,文化氛圍須由上而下推動。管理層的公開支持與理解,是團隊友善文化的起點。公司可透過內訓與領導層示範,建立一個「孕期不是工作障礙」的集體認知。當主管表達肯定、正常對待,團隊自然會跟進。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同事之間的日常態度是關鍵。同仁只需平常心對待,不過度關心與保護,也不冷漠忽視。理解請假背後有真實需求,在工作安排上主動協調、分擔,而非將其視為團隊負擔。真正的支持,是無聲的默契,不是額外的照顧。
這三個層面若能同步落實,企業便能從表面友善,真正轉化為制度、文化與心態上的進步。
在台灣,也有更多企業開始重視友善職場。作為關懷母嬰健康的企業,輝凌藥品在內部早已將「支持孕產員工」視為企業責任的一環。這不只是為了響應性別平權,更因為他們深信,一個能讓人自在生活的職場,也將孕育出最穩定、最具動能的團隊。
輝凌的支持家庭福利措施,讓員工從備孕、懷孕、生產到育兒,每個階段都得到全面照顧,例如無性別區分的育嬰假、彈性工時、遠端工作與懷孕期工時調整,讓員工能依個人狀況規劃職場節奏。最特別的是,輝凌甚至還為備孕中的員工,提供無上限的生殖醫學治療全額補助,讓員工能在安心工作的同時,兼顧生育規劃與職涯發展。
輝凌的實踐證明,「友善」不只是福利的堆疊,而是企業價值的具體展現。打造懷孕友善職場,不僅有助於女性的職涯永續,更是企業永續經營的重要一環。 懷孕不是特權,只是人生旅程的一部分。當企業以制度支持、文化理解與人性關懷維護員工,我們所創造的將不只是幸福職場,更是可持續的未來。從現在,每家企業、每位員工,都可以是改變的起點!
▲ 6/3(二) 「職場懷孕友善 專家座談會」四位講師(從左至右為輝凌藥品台灣總經理黃正安、台灣生殖醫學會理事長蔡英美、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建霈及104人力銀行人力資源處資深協理江錦樺)與35家企業夥伴現場合影,共同為友善職場開啟良善的起點。(圖片來源:輝凌藥品授權轉載)
歡迎至「識破懷孕隱形歧視,從職場對話開始」專頁了解更多,從真實數據出發,和我們一起打造更溫暖、更公平的友善職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