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台灣科技業薪資有多少?在科技業工作,菜鳥年薪能破300萬嗎?不少人好奇科技業薪資與職涯發展,卻不知如何選對方向、抓住機會。曾任職Garmin、蘋果、現職外商科技公司工程主管的「科技工作講」抹布Moboo,從自身經歷分享如何選對公司/產業,掌握高薪機會,在競爭激烈的求職市場中脫穎而出。
本文目錄(點擊可快速前往)
本集來賓抹布Moboo,為「科技工作講 Tech Job N Talk」社群及Podcast主持人,現職為知名美商科技業資深工程主管。他畢業於交大機械系、美國卡內基美隆機械碩士,曾任Garmin機構工程師、Apple Product Design engineer。
以下內容分別節錄自104職涯診所Podcast,「EP468 科技業薪酬大開眼界」及「EP469 想進高薪科技業!選對賽道、表對心意」,「科技工作講」經營者抹布Moboo從台美科技業薪酬趨勢、科技業如何選高薪賽道,到求職者可能有的進入科技業問題,一一解答。
HOT拓展關鍵人脈!科技工作講X104【科技菁英私享會】,立即報名➞
近年來科技業的薪資大幅成長,不僅是矽谷工程師,台灣工程師也是高薪水準。矽谷PM 5年資歷年薪7百萬,國內菜鳥可達年薪3百萬、結構調薪30%?抹布從業界角度分享相關薪資水準資訊,提供參考:
美國科技業薪酬最高的主要集中在矽谷/灣區,人才高度集中、生活成本非常高。當地科技公司競爭激烈以吸引人才,因此不只工程師,其他如產品經理PM等各種角色的薪水也會拉高。
「科技工作講」曾經採訪過一名任職於TikTok,年資約5、6年的產品經理,約18萬美元底薪加上25%的Bonus,年薪大約為24萬美元(約台幣700萬元)。不過他提到,灣區的生活費和稅率偏高,扣一扣可能接近45%。
抹布表示,在2021~2022年疫後經濟大好的時期,許多科技公司大量招募人才,菜鳥工程師的基本底薪可能就有10~13萬美元,整體薪酬結構加上分紅、股票,新鮮人就有機會拿到20多萬美元的年薪!
大廠為了吸引人才,通常簽約時會有一筆「限制型股票」(Restricted Stock Unit, RSU),像是綁定人才的「金手銬」;新創公司靠股權分紅;而未上市公司例如OpenAI,則有其特殊的薪酬制度,稱為PPU(Profit Participation Units),讓員工參與盈餘分配。抹布表示,曾有聽說歐美AI人才年薪可達80萬美元,其底薪與一般大公司相近,但高薪主要來自PPU。
雖然這些超高額的薪酬待遇,現在隨著經濟下滑和裁員變得較少見,但整體的薪酬水準因為房價上漲等因素,仍然維持在相對高的位置。
而在台灣科技業的薪資福利方面,科技業的整體薪酬水準在台灣獨占鰲頭,根據證交所公開資訊觀測站資料,2023年非擔任主管職務之全時員工薪資中位數,共計13間企業員工年薪中位數超過200萬元,其中以半導體業上榜最多。
延伸閱讀:
台積電碩士新人6.5萬元,上市櫃新鮮人高薪排行出爐
【2024】上市公司非主管員工薪資中位數!聯發科309萬第2
抹布提到,台灣科技業過去底薪相對不高,主要依賴現金分紅,目前觀察到市場上的確很多公司慢慢在加錢的趨勢,尤其是結構調薪讓底薪成長。「10幾年前可能一個工程師4萬5就不錯了,國立大學、台清交、甚至留美回來的就差不多4、5萬,現在大概進去6、7萬是基本。」
他指出,像是人力需求大的電子代工,或是門檻較高的IC設計,開出的薪水會較高。以下抹布分享案例來自市場傳聞及網友討論,提供讀者參考:
【電子代工大廠廣達】傳出廣達結構化調薪,碩士新人起薪64~68K,少則加薪3000,其中最紅的BU9雲端部門有30%到50%的底薪調整。也有網友分享在廣達年資4年調薪40%的案例。>>看職缺
【IC設計公司瑞昱】傳出瑞昱今年分紅金額很高,據傳瑞昱初階、網通部門的分紅可能達到200~300萬元新台幣,總年薪可能達300~400萬元以上。>>看職缺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台積電董事會年初決議,2024年員工分紅逾1,405億元。Moboo提到,台積電3、4年以上的基層工程師拿滿分紅也有200、300萬都不意外。>>看職缺
抹布說明,台灣科技業目前很明顯是半導體一條賽道,系統代工、電子代工一個賽道,現在外商科技業的這個族群也蠻多。外商科技公司在台灣設立辦公室或研發中心,例如:NVIDIA、AMD、Intel、Google、Microsoft、Amazon、Apple,均提供許多工作機會。其薪水放眼亞洲都很具競爭力。
因此目前在台灣科技業,中高階職位年薪達到新台幣500萬元以上已非不可能。
沒看到有興趣的職缺嗎?
【快訊】2025職涯博覽會擴大舉辦!與200家企業人資面對面,免費報名>>
「蘋果再厲害也是地球上的公司,不會聘外星人!」
Moboo提到,當初留學返台後在Garmin工作約4年,看到Apple來台大規模徵才,吸引許多人應徵,他也投遞了履歷。雖然沒有錄取他最初應徵的iPhone產品設計職位,但因為學經歷不錯(交大、卡內基美隆),他的履歷被轉介到其他部門,最終一共經歷了3輪面試,包含白板題等應用問題,獲得了iPad產品設計部門的機會。
談到成功入職Apple的經驗,Moboo認為自己的運氣很好,因為當時資歷還非常菜,更笑稱自己的英文程度僅是「工程師英文」。他表示,原先也認為蘋果是「夢幻公司」,用人門檻絕對很高,但他告訴自己:「蘋果再厲害,也是地球上的公司,他們也是聘請地球人,不會聘外星人!」鼓勵大家不要害怕應徵大公司,門檻也許沒有你想像中那麼高。
在Apple工作期間,他頻繁到中國工廠出差,雖然有五星級飯店和較高的餐費津貼,但也伴隨很大的壓力。後來透過一位學長介紹,他獲得了「另一間科技巨頭」(美商大公司)的台灣工作機會,目前已經待了7年。
回顧職涯,Moboo認為自己做得「最錯的一件事」,是當初碩士畢業後沒有留在美國工作,若非畢業時正值金融海嘯,在美國求職較困難,否則他認為競爭環境和機會更能讓人打開眼界。
至於做的「最對的一件事」是去Apple工作,讓他見識到國際級龍頭公司的運作方式,包括對細節的嚴格要求、對產品保密措施的嚴密、豐沛的資源運用和快速的工作步調,雖然在Apple工作壓力很大,但非常鼓勵大家有機會也去Apple工作。
目前經營「科技工作講」社群和Podcast,Moboo說主要目的是聚集科技業朋友,分享產業知識和找工作所需的人脈,也希望透過分享高薪案例,讓大家了解科技業高薪並非遙不可及。
哪些公司薪水高?哪些公司更容易認可我的專業?
特定公司或產業領域薪水普遍較高,要進入高薪科技業,首先需要研究並鎖定這些高薪公司或產業,通常是業界龍頭、營收良好,或位於技術門檻較高、競爭者較少的領域。
接著去了解這些公司的徵才門檻,對人才有哪些要求?自己的能力有達到標準嗎?若能力暫時不足,是否能夠慢慢累積?
Moboo也提醒,找到「容易認可你的專業」的公司也很重要。即使個人具備先進製程需要的技術,但選擇的二三線公司沒有用到這些,薪水也不會給到太多。
「如果你覺得你的薪水卡住很久了,很有可能產業行情就是這樣,就是沒辦法給太高的薪水,所以還是要審慎去看哪些公司較願意投資在人事成本,薪水比較好談。」
因此,「選擇比努力更重要」,在正確的跑道上努力才能發揮最大價值!
了解目標公司的人才需求,展現個人價值契合度
進入目標公司後能否獲得高薪,取決於自己能展現的價值以及與公司需求的契合度。
每間公司會根據不同職位和層級設定薪資範圍,想要獲得高薪,就要證明自己的能力符合或超越該職位的薪資標準。
對於新鮮人:Moboo認為重點在於展現肯學、易於訓練的潛力。若擁有好學歷(特別是理工名校背景)也是一種證明,可以盡量利用學歷光環。
對於有經驗者:強調自己是即戰力,能立即為公司帶來貢獻。重點在於展現個人專業能力和資歷,特別是與目標職位相關的技能,例如:能處理大型專案、具備管理經驗、擁有目標公司所需的特定技術(如先進製程知識、英文能力)。
Moboo提醒,了解目標公司的實際需求非常重要,這需要花時間研究和調查,透過訂閱目標公司的電子報、社群等方式,可以更精準地掌握他們需要什麼樣的人才。
許多人對大型科技公司或國際大廠感到畏懼,認為門檻很高而不敢嘗試,但實際上這是個迷思。Moboo提到,其實大型科技公司有許多職位,收到的履歷「沒有大家想像中多」,正是因為許多人認為高門檻而自行放棄機會。
即使像Moboo當初應徵蘋果時,也認為自己「太菜」且英文不夠流利,但他仍勇敢嘗試,最終獲得機會。科技工作講也有網友分享,面試了2、3次,或者同時面試好幾間大廠,不斷累積經驗後才成功錄取。他鼓勵大家不要害怕失敗,透過多次嘗試和累積面試經驗,能有效提升成功率。
他提醒有意願嘗試的讀者,可以主動關注心儀公司徵才訊息、訂閱職缺通知,並透過人脈和社群(如科技工作講)了解產業內部情況和機會。即使一開始無法進入最頂尖的公司,可以先在其他科技公司累積經驗,逐步朝目標邁進,有機會改變職涯軌跡。
延伸閱讀:軟體工程師如何談薪水?前端工程師分享3種常見核薪流程及5評估方向
科技業變化速度快,人脈及產業知識不可或缺。抹布表示,尤其像他這種已經工作超過10年的工作者,找工作需要很多人脈、也需要隨時更新產業知識,因此促成與幾位網友一起做「科技工作講」社群和Podcast的緣分。
「科技工作講」也成功聚集許多科技業的朋友,並舉辦實體活動,讓有5~10年工作經驗的科技圈工作者互動交流。2025年「科技工作講」與104人力銀行再度合作,將於6月28日(六)舉辦「科技菁英私享會」,結合市場趨勢解析、高薪職涯策略,現場更將有百位科技菁英現場互動,104獵才顧問也將親臨現場,讓你拓展關鍵人脈無壓力。
立即報名:科技菁英私享會 | 獵才交流 × 拓展關鍵人脈 加速你的職涯發展
第一份工作想進入外商,抹布Moboo建議選擇比較有規模的公司,教育訓練、升遷規劃、公司內部機會都相對較多。除了履歷上好看,也會有比較完整的訓練,建立好的觀念。
延伸閱讀:台灣半導體公司vs外商科技業薪水福利、文化、職涯比一比
抹布Moboo指出,包括網路論壇或科技工作講,很多社群都有業界人士在聊這些資訊,當然你可能在網路上搜尋到的資訊不知道是真是假,他建議「開口問學長姐」,因為很多資訊不方便在網路上直接說,建議大家去問業界學長姊,往往比起找網路資料更能知道真實狀況。
抹布Moboo說明,像是要去外商公司的競爭非常激烈,要講努力,努力的人非常多,要有學歷,學歷好的人也非常多,他認為最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找到對方要的人才缺口是什麼。另外,如果你是沒經驗的菜鳥,可以強調自己肯做肯學,因為其他有經驗的人可能未必肯做,如果你是有經驗的人,就要強調自己是老鳥、即戰力,凸顯優勢。
科技業對於「非工程領域的跨界人才」的接受度高嗎?跨界人才思維會加分嗎?
抹布Moboo認為,首先還是要釐清「這個產業需要什麼樣的人才」,例如文組想要轉職軟體工程師,基本技能符合專業水準之後,跨界經驗才能成為你的優勢。
他也舉例,如果是土木背景專業人才,到需要建廠的大廠,例如近年持續擴廠的台積電就有很多機會;而曾有一名教職背景的工作者認為自己與台積電、科技業無緣,其實建議可以瞄準「教育訓練」相關的工作機會,因為台積電在教育訓練方面是業界有名的,重點在於是否足夠了解目標公司的核心需求,更有助於跨界轉職成功。
延伸閱讀:文組也可以進入科技業!取得門票關鍵:選對主流產業、必備10大特質
沒看到有興趣的職缺嗎?
綜合本次抹布Moboo的分享,想進高薪科技業「選擇比努力更重要」。要選對科技業的高薪賽道,需要了解不同產業和公司的薪酬差異,提升符合市場需求的專業能力,並根據自己的年資和經驗制定應徵策略,持續累積經驗與人脈,勇敢嘗試!即使非一開始就進入最頂尖的團隊,透過轉職和累積經驗,仍有機會進入大型國際公司並獲得高薪。